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尼日利亞,我遇到的城和人

上靠譜的平臺,找靠譜的海外工作,歡迎關注“外聘網”


因為工作關係,我第一次走進非洲,走進尼日利亞——非洲第一大人口國和經濟體。在這片神奇而廣闊的土地留下腳印,認識同一星球上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確實頗有意思。

1.關於城

經過十多小時的長途飛行,終於從國內抵達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來接機的同事介紹了阿布賈的情況,這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位於尼日利亞中部,70 年代開始興建,92 年尼日利亞聯邦政府將首都從西南部的拉各斯市搬遷到這裡。

由於是新興城市,規劃設計比較整齊有序,出機場的十車道高速讓人震撼不已,這是非洲嗎?想象中和某些鏡頭中的非洲應該是“髒亂差”啊?沿途看來綠樹成蔭,時不時有鮮花從車窗前閃過。

以前我所工作的沙特一眼望去全是沙漠,除了單調的沙塵色外,幾乎沒有綠色,和這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座城市只有180 萬人口,最大的特色是大氣而寧靜,極少堵車,這是很多飽受堵車煩惱的中國人欣喜不已的。

尼日利亞有50%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40%的人員信奉基督教,10%的人員信奉其他宗教。在首都,各種宗教場所和平共存,互不干涉,城市裡既有國家清真寺,也有國家基督教堂,週五穆斯林可以去清真寺祈禱,週日基督徒可以去教堂禮拜,這就是宗教的本義。

初到尼日利亞,我遇到的城和人

尼日利亞的經濟中心是南部的拉各斯城,這是西非第一大城市和非洲第二大城市(僅次於開羅),那裡有西非最大的港口,城市裡居住著近1800 萬人,幾乎佔尼日利亞總人口的十分之一。按照當地人的說法,這就是非洲的“上海”。這座城市的擁堵和繁華,它的勃勃生機以及和平也是非洲知名的。每到上下班高峰時節,道路就被巨大的車流堵得水洩不通。在這裡人們可以在晚上出沒,而不是像西非其他城市一樣,一到晚上就幾乎沒有人影了。

拉各斯人非常自信,曾經有一個笑梗是這樣說的:“拉各斯再不努力,就要被上海超越了”。拉各斯是有資本驕傲的,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它就比較發達了,而當時的上海才剛剛起步呢,由於尼日利亞多次出現政變,導致社會不穩定,現在的經濟實力當然是和上海無法比較了,可見中國的巨大進步,也可見政治穩定才是進步的基礎。

拉各斯雖然繁華,但貧富差距依然是巨大的,你可以目睹巨大而漂亮的別墅豪宅,可是不遠處,也僅僅是幾片破瓦搭設的貧民窟,真正是無立錐之地。

2.關於人

非洲是一個地理概念,實際上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多是阿拉伯人,從人種膚色來說,大部分是白人。而尼日利亞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是“黑非洲”的第一大人口國,約有1.93 億人口。

初到尼日利亞,我遇到的城和人

大多數黑人有一個共同點——頭髮不太好,無論男女,都是少而捲曲。很多非洲女性將各式各樣的假髮盤在頭上,也是一道奇特的風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穿的衣服大多色彩豔麗,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十分花哨。不過最大的風情是不管男人女人小孩,都是頭頂重物,路邊上這些小商販一邊招手,一邊嫻熟的從頭頂的大框裡拿貨物,也是一絕。同事們要辦電話卡,由於尼日利亞嚴格實行電話實名制,需要填表拍照按指紋等等,通訊公司安排一男一女兩個年輕職員到項目部辦理業務。由於網絡不太好,這兩人從中午一直忙活到天黑,才完成了八個人的業務。我們一面感嘆效率低下,一面也感嘆這兩人的耐心和敬業精神。有這樣的精神,只要保持社會穩定,一定會有好的發展。

另一方面,尼日利亞人也是非常樂觀自信,渴望瞭解世界,我們前期租用的汽車司機炫耀著尼日利亞的種種成就的同時,還非常好奇的詢問中國的情況。尼日利亞司機可能是我見過最大膽的司機。車子可以稱得上是“舊車博物館”,當地人駕駛的大多是美歐市場淘汰的二手舊車,從外表上看大多是破敗不堪,但是每輛車都基本塞得滿滿當當,一輛小汽車裡擠7、8 人也非常常見。最奇葩的一次,是一輛小轎車前後座都坐滿了成人,司機將後備箱的蓋子打開,在後背箱裡半躺著四個小男孩,令人目瞪口呆。

初到尼日利亞,我遇到的城和人

尼日利亞政治局勢前些年不太穩定,很多城市的社會治安也不太好,一些暴力惡性事件層出不窮,即使這樣,也少不了離鄉背井來打拼的中國人。這些人有的是依託一定的組織,有的是個人赤手空拳,或是經商,或是開辦企業和農場,或者是承包工程,其間的酸甜苦辣,不足為外人道也。

其實不管是中國人非洲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意願都是一致的,只是實現目標的方式和途徑不同而已。來到非洲,深刻感受到國內和平安寧的生活來之不易,另外的願望就是祈願這個世界和平,大家用才智、奮鬥而不是暴力、壓榨來改善生活,如此則幸甚!

外聘網歡迎各位看官的評論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