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懦弱無能,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不取而代之

導言: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多智而近妖。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這是對他的讚許也是對他實力的認可。劉禪給人的印象則是樂不思蜀,懦弱無能。常言道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如此睿智的諸葛亮難道看不出來此子難堪大任?更談不上匡扶漢室,治國天下。更何況白帝託孤時先主劉備也說過此人能扶便扶,扶不起來可取而代之,這是將生殺予奪的大權交於他,可是諸葛亮寧可逆天伐魏,也不取而代之,直至病死在北伐的道路上,為何?

阿斗懦弱無能,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不取而代之


一、知遇之恩,銘記於心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先主劉備對於自己的知遇之恩沒齒難忘。正如《出師表》中所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我們看出諸葛亮曾經的一個鄉野村夫,因為劉備的賞識和重用,才華終於終有了用武之地,終於有了實現遠大抱負的機會。對於先主的恩情無以為報,願意將自己的畢生所學,畢生才智都奉獻出來。即便先主已逝,但是恩情依在,他仍然願意扶持後主劉禪。

阿斗懦弱無能,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不取而代之


先主白帝城託孤,這是對他的囑託,更是對他的看重。劉備是非常認可諸葛亮的才華的,軍中大小事務,事無鉅細都會詢問他的這位軍師的意見,甚至到了臨終時還不忘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諸葛亮。而且讓劉禪認諸葛亮為義父,給予諸葛亮生殺予奪的大權,這是一份多麼沉重的信任。而諸葛亮對於先帝的託付選擇承擔起來,選擇做好一位輔政重臣。

阿斗懦弱無能,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不取而代之


二、政治目標:匡扶漢室。

諸葛亮之所以選擇劉備,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兩人的政治目標相同,都是匡扶漢室。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是正統的皇室後裔,世人都稱其為劉皇叔,他與曹操,孫權等亂臣賊子不同,起兵就是為了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而諸葛亮的身世根據《三國志》史料記載,是徐州琅琊地帶的名門望族,先祖曾做過司隸校尉,父親諸葛珪也做過泰山郡丞,可以說都是世受皇恩,因此在祖祖輩輩的言傳身教之下,諸葛亮自小就立志忠於漢室,報答皇恩。

阿斗懦弱無能,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不取而代之


劉禪雖然懦弱無能,但算是皇室正統,能夠與自己一同實現政治目標。諸葛亮經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因為他想要成為這樣的中興重臣,而不是弒君奪位的亂臣賊子。劉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是對於他這個相父還是極為尊重的,一些重要事情的意見也都會詢問諸葛亮。而只要是這樣對諸葛亮來說就足夠了,他帶兵北伐,只要打敗魏國,打敗司馬懿就可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遠大抱負。

阿斗懦弱無能,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不取而代之


三、益州疲弊,內鬥必亡。

三足鼎立猶如天平,任何一方的衰弱都會導致天平的失衡,而弱小的一方必將滅亡。魏蜀吳三國各自憑藉天時,人和,地利這樣的優勢獨霸一方,沒有任何一方有絕對的實力剷除另外兩方的勢力。但是蜀國卻因為先帝和五虎上將的一一離去,人才凋敝現象顯現出來。到了蜀國後期出現了“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尷尬局面。諸葛亮深知蜀國這樣的國力已經經不起內耗了,一旦分裂,蜀國的實力就會再次削弱,就會被對手找準時機率先吃掉。

阿斗懦弱無能,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不取而代之


而一旦蜀國滅亡,自己也必死無疑。諸葛亮雖然是大智大才之人,本是各方勢力都想要招攬的對象。但是他與吳魏交戰多年,積怨頗深。荊州是他的一手謀劃從吳國那裡奪來的,吳國的大都督周瑜更是被他的一句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氣死的。魏國更是吃盡了他的苦頭,漢中大戰,赤壁之戰,魏國損失慘重,魏朝官員恨不得生啖其肉。一旦沒了蜀國做靠山,這樣的人會被立刻處死。他們恨諸葛亮,也忌憚諸葛亮的才智,更擔心這樣的人為他人所用。

阿斗懦弱無能,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不取而代之


四、勢力混亂,相互制衡。

蜀國的勢力錯綜複雜,相互制衡,如若造反,成功幾率不大。蜀國大體上由三方勢力組成,一方是荊州黨包括諸葛亮這一批較早跟隨劉備的元老,一方是益州黨像李嚴這樣的益州老臣,還有一方是軍中勢力包括魏延,趙雲等這樣有權勢和威望將軍。三方勢力雖說都是為了維護蜀國的安寧,但是各自的政治主張卻有所不同,就比如李嚴與諸葛亮對於北伐的態度就向來不一致。而魏延也時常反駁諸葛亮,趙雲雖說十分敬佩諸葛亮,但是其實更忠於劉姓江山,如果諸葛亮造反,恐怕他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阿斗懦弱無能,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不取而代之


而諸葛亮也是謹慎小心之人,從來不會打無把握的仗。魏延曾經想要領一隻精兵奇襲司馬懿的軍營,本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如果實施歷史必將被改寫,可是因為諸葛亮的謹慎而使得這次機會白白丟失。更何況像造反這樣的事情,沒有十足的把握誰也不會走這一步棋,如果不成功不僅自己會死,身邊的親人也一定會受到誅連,而且還會落得個亂臣賊子的名聲,遺臭萬年。並且如今諸葛亮雖然沒有坐上至高無上的位置,但是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更何況蜀國皇帝劉禪對其畢恭畢敬,言聽計從,他有著極高的威望和權力,完全不需要冒險去做一些可能會失敗的事情。

阿斗懦弱無能,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不取而代之


這就是諸葛亮,兩朝重臣,一代忠臣,頻繁天下計,未捷身先死。逆天伐魏,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不是他的固執,不是他的愚笨,而是他的忠誠,而是他的信仰。正如他諸葛堂前的一句話但盡人事,莫問天命。一句莫問天命,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家國天下。儘管終究沒有實現遠大的抱負,沒有中興漢室,但是他這種精神卻永遠地深埋後世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