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葡萄酒的"風土概念"與"質量"相悖,你該如何選擇——上

現如今,風土的概念涵蓋的範圍越來越廣——勃艮第最初重視的土壤,謂之"風土";

如今所有自然因素對葡萄酒的影響,謂之"風土"

而現在不管是種植界還是釀酒界,最後到我們消費者飲酒的體驗感,"風土"這個概念越來越白熱化。種植界從噴灑農藥過量到控制藥量及次數的可持續種植,到現在越來越白熱化的生物動力法種植(只使用牛糞等、不噴灑農藥殺蟲劑、只增加增加牛角等硅成分),越來越強調葡萄栽培種植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人工干預越來越少,美其名曰"讓葡萄酒完全體現其生長環境——風土"。

當葡萄酒的

曾經還看到一個新聞,勃艮第政府將一個生物動力法的種植者告了,因為他拒絕向已經生有蟲蟬的葡萄噴灑農藥,而法國的種植法規規範中,對栽培種植都是有著嚴格的規定的,比如,在春季新芽長出時,必須噴灑殺蟲劑一次,防止蟲害滋生,導致更多的葡萄疾病。而此葡萄園附近的不崇尚生物動力法的種植者則提心吊膽,怕隔壁的蟲蟬跑自己的園子裡了。

估計這樣的官司還要會有第二第三次,因為就官方來說,生物動力法實在是有點玄乎,很多東西科學界都未能給出解釋,並不能立法推廣。比如生物動力法認為恆星和行星對葡萄樹生長是有影響的。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月相被認為適合不同的活動和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種植者必須在凌晨3點或4點準備好相應的東西(例如牛角里二氧化硅加水的液體)撒到他們的葡萄藤上。

當葡萄酒的

而就崇尚生物動力法的種植者來說,那是一種不可動搖的信仰——這樣出來的葡萄質量最好!現結果也表明,確實使用生物動力法種植的葡萄酒更純粹、清新、平衡,也越來越受消費者喜愛,誰不喜歡無公害?不知官方是否會為這樣的一筆可觀的經濟交易,現階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許官方也渴望,科學界能儘快給出解釋讓其支持生物動力法種植。

於環境來說,不管是可持續發展種植,還是生物動力法生產種植,都是一件好事。但是不是每一年都是風調雨順,如果完全不加以人工干預,讓其體現純粹的風土,可能最後種出的葡萄會盡失人意

什麼樣的葡萄最適合釀酒?至少是採摘時酸度與甜度平衡,且甜度(成熟度)不能太低、酚類物質必須成熟,才能使最終入口的葡萄酒濃郁度、平衡度、複雜度都有良好的體現。品質上乘的葡萄才能釀出優秀的葡萄酒,這是業界共識,你不可能期待發黴的葡萄能釀出好酒!可能馬上有人跳出來懟我,感染貴腐菌發黴的葡萄可以!我只能說,你真是個槓精!只此一種!

當葡萄酒的

如果這一年的天氣雨水較多,你仍不疏通葡萄園的流水;如果今年實在太乾旱,你還不灌溉…美其名曰:"完全體現這一年的風土",那我只能說,你理解的風土是片面的,"風土"應該是一個平衡的概念——人不是不干預,而是所有干預的目的都是為了使自然更合理地創造出優質果實!讓自然與人為達到最合理的平衡。完全不干預是愚蠢的,懶惰與不負責任的行為。

通常聽到對"灌溉"嗤之以鼻的評論,也經常看到很多業內人士以法國禁止灌溉葡萄園的標準來看待貶低其他很多國家灌溉葡萄園的行為,特別是針對新世界——歐洲以外的國家。Sally認為,應該理性看待"灌溉",視情況而定。如果灌溉是單純為了增減產量犧牲質量,固然可恥;但如果是為了讓葡萄園健康正常存活,提高質量而為之的灌溉,應該得以支持。

法國之所以禁止灌溉,一是本身氣候海洋性氣候,雨水已經夠多;二是不在海洋性氣候的勃艮第等地區,也有盛行西風帶來的大西洋水汽,降雨也不少;三是法國最乾旱的阿爾薩斯,也有孚日山脈的雪水和高緯度的低蒸發量;四是很多法國古老的葡萄園,栽種歷史久遠,老藤也不少,很多葡萄可以深扎到3米以下的岩層,此岩層可以不受旱澇的影響,使葡萄樹生長得更穩定。就第四點來說,法國確實是優於新世界很多葡萄園,新栽種的葡萄樹根系不發達,垂直扎度不夠深,必須合理灌溉,才能繼續生長。而法國在嚴重乾旱的年份,政府也會發布手令允許灌溉,不然,葡萄樹就旱死了。

當葡萄酒的

所以說,所有的立法,都是為了保護葡萄樹合理生長的同時保證質量——可以給到葡萄園種植最直接的嚮導,也可以防止種植者為了產量謀取更多利潤而犧牲質量。法國給出的信息並不是禁止灌溉就是牛逼的、絕對正確的,而是人如何正確給與葡萄樹平衡而有力的生長條件——視氣候而言,視天氣而為,視葡萄樹不同的生長階段而做。

所以別一提灌溉葡萄園就吐舌頭,放篾光,顯得你很LOW。是否灌溉葡萄園,體現的是一種平衡的"風土"概念。

如果說,在種植方面"風土"的概念風波可以讓你觀念一新,那在釀酒界的"風土"戰役,可謂既神仙打架,也有魔鬼蛇身,好不熱鬧,精彩紛呈。欲看釀酒界"風土"風波,請看Sally《當葡萄酒的"風土概念"與"質量"相悖,你該如何選擇——下》。

此文為Sally原創首發,歡迎轉發、收藏,拒絕惡意抄襲,圖片若有版權要求,請聯繫筆者刪除,謝謝您的支持。

#頭條酒館##我要上頭條##葡萄酒##微頭條日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