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三大副攻的不同人生,有人功成名就,有人依然在拼搏

中國女排姑娘在賽場上展現出來的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10次榮膺世界排球“三大賽”冠軍,其影響力早已超越體育本身的意義。所有的這一切,離不開無數排球人的共同努力,今天我們在這裡介紹的主人翁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

中國女排三大副攻的不同人生,有人功成名就,有人依然在拼搏


2018年中國女排在北侖訓練備戰世錦賽期間,原女排副攻徐雲麗出現在隊伍裡,自從去年全運會受傷後,徐雲麗就淡出國家隊,經過了解才知道,此次前來北侖,是受郎指導邀請隨隊為女排隊員當陪練,以及作一些隊員心理疏導工作。

作為中國女排的“三朝元老”,徐雲麗的職業運動生涯可以說既輝煌又坎坷,她2006年入選國家隊後,憑藉良好的身高優勢,犀利的進攻實力和突出的攔網高度,逐漸成長為中國女排的主力球員,隨隊連續斬獲多項世界冠軍。

中國女排三大副攻的不同人生,有人功成名就,有人依然在拼搏


伴隨著榮譽到來的還有傷痛,十年的國家隊生涯,平常的小傷小病數不勝數,更大的打擊是徐雲麗經歷了三次重大傷病,2010年女排世錦賽期間腰部受傷影響發揮,2014年女排世錦賽比賽中腿部骨折,她倒在地上的痛苦表情讓人心疼落淚,2017年全運會再次遭受前十字韌帶斷裂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

退役後,徐雲麗依然沒有離開她所熱愛的排球事業,她選擇入學深造,擔任福建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從事排球教育和推廣工作,繼續為中國女排的發展出謀劃策。

中國女排三大副攻的不同人生,有人功成名就,有人依然在拼搏


參加被譽為體育最高殿堂的奧運會並奪取獎牌,是每一個職業運動員的夢想。中國女排的副攻楊珺菁,在經歷第一次奧運會與獎牌擦肩而過的遺憾之後,第二次奧運之旅的落選,更多的是無奈與不甘。

2011年入選國家隊的楊珺菁,很快就成長為隊伍裡的主力副攻,她擁有獨特的身高優勢,彈跳好滯空時間長,二號位的單腳背飛和三號位的高球下球是她的克敵絕技。2011年女排世界盃上,楊珺菁敢打敢拼,進攻犀利防守頑強,幫助中國女排晉級第二年的倫敦奧運會,並自此奠定在國家隊主力副攻的位置。

在經歷倫敦奧運的失利和2014年的爆發,楊珺菁的運動生涯彷彿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不幸卻不期而至,2015年10月楊珺菁在參加軍人運動會時,遭受了右腿十字韌帶斷裂,由於恢復情況不樂觀,徹底與第二年的里約奧運會告別,留下了終身遺憾。

中國女排三大副攻的不同人生,有人功成名就,有人依然在拼搏


大器晚成的顏妮作為中國女排的網上長城,在26歲才迎來職業生涯的黃金時代,由於年齡大,超負荷的訓練使她傷病不斷,常常需要裹著繃帶才能減輕疼痛,自已都笑稱是隊裡的“繃帶大王”。里約奧運會結束後,她原本準備退役,面對中國女排隊伍青黃不接的現狀和郎指導的挽留,她毫不猶豫地選擇留了下來。

顏妮先後兩次入選女排國家隊,她臂展修長,腳下移動速度靈活,定點攔網意識非常強,她的攔網技術目前隊裡無人能及,進攻端的短平快更是讓對手防不勝防,去年世界盃的最佳攔網獎就是對她最好的肯定。

中國女排三大副攻的不同人生,有人功成名就,有人依然在拼搏


顏妮今年已經33歲,為了中國女排東京奧運會的衛冕目標,她忍受著傷病帶來的痛楚,依然頑強地選擇堅持,生活中低調謙遜的她,總是一副笑咪咪的樣子,和場上的霸氣形成鮮明對比。

郎指導說過,“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中國女排能保持長久不衰,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排球人的努力和奉獻,相信中國女排在東京奧運會上一定能贏!

中國女排三大副攻的不同人生,有人功成名就,有人依然在拼搏


我是翔子看球,專注體育球類項目分享,歡迎留言評論,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