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仁君,止於仁”,史上最真實的皇帝,宋仁宗趙禎的聖王之路

從公元前475年開始,到公元1949年新中國建立結束,持續2424年的中國封建時代,總共誕生了408位皇帝,其中有秦皇漢武的大氣磅礴,唐太宗李世民的胸懷四海,但要說符合能匹配“仁”這個字的,翻遍青史,也只有

宋仁宗趙禎一個。

中國古代帝王諡號,是有著嚴格的評選標準的。《諡法》中說:

“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利澤萬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於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寬信敏惠曰仁;愛仁立物曰仁;體元立極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為質曰仁;惠愛溥洽曰仁。”

在這眾多的品德之中,仁宗皇帝最值得讓人稱道的,當屬兩點,其一曰“屈己逮下”,也就是委屈自己,寬容別人。其二曰“率性安行”,也就是真性情,不虛偽。

一、“屈己逮下”,對待臣民仁慈,對待自己的嚴苛宋仁宗

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不說像明朝嘉靖皇帝那樣,“以天下奉一人”,就算是像李世民這樣的千古明君,在面對魏徵這個錚臣的時候,也幾次興起想要殺他的心思,只不過為了江山穩固,在長孫皇后的勸解下強忍著才成就了以人為鏡的千古佳話。

“為仁君,止於仁”,史上最真實的皇帝,宋仁宗趙禎的聖王之路

宋仁宗

但仁宗皇帝的仁,可以說是深入骨子裡的,在仁宗一朝,犯言直諫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仁宗朝的犯言直諫,可以說是花樣百出。

有像文彥博那樣頂嘴,說:

“為與士大夫共天下,非為與百姓共天下的。”

也有包拯這樣拉著袖子唾沫星子都飛到皇帝臉上,依然不饒不休的要勸諫的。

這要是放在明代朱元璋的手裡,早就剝皮充草了,還能等他成為一代名臣包青天。

仁宗皇帝的仁,當然不止對於大臣,對於普通百姓,也是推己及人,委屈自己,方便他人。宋代因為皇宮逼仄,仁宗皇帝想擴張皇宮,住的稍微寬敞一點。緊接著歷史上簡直可以說是一大奇蹟的故事發生了。鑑於皇帝仁慈,平素裡勤政節儉,而宋代皇宮與以前王朝的皇宮相比,卻是逼仄狹小,沒有大國氣象。

於是那些一直嚴苛的官員們大發慈悲,既然皇帝平時這麼好,他想修個宮殿,也不是像秦始皇修阿房宮那樣的大工程,只是稍微擴建一下,修就修吧。

於是國家機器動員了起來,將做監的大匠們也準備好了,仁宗皇帝高興了好幾天,然而依舊不見動靜,於是私下裡問大臣,你們不是說給我修房子嗎,怎麼不動手?

“為仁君,止於仁”,史上最真實的皇帝,宋仁宗趙禎的聖王之路

宋代略顯逼仄的皇宮

大臣哪知道這點小事,回頭問了下辦事人員,接著就告訴仁宗,不是我們不想修,是皇城跟下的百姓不願意搬家,你看怎麼辦?

要說其他的皇帝,百姓們哪敢如此造次,可偏偏這位仁宗皇帝的性格,汴京城裡的百姓們都知道,一個半夜想吃羊肉,都怕麻煩別人生生餓到天亮的皇帝,沒什麼好怕的。

仁宗皇帝一聽百姓們不願意搬,也沒別的辦法,只能派內侍去下話,跟百姓們說可以給他們拆遷補償高一點。也不知道是不是碰上了釘子戶,反正內侍回來了,百姓也沒遷走。

於是仁宗皇帝想要擴建皇宮的願望,就生生的胎死腹中了,他只能在逼仄的皇宮裡繼續生活。

二.“率性安行”,即抹不開妻子的面子,又說不過大臣的真實趙禎

除了仁慈之外,仁宗皇帝還有一個值得稱道的品德,就是真實隨性。皇帝是個政治人物,按照正常的邏輯,政治人物難免喊喊口號,擺擺架子,甚至是做作表面功夫,畢竟是一個國家最高統治者,對於偌大的國家來說,簡直是個吉祥物。

歷代皇帝表面上公正公平,親民仁慈,但暗地裡卻自私自利的多了去了,似乎這才是皇帝這個職位的正確打開方式。

“為仁君,止於仁”,史上最真實的皇帝,宋仁宗趙禎的聖王之路

然而仁宗皇帝趙禎卻無比的真實,民間流傳甚廣的他的故事,諸如半夜起來想吃羊肉,被包拯勸諫的時候噴了一臉的吐沫星子,一聽就讓人很有畫面感,而且確信無疑。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

“溫成(張貴妃)遣小黃門次第探伺,知拯犯顏切直,迎拜謝過,帝舉袖拭面。”

老婆想讓丈夫安排小舅子去個險要位置,宋仁宗推辭不過,只好去跟朝臣們說,結果朝臣中間有包拯這麼一個不講究的人,宋仁宗沒辦法,只好“唾面自乾”。

《宋史》這段有趣的記載,把一個真實的趙禎擺在我們面前。

就以被包拯噴唾沫星子來說,按理說這事不僅對於皇帝形象有損,對於包拯來說,如果是個刻薄的皇帝,聽到這樣的說法,大概是不會放過包拯的。偏偏這樣的傳說就在宋朝很盛行,說明百姓們都知道自家皇帝是什麼人,根本不在意他的面子。包拯也不擔心會因此被皇帝刁難,因為只有他刁難皇帝,沒有皇帝刁難他的時候。

當皇帝當到這份上,在隨和親民這一點上,已經是無出右者了。

另一個能夠反映仁宗皇帝真實的史實是,慶曆新政後,因為保守派的阻止,仁宗皇帝想要重振大宋雄風的夙願沒能達成,主持此事的范仲淹也被貶官。這事歸根結底,確實有仁宗皇帝的責任,這是毋庸置疑的。

“為仁君,止於仁”,史上最真實的皇帝,宋仁宗趙禎的聖王之路

宋仁宗詔書

值得說的是仁宗皇帝並沒有將范仲淹拋棄,只是把他調離了權力中心,待遇上一蓋如故。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朝的商鞅和明朝的張居正,這兩人都沒有好下場。因為在封建王朝時代,皇帝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確,皇帝犯了錯,一定是要臣子去擔負責任的,以此來保證皇帝的至高無上。

但仁宗皇帝偏偏沒有推范仲淹當替罪羊,雖然沒說什麼,但這無疑是把一部分改革失敗的責任擔在了自己身上。

如此,原本性格中有點優柔寡斷的仁宗皇帝,讓百姓們看到了他並非無所不能,但也因此更受人們的尊敬。

三.駕崩後後令敵國皇帝痛哭流涕,以一己之力延續大宋國祚的守成之君趙受益

仁宗在位四十多年,作為一個守成之君,他沒有那麼多的雄心壯志,可從內心裡真正的將天下百姓當成了自己的子民。

傳統的儒家倫理之中,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說法,君主就是天下人的父親,但是歷史上歷朝歷代的皇帝們,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仁宗一個。

《宋史》中記載:

“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

這段評價就如同仁宗皇帝一樣,真實但卻讀來令人垂淚思賢。是的,大宋在仁宗的治下依然沒有完成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煌煌大業,但自宋朝開國以來就不斷的農民造反運動,卻降至了最低谷。

“為仁君,止於仁”,史上最真實的皇帝,宋仁宗趙禎的聖王之路

宋仁宗手書

朝中固然也有奸臣存在,但沒能成為朝中主流,像范仲淹、歐陽修、文彥博、包拯都名臣,大宋歷史上值得在青史上記載的忠臣良相,至少有一半是出現在仁宗朝的。

文化上更是出現了蘇東坡這樣一位曠古的奇才,這當然要歸功於仁宗皇帝的文治武功之中。

公元1063年,大宋失去了它的長君,百姓失去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古代對於王侯將相的死亡,一般用“薨”或者“駕崩”這樣的委婉用詞來修飾,但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像嘉靖皇帝那樣的昏君,他的死只能說死的好。

可對於仁宗皇帝,觸及這位史上最仁慈的皇帝的時候,百姓大概是真的如山崩於頂,哀思如焚。

仁宗皇帝駕崩以後,消息傳到敵國大遼,一代雄主耶律洪基也潸然淚下,並在遼國為他建立衣冠冢來緬懷,恩德傳到敵對國家,讓別國君主痛哭流涕的,大概史上也只有這麼一位。

四、結語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戲稱為弱宋,但偏偏這樣一個在軍事上羸弱,國內三冗問題嚴重,似乎隨時可以崩塌的帝國,卻依舊延續了319年,在中國曆代王朝之中,都要算比較長的了。

“為仁君,止於仁”,史上最真實的皇帝,宋仁宗趙禎的聖王之路

宋代開封

那麼支撐著這個隨時可能會倒下的老大帝國的,是什麼呢?是大宋繁榮的文化和經濟實力,是層出不窮的忠臣義士,當然更是仁宗皇帝這麼一位“天下君父”的遺澤。每當看到宋朝後代那些不務正業,虛偽透頂的皇帝的時候,大臣們,百姓們,念及仁宗皇帝的恩德,可能就想著再堅持一下,這麼一堅持,就拖出來一個300年的國運。

趙匡胤陳橋兵變,得國未免不正,趙光義“燭影斧聲”,以弟篡兄。作為宋朝的開國太祖太宗,他們留給後世子孫的東西原本不多,正是因為其後出了趙禎這麼一位仁慈的君主,才使得宋朝躋身中國最耀眼的大一統王朝之一。也才使得崖山之畔,十萬大宋子民為皇朝陪葬。

對了,他還有個很平民化的名字,叫趙受益。受益的是大宋王朝,也是生活在大宋的萬千百姓。


參考文獻:

《宋史》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