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了,我們還是活成了魯迅筆下的樣子?

大約一百年前,魯迅創作了小說集《吶喊》,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矛盾,對中國舊思想進行了否定。


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似乎依舊可以看到魯迅筆下的那些人物的影子,或許這就是時代的輪迴。

一百年了,我們還是活成了魯迅筆下的樣子?

有多少人變成了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那個特殊年代,社會對未得到重用的知識分子的一種諷刺。
他是一個乞丐,是精神上的乞丐,也是經濟上的乞丐,同時還是一個另類的乞丐,知識分子們稱他為乞丐,而其他階級的人把他當做廢物。
他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即使自己已虎落平陽,卻依然喜歡賣弄學問,喜歡當別人的老師,讓人既對他充滿同情,又有絲絲恨意。
任何時代,都會有孔乙己,他們找不到出路,卻又自怨自艾。
其實,如果可以放平心態,開拓思維,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命運或可以改變。

一百年了,我們還是活成了魯迅筆下的樣子?

有多少人成為了中年閏土?

年少時,閏土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活潑、勇敢、機智、英武,少年兒童身上充滿了靈氣。
中年時,再見到閏土,他見面便叫我一聲“老爺”,他和我之間已隔了一層厚障壁,奴顏婢膝,阿諛奉承。
當代許多人,接近中年,上升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上升的渠道變得越來越窄,一味的選擇委曲求全,生活越來越壓抑,沒有了底氣,尊嚴和底線遭遇踐踏,一臉的皺紋,滿身的怨氣,何嘗不是魯迅筆下的中年閏土呢?
或許,只有逼著自己多讀書,豐富自己的閱歷,擁有洞察世事的本領,學會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才能越活越通透,越活越年輕,避免成為中年閏土。

一百年了,我們還是活成了魯迅筆下的樣子?

有多少人活成了了阿Q的樣子?


一說到阿Q,大家或許再熟悉不過了。
魯迅筆下的阿Q,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他的“精神勝利法”。
無論是阿Q的自尊自大、自輕自賤,還是他的自欺欺人和欺軟怕硬,無非都是他給自己尋求一個心理安慰。
而這樣的心理安慰,在我們的生活中卻越來越常見……
“我總算被兒子打了”這句話,算是阿Q精神勝利法中一個典型的事例。
在自己被欺負的時候,通過貶低對方、抬高自己來尋求一個心理安慰。
但在唸書的時候,老師都一字一句的教過我們,這種行為叫“自欺欺人”。
當代社會,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避免成為魯迅筆下的阿Q。

一百年了,我們還是活成了魯迅筆下的樣子?

當代無數的成年人,或許真的變成了魯迅筆下的“看客”

翻開那個年代的印記,當初魯迅先生筆下的一個個人物似乎在現代依然鮮活,彷彿每天都可以看到他們就在身邊。
或許只有不斷地自省、提高、改變,才是可以避免成為魯迅先生筆下那些人物的途徑。
魯迅先生說過: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人類總不會寂寞,因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越是物質化的時代,就越是要堅定精內神的立場,因此,我們尤其迫切地需要魯迅先生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深邃的反思與勇敢的批判。
透過魯迅先生那凝練的但含義雋永的文筆,我們探尋的是一條通往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那屬於真正的大容寫的“人”的艱辛的旅途。


最後推薦《魯迅文集》,全集8本,活動特價僅售58.8元,讀一讀魯迅,讓我們悉心感受一下來自靈魂深處那痛苦的警醒與堅韌的批判!


祝大家五四青年節快樂!
#我要上頭條##魯迅##五四青年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