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恐懼是內在力量不足的表現,同時也是內在匱乏,能力不足的表現。
同時自己又製造了很多讓自己無法面對的場景,往往我們對未知的結果會無限的放大,直到自己無法承受。
往往我們應對恐懼的模式通常是逃避或者抗拒或者控制,總之都是一些無效的行為。你可以分享一個你生活當中恐懼的案例,要想獲得內在的力量,首先要學會面對這個恐懼,只有面對它才能化解它。
經典案例
今天孩子放學後回到家一個小時了也沒寫作業,現在又開始玩上圍棋了,我一直沒有出聲,是想讓他自主安排時間,但現在我又出現焦急的情緒了,想著上另一個屋平靜下心情,看自己能忍到什麼時候。
經典案例解析
這位母親發現孩子一個小時還沒有寫作業,自然就產生了焦慮的情緒,情緒背後是怕失去控制。假如孩子真寫不完作業是她無法接受的。無法接受的很多,比如孩子不能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就不會考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不會擁有幸福的生活,會被別人指指點點......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自己不夠好......
情緒背後是深深的無能感和無力感,所以採取的自動化反應往往就是命令、控制、講道理......甚至打罵等過激行為。其實回頭看一看,這些行為都是無效的。並且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失去興趣,並不能加強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溫暖。
當母親沉浸在恐懼當中的時候也無法釋放愛,只能讓自己和孩子的心與心的距離越來越遠,越來越無法達成有效的溝通。
因此只有時刻保持覺知,找到恐懼的部分,面對恐懼,不和這份恐懼對抗,去面對它接納它,再用愛去化解它。
只有愛才能讓孩子活出生命力,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