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經歷決定一個人的個性

童年的經歷決定一個人的個性

童年的經歷決定一個人的個性

在原生家庭,因為我是家中的長女,所以,從八歲開始帶著小我一週半的弟弟和小我四周半的妹妹。父親是礦業集團的工程師,要常常下基層檢查工作,母親則在林場上班,他們都是早出晚歸,母親一早起床後,把午飯做好放在鍋裡焐著,我中午回家後把飯熱好後,和弟弟一起吃,下午放學時和同在一個學校讀一年級的弟弟一起回家,隨後,我把他鎖在屋裡,再去接幼兒園的妹妹。到家後,自己要先完成作業,檢查弟弟的拼音作業,給妹妹講故事。那是最初的家庭“管理”能力的鍛鍊。而這種成長經歷,也形成了自己成年後富有愛心、責任、獨立、主見、思想,但又形成了工作上追求完美,甚至是“強迫”的性格。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每一個成年人多少都會在性格上存有一定的缺陷,而我們這種缺陷,其實在童年時代就已經埋下了它的種子。在童年時期,由於我們的心靈處於未發育完全的狀態,因此極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父母的教育方式、我們親近的長輩的態度,還有我們成長的環境,都很容易對我們產生陶染。

如果一個人從小成長在一個健康、快樂、充滿關愛的環境中,那麼他就可能成長為一個生機勃勃、健康快樂的人。但如果他從小就受到忽視、缺乏關照、受到許多不公正的對待,那麼在長大以後,他就可能脾氣暴躁、性格古怪,難以與別人相處。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心理學家把人的一生比喻成一隻放出的風箏,風箏順風升起,越來越高,但無論它飛到哪裡,都會受到它身上那根線的牽制和操縱。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就是那根線,會制約他一生髮展的軌跡。童年的經歷,為一個人長大以後的心理發展埋下了一顆種子,決定了他的走向。一個人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從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