傳統武術中國跤,何以能夠傳承千年而不衰?

傳統武術中國跤,何以能夠傳承千年而不衰?

1930年,中央國術館張之江館長赴日治病。期間,日方提出“以武會友”,雙方協商以倒地判定輸贏。國術館一級教授、著名武術家楊法武(1901-1969)以中國跤接連挫敗4位日本柔道高手。抗戰期間他定居重慶,解放後執教於四川武術隊,並帶隊參加了1959年新中國第一屆全運會。

1979年始創的散打運動借鑑吸收大量的武術散手跤、清廷布庫跤技術。許多現代綜合格鬥運動員,如張偉麗、姚紅剛、李景亮等人都曾練習過中國跤。

傳統武術中國跤,何以能夠傳承千年而不衰?

現代摔跤比賽

民族體育璀璨的明珠

我國不同民族的語言習俗各有不同,但對摔跤運動的熱愛是一樣的。如蒙古族摔跤搏克、維吾爾族摔跤且裡西、彝族摔跤格、藏族摔跤北嘎、滿族和回族摔跤絆跤、朝鮮族摔跤希日木等。各個民族的跤術,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中國跤”。

傳統武術中國跤,何以能夠傳承千年而不衰?

兩千年的歷史沉澱

1975年在湖北江陵縣一座秦墓中出土的木蓖有古代摔跤的畫面;《漢書·武帝記》中記載“三年春,作角抵戲,三百里皆來觀”。角抵是秦漢時期對摔跤的統稱;據《夢粱錄》《武林舊事》等記載,宋代杭州不僅有男子相撲,還有“黑四娘”“囂三娘”“女急快”等女相撲手;南宋耐得翁所著的《都城紀勝》記載:“相撲爭交,謂之角抵之戲,別有使拳,自為一家,與相僕曲折相反,而與軍頭司大士相近也。”這說明在宋代就已經出現中國跤和散打兩種不同的規則賽事雛形。

傳統武術中國跤,何以能夠傳承千年而不衰?

發展至近代,如八卦掌程廷華、原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門長王子平等武術大師都是中國跤和武術雙修,才有了“武術加跤,越練越高”的諺語,也為現代散打運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兩千年的戰爭洗禮

《禮記·月令》中記載周朝:“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

角力就是中國跤的雛形,這是摔跤作為中國軍隊主要訓練科目的最早記錄;三國時期曹操也把摔跤列為軍訓科目;北宋調露子的《角力記》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摔跤專著;明朝萬曆年間出版的《萬法寶全》一書中,就有古代摔跤圖樣。當時把摔跤列為六御之內,作為軍隊作戰訓練的重要手段。

1910年,號稱“拳跤醫”三絕的武術名家佟忠義任保定陸軍武術總教頭;

抗日戰爭期間,第17屆(1933年)華北運動會拳術和摔跤冠軍、全國運動會(1935年)中量級摔跤冠軍高芳先在抗戰期間,組織大刀隊奮勇殺敵,被譽為“嶗山之獅”;

1942年,高芳先的恩師青島國術館二課課長、孫臏拳傳人楊明齋參加抗日遊擊作戰,壯烈殉國;

傳統武術中國跤,何以能夠傳承千年而不衰?

高芳先在嶗山

1942年7月19日,山東國術館副館長、武當太乙門傳人竇來庚,第一屆全國國術大考(1928年)最優勝者之一,率領部隊與日寇激戰,不幸中彈負傷。為避免被俘受辱,他毅然飲彈自盡,時年42歲。

海外傳播

明朝萬曆四十七年,浙江餘杭人陳元贇東渡日本,傳播“大明擒人之術”,被日本人尊稱為柔術鼻祖。日本古籍《凌雨漫錄》在《柔術之始》一章中記載:

“正保年間,陳元贇於西久保國正寺以此(柔術)教傳之。”日本起倒流和古武道研究會在東京立碑:“拳法之有傳也,自投入明人陳元贇而起。”

1983年,美國成立了中國跤協會,一致推選保定“跤王”常東昇(1932年中央國術館首席摔跤教師)老先生擔任名譽會長。這個協會在美國東、西、南和中部都已建立了分會。如今中國跤已被俄亥俄州立大學體育系作為選修課程,計二個學分。

傳統武術中國跤,何以能夠傳承千年而不衰?

“跤王”常東昇(黑褲)

1991年,中國跤名家袁祖謀發起成立法國中國式摔跤協會。在巴黎市政府的支持下,又於1992年創辦巴黎市長盃中國式摔跤國際邀請賽。首屆就有西班牙、荷蘭、瑞士、意大利、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美國和法國等隊參加。自此中國跤在法國生根發芽,並開辦至今。現在的中國跤與高爾夫、擊劍並稱法國三大紳士運動。

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中國跤在不同地域的技術體系大致分為四部分:

一是京津地區由清朝善撲營傳下來的摔跤,輻射到瀋陽、保定等地;

二是蒙古族和滿族摔跤;

傳統武術中國跤,何以能夠傳承千年而不衰?

三是山西擅長抱腿、沒有跤衣的“撓羊跤”,相傳由岳飛練兵所用並流傳下來,影響到陝西等地,與西南苗族等少數民族的摔跤相近;

四是清末河北保定人、少林拳和摔跤名家平敬一將武術與摔跤糅合在一起,形成沾手即跌的散手快摔,由其學生馬良傳到山東一帶。

有中國跤“花蝴蝶”美譽的常東昇先生是平敬一前輩的第三代弟子。常老幾十年如一日地傳播中華武術和中國跤,學習者多達萬人。

安全科學

中國跤講究技術,不強調蠻力,沒有倒地追加動作。摔跤裡多數傷病都是由於砸壓和捨身技造成的。中國跤技法多使用力學原理,使用槓桿和利用對方重心來摔對方。很少生拉硬拽,用蠻力把對方抱起來扔出去的動作。放眼中國跤的運動場,從十幾歲的孩子到60多歲的老人,都可以一展身手。

傳統武術中國跤,何以能夠傳承千年而不衰?

許多中國自由式摔跤選手也練習中國跤

技術豐富

中國跤技術全面,有32種基本手法、約72種基本跤法,諺語有云:“大絆子三千六,小絆子賽牛毛”雖然有些誇張,但值得終身學習。

中國跤主要技法有背、別、挑、纏、揣、踢、擰、摟、彈、搿、抱腿、跪腿、裡勾腿、插閃、勾腳、裡刀勾等。中國跤還可以與現代綜合格鬥運動無縫銜接:上下結合、肩胯並用、抱腿抱腰、鎖肩鎖頸、破摔防摔。

傳統武術中國跤,何以能夠傳承千年而不衰?

許多中國自由式摔跤選手也練習中國跤

君子風範

中國跤不許壓迫對方的咽喉,不許接觸對方眉口之間的面部;腳可以踢、彈對方的腳或小腿下部,但不能過高,更不能用腳蹬、踹對方。以三點著地(兩腳加身體其他部位著地)為失敗。中國跤現有賽事基本分為“計跤制”和“計分制”兩種,計跤制比計分制簡單清晰,方便群眾監督,更受觀眾歡迎。

在很多中老年朋友的記憶裡,小時候與同學朋友發生小矛盾,都是約個地方三摔兩勝。輸者不扯皮、不糾纏,光明磊落;贏者不顯擺、不宣揚,到此為止。沒有髒話罵架;沒有板磚菜刀;沒有恩怨情仇。樸素的民風源自祖先的教誨:做人要禮、義、智、信、勇。

百練不如一打

很多學生黨、上班族朋友都希望去武館學習一些對抗性武術,以達到健身防身的目的。但大部分成年人腿部柔韌性較差,很多高位和騰空腿法都做不了;拳肘膝的對抗訓練,即使戴上護具頭盔也有可能造成意外傷害,影響第二天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雙風灌耳、掌劈脖頸等傳武技術,能致人重度傷殘,只能操樁打袋。

而中國跤只要匹配好身高、體重和力量基本相等的人員,從最基礎的動作開始,就可以在軟墊上進行實踐對抗訓練,避免了“光說不練假把式” 。

三年拳不如一年跤,簡單實用的中國跤

大國崛起與武道文化

伴隨著西方經濟和文化擴張的,是拳擊、MMA、自由跤等運動。很多UFC悍將包括美國散打王康李在高中時期就是摔跤高手;中東強國以色列在發展壯大過程中,把馬伽術一併推廣至全世界;前蘇聯和繼承其衣缽的俄羅斯將桑博上升為本國國術。

還記得《少年中國說》嗎?

1887年柔道成為日本部分學校的課外活動之一,1930年成為日本所有學校的必修科目。

1948年日本再度恢復全日本“柔道錦標賽”、並於1949年與講道館結成“日本柔道聯盟”,每年共同舉辦全日本柔道錦標賽、全日本東西柔道對抗賽。現在的日本學校,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學生可以選修柔道、劍道或者空手道等。道館裡面懸掛著“心體技”的橫幅,寓意“收心、練體、得技”。

傳統武術中國跤,何以能夠傳承千年而不衰?

日本柔道比賽

韓國的“世界武藝大師賽”,比賽項目有騎射、跆跟、韓式摔跤、韓式太極、跆拳道、桑博、法國踢腿術、克拉術、韓國合氣道等。韓國還在跆跟、韓式摔跤、韓式太極等項目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甚至有韓國武者復原再現了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紀效新書》裡的古傳武藝。

傳統武術中國跤,何以能夠傳承千年而不衰?

韓國摔跤比賽

歷史上日韓兩國如同海綿一般學習吸收包括武術在內的所有中華文化;在150多年前日本開始嘲笑我們是“老大帝國”;到了現代搏擊高度發達的今天,他們沒有全盤否定、斷絕傳統武術,而是批判性繼承、革新傳統武道。

都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們把學到的東西打上鮮明的本國印記,整理包裝後向全世界推銷。日韓兩國在“與世界接軌”前,先與本國民眾“接地氣”,在武術群眾化、基礎化的同時,實現民族凝聚力、武道產業化、文化輸出、國家名片、武術外交等多贏的大好格局。

後記

大國崛起的原因是複雜的、多方面的、綜合性的,但“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的尚武精神不能丟,國民的武術鈣片不能缺。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小妖

責任編輯:錦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