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人,林清玄的《清靜之蓮》是你的藥

林清玄(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出生於中國臺灣高雄縣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大陸、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

他的文章清麗脫俗、蘊含佛理、勸人向善,據說有位小偷看了他的文章從此走向光明,殺手看了他的文章感動得放下了屠刀……。

我不是殺手也不是小偷,一名善良的俗世之人不需要閱讀他的那些勸人向善的文章吧?曾經的我把林清玄的文章歸入雞湯文,沒有那份耐心去閱讀,更談不上細細品味,那個時候的我還不曾失眠,而今,歲數見長,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路,加上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生活的壓力讓我煩惱叢生、經常失眠,如今睡前試著閱讀林清玄的散文,卻可以去煩除燥、寧心靜氣,如同躺在清幽的蓮花之中,沐浴在溫柔的月光下,內心不再焦慮,就連夢境也變得柔和,也許那些似懂非懂的禪理也可以在夢中得到絲絲參透吧!

原來他的文章對失眠的俗世中人也是有用的。

我試著對《清淨之蓮》做一番賞析吧!分析一下這顆藥為何如此有效。

《清淨之蓮》是一篇散文詩,作者在文中運用了擬人和排比等手法,採用長短句的排列組合,使文章的語言具有詩意美,讀來清新流暢。

  1. 偶爾句式,步步生蓮。
失眠的人,林清玄的《清靜之蓮》是你的藥

作者從偶爾起筆,採用“偶爾……偶爾……”的句式,描繪了詩人在生活中一次次偶然的遇見及其引發的觸動和感悟,而每一次感悟都是一朵智慧之蓮。

作者的文字恬淡自然,宛如凌波仙子,舞姿輕盈、步步生蓮,在不經意之間,生活智慧如同蓮花的清雅之香已經散發出來。

“偶爾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從街道延伸出去,在極遠極遠的地方,一輪夕陽正掛在街的盡頭,這時我會想,如此美麗的夕陽實在是預示了一天即將落幕。”作者是敏感的,他看到夕陽想到了一天的落幕,而足夠敏感的讀者,也會想到我們的生命是由每一天組成,所以要善待時間,珍惜生命。

“偶爾在某一條路上,見到木棉花葉落盡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獨地站邊,有一種簫索的姿勢,這時我會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麗木棉花的開放能有幾回呢?”在這裡作者用了擬人的修飾手法,木棉花孤獨的站在路邊,花開花落。凡是生命,皆有榮有枯,有盛有衰,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珍惜當下吧!

“偶爾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綠燈亮起,一位衣著素樸的老婦,牽著衣飾絢如春花的小孫女,匆匆地橫過馬路,這時我會想,那年老的老婦曾經也是花一般美麗的少女,而那少女則有一天會成為牽著孫女的老婦。”在這裡作者用了對比的手法,老人和少年的對比,老者是曾經的少年,而少年終將衰老。青春是美好的,而青春也是短暫的,也是最容易留下遺憾的,所以作者在此勸君惜取少年時。

接下來當作者偶爾看到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串的車流時,故意提出問題,“到底哪裡是起點?而何處者終站呢?”,在這裡作者抒發了生命無常的感慨。

當作者偶爾回到家裡,打開水龍頭要洗手,看到噴湧而出的清水,急促的流淌,再一次有了深深的顫動,他想著:水龍頭流出來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時間、心情,或者是一種思緒。作者的心思是如此的細膩而柔軟,他察覺到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太快,沒有細細品味生活的心情。急匆匆的做事、急匆匆的吃飯……,回到家連跟親人促膝談心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去欣賞夕陽晚霞、去感受鳥語花香了……細膩的生活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一件奢侈品。

而作者的生活是細膩而柔軟的,林清玄小時候生活在鄉村,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有天然的親近,“偶爾在鄉間小道上,發現了一株被人遺忘的蝴蝶花,形狀像極了,卻比鳳凰花更典雅,我傾身聞著花香的時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飄落下來,讓我大吃一驚,這時我會想,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這段文字頗有莊周夢蝶的意境,詩意的散步,美妙的意境,只屬於一顆柔軟而細膩的心。

偶爾在靜寂的夜裡,聽到鄰人飼養的貓在屋頂上為情慾追逐,互相慘烈地嘶叫,讓人的汗毛都為之豎立,這時我會想,動物的情慾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們站在比較細膩的高點來回觀人類,人不也是那樣粗糙的動物嗎?作者的這次領悟對那些聰慧的讀者有醍醐灌頂之效。這世上還真的有粗糙之人,比如前段時間爆出某位擁有較高社會地位與名望的劉先生案件,不就是一時衝動做了一次粗糙的動物嗎?這世上粗糙的男人有,粗糙的女人也不少。

這個時候我捫心自問,如果我也坐擁豐盛的資源,身處五光十色、充滿誘惑的環境,我會變成粗糙的動物嗎?

2清淨之蓮,歷練而成。

失眠的人,林清玄的《清靜之蓮》是你的藥

如何才能潔身自好,不在俗世中隨波逐流呢?

行文至此,作者微微一笑,手裡拈著睡蓮伴隨著空靈的樂聲從迷霧中緩緩走來。“偶爾在山中的小池塘裡,見到一朵紅色的睡蓮,從泥沼的淺地中昂然抽出,開出了一句美麗的音符,彷彿無視於外圍的汙濁”,眼觀這朵出汙泥而不染的花兒,作者發出了讚歎並且問到“究竟要怎麼樣的歷練,我們才能像這一朵清淨之蓮呢?”

是啊,究竟要怎麼樣的歷練,我們才能像這一朵清淨之蓮呢?

人的一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不管好的還是不好的,我們都要接納,從中得到啟發和鍛鍊,如此才能收穫智慧。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能達到這份境界,清淨之蓮便能在心中悄然綻放。

3清淨之蓮與澄明之心

失眠的人,林清玄的《清靜之蓮》是你的藥

接下來,作者繼續用散文詩的語言告訴我們,當我們的心中生出了清淨之蓮,我們才能擁有一顆明朗清澈的心來照見這個無邊的複雜的世界,在一切的優美、敗壞、清明、汙濁之中都找到智慧。

我們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煩惱都會帶來覺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們感知它的意義與價值。

在作者看來,心中生出清淨之蓮才能擁有澄明之心、才能找到智慧,而有了智慧才會覺悟,覺悟在佛學中有覺醒了悟之意,是指對世間的種種現象和真理的透徹瞭解,不為迷惑,開啟真智。

難啊,難啊,對於許多人來說,覺悟不易得,智慧難尋覓呀!然而作者依然微笑著,耐心的告訴我們: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

4.我心柔軟、卻有力量

失眠的人,林清玄的《清靜之蓮》是你的藥

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最重要的是,使我們自己有柔軟的心,柔軟到我們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顫抖,如悉它的意義。

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緻;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

正如林清玄的一本書名《你心柔軟,卻有力量》,唯有心如蓮花般的柔軟,我們才能擁有敏銳的感觸世界的能力;唯有心如蓮花般的柔軟,我們才能擁有寬容世界、包容自己的力量;唯有心如蓮花般的柔軟,我們才能擁有精緻的對待生活的態度。

林清玄曾入山修行佛法三年,佛法禪意在字裡行間自然的流淌著。柔軟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軟心也是菩提心的種子,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作者接下來用一系列的排比句讚美柔軟心,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雲,最是柔軟! 讀到這裡,讀者的心也飛向了草原、飛向了大海、飛向了天空,我們的心也慢慢變得柔軟,而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雲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恆常的。

樸素的文字,柔軟著讀者的心,或許我們不能深刻理解文中的佛法禪意,然後我們卻能感受到文字樸素之美,能夠感受到文字暖暖的溫度。

星雲大師評價林清玄的文章:文如流水,語似冬陽。

有學者評價林清玄的文章,認為恬淡自然、蘊含佛理是其散文的最大特色。

筆者認為林清玄用簡樸之筆描繪柔軟之心,其文章擁有淨化心靈、療愈人心的力量,如同在卑溼汙泥的人間,開出的一株柔軟清淨的智慧之蓮,清淨而細膩、柔軟而富有穿透力、其芳香沁人心脾、盪滌心胸、去煩除燥,讓人恬淡平和……

夜裡失眠的人,林清玄的《清靜之蓮》是你的藥。

(作者簡介:魚耳朵會飛,迷上心理學的公衛醫師,戀上“手寫我心”的心理諮詢師)

失眠的人,林清玄的《清靜之蓮》是你的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