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545年4月28日,朝鮮抗日英雄李舜臣出生

20200413_122854.m4a11:29

來自講故事的翁老頭

在某些韓國人寫的歷史文章中,將他們國家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稱作亞洲第一名將。從韓國曆史來看,李舜臣不論是個人能力還是所取得的戰功,在韓國或許可以稱第一,但在整個亞洲來說,特別是在中國歷史中的那些名將面前,就有些班門弄斧了。

歷史上的今天——1545年4月28日,朝鮮抗日英雄李舜臣出生

1588年,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分封不均的不滿併為削弱各個諸侯勢力,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1592年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軍隊九個軍團共14萬人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豐臣秀吉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於4月正式開始了對朝戰爭,史稱“壬辰倭亂”。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攻陷朝鮮京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明朝集結4萬軍隊,由宋應昌、李如松統領,奔赴朝鮮作戰。李舜臣作為朝鮮水師將領,率領不足萬人的少量部隊,多次擊敗數十倍於己的日軍,有利的支援了明朝聯軍陸軍的作戰,立有大功勞。日軍在平壤之戰大敗後後撤,而明軍因兵力也無法進行大規模作戰,在碧蹄館之戰後雙方開始議和。1595年,戰爭第一階段基本結束。

歷史上的今天——1545年4月28日,朝鮮抗日英雄李舜臣出生

壬辰倭亂之後,明朝與日本講和,最終談判破裂。日本於1597年再次入侵朝鮮,史稱“丁酉再亂”。日本的戰略構想是奪取全羅道,進攻忠清道,並在佔領地築城堅守。在奪取全羅道之前,日軍打算先消滅朝鮮水師,便施反間計,使朝鮮宣祖罷免了三道水軍統制使李舜臣,其後於1597年8月在漆川梁海戰中大破元均率領的朝鮮水師。9月下旬陸續佔領全羅道之南原城、黃石山城和首府全州。此時,李舜臣臨危受命,再次出任三道水軍統制使,但他只收集了殘餘戰船12艘,士兵120餘人,以全羅道海南之全羅右水營為據點。日軍得知李舜臣恢復水師的消息後,趕緊撲來,水路夾擊,企圖一舉剿滅朝鮮水師,於是就爆發了鳴梁海戰。

歷史上的今天——1545年4月28日,朝鮮抗日英雄李舜臣出生

1597年10月26日,藤堂高虎等人所率的日軍水師330餘艘戰艦從上流乘潮水大舉進攻李舜臣,而李舜臣僅有12艘戰船,他派出一艘軍艦引誘敵軍進入事先設好的圈套。在日艦駛入鳴梁海峽時,李舜臣早已在對面準備好了。等日艦靠近時,隱蔽在山腳的李舜臣海軍對日艦發起猛烈的炮轟。由於日軍的艦船是尖底的,在湍急的海流中搖晃不定,加之李舜臣海軍有山體的遮掩,日軍的炮火無法打中目標。而朝鮮海軍使用的是平底船,船身平穩因此炮火命中率高。另外李舜臣在海峽內事先已經拉起了鋼索使入侵的日艦處境更加悲慘。入侵的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日軍將領來島通總也被擊斃。很快鳴梁海峽的海流開始逆轉,日艦開始相互磕磕碰碰,一片混亂。李舜臣趁亂率領朝鮮海軍對日軍展開猛烈攻勢。大量的日艦擁擠在狹窄的鳴梁海峽內,成了極其被動的攻擊目標。雖然李舜臣只有12只軍艦,但是憑藉著地利天時撞破了倭寇31艘軍艦。李舜臣在鳴梁海峽的勝利,有效地切斷了日軍從黃海對稷山之戰的供給,使日軍最終撤退。

歷史上的今天——1545年4月28日,朝鮮抗日英雄李舜臣出生

鳴梁海戰便是李舜臣的成名之戰,不可否認李舜臣的確有極高的軍事才華,但僅憑此戰說他為亞洲第一戰神就有些可笑了。李舜臣,1545年4月28日出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乾川洞(今韓國首爾乙支路五街)。李舜臣從十一歲開始就在私塾學習漢文,但對武藝更感興趣。他二十一歲結婚,在出身武人的岳父方震的影響下,從二十二歲開始習武,並熟讀《孫子兵法》、《吳起兵法》等兵書,尤其擅長射箭。因為祖上參與士大夫集團政治鬥爭失敗,父親李貞終身不得參加科舉考試,也不能獲得任何功名。正是在這樣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年少的李舜臣棄文學武。萬曆元年(1572年)他參加武科考試,不慎從馬上跌下,左腳骨折,傷勢嚴重,人們甚至懷疑他死了,他撐著一隻腳站起來,折下旁邊柳枝並剝下樹皮來裹住傷口,引起整個考場嘖嘖稱讚。養好傷後,李舜臣於萬曆四年(1576年,宣祖九年)再赴武科,終於中舉,被分配到全羅道井邑縣擔任縣監(相當於現在的縣公安局局長)。

歷史上的今天——1545年4月28日,朝鮮抗日英雄李舜臣出生

由於女真人屢屢騷擾朝鮮,柳成龍舉薦李舜臣出任咸鏡道造山萬戶。萬曆十五年(1587年)八月,女真人果然圍困李舜臣之木柵,李舜臣雖然擊退了入侵者,但是自己也是損失較大。李舜臣遂被貶為普通士兵,這年冬天,李舜臣因功贖罪,回到家鄉牙山。


萬曆十七年(1589年)春,全羅道巡察使李洸得知李舜臣懷才不遇,便起用他為自己麾下的軍官,兼任全羅道助防將。李舜臣上任後,為防備日本入侵,積極修理武器,並研製了龜船。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九月,由於明朝與日本和談破裂,戰端即將重啟。日本將領小西行長認為在開戰前必須除掉李舜臣,決定行反間之計,於是李舜臣以“欺罔朝廷”、“縱賊不討”之罪被捕。就在李舜臣蒙冤入獄這年,日軍第二次大舉入侵朝鮮。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七月十六日,朝日水師交戰於巨濟島漆川梁,擁有一百多艘戰船的朝鮮水師幾乎全軍覆沒,元均、李億祺等戰死。朝鮮宣祖皇帝李昖(yán)在群臣壓力下,不得不起復李舜臣為統制使。

歷史上的今天——1545年4月28日,朝鮮抗日英雄李舜臣出生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二月,李舜臣選定古今島作為水師基地,建造了9艘戰艦,使戰船數量達到21艘,朝鮮水師漸有起色。豐臣秀吉死訊傳入朝鮮,日軍打算撤退,李舜臣和陳璘聞訊進軍打擊日軍。督戰中的李舜臣為了救明將鄧子龍中彈而死,而鄧子龍也在此役中捐軀。李舜臣殉國後,朝野紛紛為其立祠祭祀,代表性的有宣祖時在李舜臣駐地所立的忠愍祠(位於今全羅南道麗水市)、忠烈祠(位於今慶尚南道統營市),還有朝鮮肅宗時在李舜臣的家鄉牙山所立的顯忠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