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最大一宗盜墓案,盜墓賊唐恭陵前就地槍決,驚動了國際刑警

學者許宏在他的著作裡,稱二里頭為“最早的中國”。二里頭所在偃師,更是歷史文化遺存裡的實力派,洛陽地區43處國保文物裡,偃師貢獻了11處。除了熟知的玄奘故里,其實偃師更值得拿出手的是唐恭陵。這個中原地區最大規模的帝陵,埋著唐高宗和武則天的長子——太子李弘。20多年前,唐恭陵被盜,案情驚動了高層,經時任國務委員李鐵映批示,並動用國際刑警。時隔多年,唐恭陵卻門可羅雀,是不是忒慘了點?


實現了“葬在北邙”的終極理想的李弘

逃不過身後被騷擾的命運

聽說偃師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了,哥哥和我陪老母親前往參觀。下午返回洛陽城時,一路信馬由韁,邊走邊聊。

看著車窗外閃現過的一個個路牌,在洛陽生活了近40年的哥哥,如數家珍般給我講解那些地名中蘊含的歷史傳說。

建國後最大一宗盜墓案,盜墓賊唐恭陵前就地槍決,驚動了國際刑警


說到洛陽,一定繞不開盛唐,最能代表盛唐氣象的,莫過於武則天時代的輝煌。因此,沿路所見的地名,很多都和一代女皇有關。

比如顧縣,因武皇出巡離開洛陽城,在此回眸一顧、眺望東都而得名;安灘,原名安駕灘,相傳武則天為修太子冢,路過伊河之濱,安放鑾駕駐足休息的地方;安灘附近的東王村,原名等王村,因武則天埋葬長子李弘時,先遣人員在此住宿、迎候靈柩而取名,後人念轉了音,演變成今日村名......

走著說著,就見前方路牌上,寫著唐恭陵字樣。哥哥說這就是當地人俗稱的“太子冢”,裡面埋著的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所生的長子李弘。

關於李弘的死因,一千多年來,正傳和野史眾說紛紜。

建國後最大一宗盜墓案,盜墓賊唐恭陵前就地槍決,驚動了國際刑警


有人說這個被朝野上下贊為未來明君的賢能太子,是被親生母親武則天給毒死的,有人說博學多才、體恤百姓的他,本就體弱多病,立為太子後罹患肺癆,23歲時暴病而亡。

無論真相是什麼,李弘之死無疑是為其後女皇登基,清除了一大阻障。而其生前身後的待遇,則又讓這位英年早逝的太子,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李弘去世後,他的父親李治非常傷心,下詔追封其為孝敬皇帝,並在洛陽附近偃師緱氏鄉景山白雲峰之巔,以皇帝的葬制下葬。


李弘也成為唐朝第一位生前未登基、死後被追封的皇帝。

眾所周知,自高祖李淵葬在陝西三原開始,包括武則天在內的19位大唐皇帝,都葬在關中,氣勢恢宏的陵墓群,呈扇形環繞長安分佈,號稱“關中十八唐帝陵”。


建國後最大一宗盜墓案,盜墓賊唐恭陵前就地槍決,驚動了國際刑警


唯獨唐恭陵,孤零零散落在洛陽。稱得上是帝陵中的非主流。

悲情太子李弘,雖然沒能魂歸關中、葬於祖宗陵墓群中,但卻無限接近於古人“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終極理想。

洛陽北郊的邙山,因地處中嶽嵩山和黃河伊水間,自古被視為風水寶地,其間星羅棋佈著歷代達官貴人的墳墓。

但這也讓洛陽成為盜墓賊猖獗的地方,盜墓工具“洛陽鏟”,便誕生於此間臭名昭著的實踐。

從三國時曹操的摸金校尉開始,十成古墓早已九成為空,就連相連的鞏義北宋皇陵,在南宋時候也被金人挖了個遍。

唐恭陵這疙瘩,自然也難以倖免。


如今無人問津的唐恭陵

當年甚至動用了國境刑警

1998年元月的一個冬夜,六個洛陽本地人,來到唐恭陵進行首次盜挖,無功而返,其後接連兩夜再來挖掘,仍未成功,於是他們想到了運用現代爆破技術炸開古墓。

第一次點火爆破失敗後,第二次他們加大炸藥用量,終於把墓土給炸開了一個洞。

不過,被炸開的這座陵墓,並不是埋葬李弘的太子冢,而是其東北50米處,被當地人稱為“娘娘冢”的太子妃哀皇后墓。

一夥盜賊從哀皇后墓穴中,盜出60多件國寶。

案情驚動了高層,經時任國務委員李鐵映批示,並動用國際刑警,很快偵破了案件。

從北京、天津等地追回多件珍貴文物,就連遠在香港的文物買主,也迫於案情重大,設法將已賣出境外的文物,重新高價收回,並派專機將包括藍釉燈在內的多件國寶,運送回北京。

建國後最大一宗盜墓案,盜墓賊唐恭陵前就地槍決,驚動了國際刑警

唐恭陵出土文物


當年十月,為震懾犯罪,盜墓賊被一一押解到恭陵前,就地槍決。從恭陵哀皇后墓中盜挖的國寶,也被珍藏在洛陽市博物館內,供世人觀賞。

至於盜賊為何沒對太子冢下手,是因為在當地人的傳說中,太子冢是一座流沙墓。

當年高宗為李弘修建陵墓時,命上萬民工就地取材,將伊河中淘篩的細沙,一袋袋運送到工地上,放進鐵鍋中炒幹後,層層堆放於棺木上和地宮中。

七八米深的流沙,成了讓盜墓賊們望而卻步的奪命機關和非主流防衛。

一路上,哥哥的講述勾起了我的興致,按照導航所指,很快便驅車到達目的地恭陵。

然而除了路邊一個名叫滹沱的村子,四望全是曠野平地,無山無峰,更看不到氣勢宏大的陵丘,我們都懷疑導航導錯了位置。

於是下車問路。

建國後最大一宗盜墓案,盜墓賊唐恭陵前就地槍決,驚動了國際刑警


奇怪的是,眼前的村子明明地處中原,村中人卻個個高鼻深目,男的頭戴維族小白帽,女的頭上裹著蓋頭,恍若到了異域邊疆。

看來這是一個回民村。

村民似乎很多以製售牛皮鼓為副業,路兩邊擺著好多大小不一的成品鼓,或圓形或橢圓,還有網上熱賣的那種非洲鼓,一些村民家門口的空地上,還堆積著許多尚未油漆的半成品。

花了30元,我在一戶人家門前攤位上,挑選了兩面精巧的紅色小鼓和兩雙鼓錘,準備帶回家放書架上做裝飾。離開的時候,向那個賣鼓的村婦詢問去恭陵的路。

身材高大豐滿的她,指著路對面田地裡一處鬱鬱蔥蔥的樹林子,用地道的豫西方言,乾淨朗利脆地說:“那不就是。”

只見樹林不見山,就連洛陽郊外最常見的高大醒目的墓古堆,都沒看見一個,我仍是心有疑惑。

拿出手機問度娘,才知道所謂的景山白雲巔,純粹就是平地上的一道小土嶺,既稱不上山,更看不到巔。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想象力,真是大膽得沒有底線。

中原地區最大的唐朝帝陵

名氣卻遠遠不如

玄奘故里和少林寺

不過,這也算是唐恭陵成為非主流的另一個特徵。

和關中十八唐帝陵皆依山為陵不同,唐恭陵是平地而起。

歷經一千多年風風雨雨,如今眼見所見,既無門院和圍牆,也無任何防禦,只有那片樹林子,為無限落寞的太子冢,樹起一道最原始而天然的屏障。

我們把車子停靠在路邊,步行朝樹林子走去。

公路和陵墓之間,是一大片荒地,左右對稱矗立著幾個翁仲石人,還有幾隻威武的大石獅。

建國後最大一宗盜墓案,盜墓賊唐恭陵前就地槍決,驚動了國際刑警


路是一條狹窄的鄉間土路,路面坑窪不平,不時有農用三輪車、摩托車和汽車從身邊搖晃著駛過,狼煙四起,浮土罡天。從樹林後面,詭異地傳來陣陣廣場舞的勁爆節奏。

樹林前停著很多車,走近時看見車身上烏泱泱爬滿了蒼蠅,像是給白車塗了一層黑漆,不知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看到後,會不會暈倒,反正把我噁心得渾身起雞皮疙瘩。

林中被行人踩出了縱橫交錯的小路,穿過林子,眼前矗立著一座覆鬥狀的梯形黃土古堆。

建國後最大一宗盜墓案,盜墓賊唐恭陵前就地槍決,驚動了國際刑警


目測這座太子冢,長寬約400多米,高約7層住宅樓,底部和頂部都是四四方方的,前後有幾條石階梯,可以沿著登到墓頂上去。

太子冢東北面不遠處,那座矮些小些的土古堆,就是被盜挖過的娘娘冢。

墳前不甚寬闊的空地上,擺放著幾個黑色大音箱,裡面播放著震耳欲聾的流行音樂,一群男男女女誇張地扭動身體在跳尬舞,動作狎暱生猛得辣眼睛。

有人牽著一匹高頭大馬,遊客把孩子放在馬背上,繞著墳墓騎遊。馬蹄和舞步揚起的塵土中,有擺攤賣涼皮、麻辣燙等小吃的,有熱油滋滋烤香腸的,有三輪車上推著小機器做五彩棉花糖的。一個小女孩手裡舉著一隻剛做好的棉花糖,足有一把小花傘那麼大。

順著臺階走到墳上。是像廣場一樣的平坦四邊形臺子,在墳頭上長著很多野生的灌木叢,是一些低矮的酸棗樹,那些幹了的酸棗,結的密密麻麻,像一顆顆鮮紅的珠子,掛在光禿禿的灌木叢枝杈間,地上還掉落著一層。

從太子冢墳頂走下來,媽媽坐在松林邊一塊大石頭上休息。我和哥哥去娘娘冢那邊繼續觀看。

墳後是更大的一片幽靜樹林,林中滿布著厚厚的落葉,踩上去窸窸窣窣地發出聲響,像一聲聲哀怨的嘆息。

娘娘冢墳頂的野酸棗,結得更加稠密,我正邊摘邊想著希望它們能治療最近的焦慮失眠時,聽見腳下有稚嫩的聲音,越來越近。

很快,看見兩個十來歲的小姑娘,邊聊天邊爬上了墳頂。一個問:“這是誰的墳?”另一個答說不知道。倆孩子看見我在摘酸棗,也動手開始採摘,邊摘邊嚷嚷著樹上的刺兒扎手。

其中一個小姑娘,有一雙特別好看的大眼睛,長長的睫毛夢幻般捲曲著,在眼眶下形成一抹溫柔的陰影。

她走到我身邊,甜甜地叫著小姐姐,問我知不知道這下面埋著的是什麼人。

我便現學現賣,講剛從哥哥那裡聽來的太子冢傳說。那個女孩子又笑著問我:“小姐姐你這麼喜歡古代歷史,一定是個老師吧?”

我答不是。我問她們是不是在附近村子裡住,她也說不是。她講自己老家是商丘的,和爸爸媽媽住在新疆,國慶節放假了來這裡看望姨媽。

離開的時候,已是下午四點左右,土路上還是有一輛接一輛的機動車,開來這裡,莫非晚上還有夜市排檔,這些人是來趕那一波熱鬧的?

建國後最大一宗盜墓案,盜墓賊唐恭陵前就地槍決,驚動了國際刑警


哥哥還想順路去找武則天手書的昇仙太子碑。我看見剛才路過的翁仲旁,有一通高大的碑刻,便穿過一片田地走近去看,不料三米多高的石碑上面,居然一個字跡也沒有,光禿禿地烏漆麻黑一片。

用手機導航搜索昇仙太子碑的位置,也是一頭霧水,便也失去了繼續尋找的興趣。

車子快走到高速路口時,看見路邊有一尊新立的玄奘塑像,和歷史課本上那幅揹負經卷的插圖,一模一樣。不用問,這是路過陳河村唐僧老家了。

新建的玄奘故里,和恭陵、少林寺是一條旅遊路線。但很多衝著少林寺的名氣,遠道而來的遊客,卻忽略錯失了順道遊覽恭陵和玄奘故里的機緣。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那些做足了旅遊攻略,奔著中原厚重人文景觀前來觀光的遊人,看見灰頭土臉的恭陵,大概率是要慕名而至、失望而歸的。

任誰站在這座未經任何修繕、免費參觀的唐恭陵前,都難以置信,它是我國唐代陵墓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更是中原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座唐帝陵。

置身於這個不像墳冢,更像一處鄉村遊樂場的陵園中,你會覺得現實中的各種反差,很是魔幻。

非主流的太子冢,連同那些被掩埋在黃土浮沙和千載光陰下的盛唐繁華,陪伴著至尊卻短命的太子李弘,凝固成一個永世未解的謎面。

(圖片來自網絡)

張生麗 | 文

初白 | 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