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董卓為什麼要點名除張讓?

中平六年董卓為什麼要點名除張讓?

董卓拒絕就任幷州刺史

中平六年,董卓應何進之召率兵進洛陽,並上書少帝點名要清理以張讓為首的宦官。《後漢書》中對張讓有專門介紹。當時有名的宦官有十二常侍,其中趙忠和張讓齊名,比張讓還早封侯,但是董卓單單點名了張讓。董卓為何如此痛恨張讓?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析董卓上書的時機。上書發生在少帝劉辯初登大寶,何進想要剪除宦官的大背景下,時機拿捏得非常巧妙。從《後漢書.何進列傳》中可以知道張讓當時已經隱退,董卓和張讓的恩怨一定發生在靈帝一朝。

回顧董卓在靈帝一朝的軌跡,雖然小有波折,總體而言是順風順水。特別是自中平元年黃巾之亂至中平五年涼州之亂,董卓和皇甫嵩逐漸成為武將中的翹楚。這中間,沒有張讓的通融是不可能發生的。以《後漢書》記載的皇甫嵩的經歷為例,張讓問皇甫嵩要五千萬,皇甫嵩不願給,張讓一生氣,硬是把堂堂左車騎將軍皇甫嵩用命換來的八千戶食邑削去了六千戶,可見張讓的能量之大。同一時期董卓卻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由此可以知道董卓出手是相當的爽快,他們的關係是非常的和睦。那麼,二人的關係是在什麼時候變壞的呢?

中平六年是風雲變幻的一年。董卓在年初收到主管少府的委任以及後來擔任幷州刺史的委任都非同尋常。靈帝要董卓把部隊交給皇甫嵩,這戳到了董卓的痛處。董卓認為,能在背後出此高招的一定是張讓。這讓董卓非常憤怒,想想花出去的錢,董卓感到被愚弄了。董卓畢竟不是等閒之輩,他用柔軟的身段爭取到了駐防邊塞的機會,這讓張讓非常忌憚。也許這也是張讓激流勇退的原因。

張讓這個人在《後漢書》中是以十足的奸佞小人的形象出現的。在這件事中,我們能看到他的另一個側面,張讓在幫助靈帝操盤江山社稷。他雖然收了董卓的錢,但是當他覺得董卓危險時就會採取一些降低危險的行動,即使這會觸動董卓的利益。因此,嚴格來說,張讓還不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他觀察天下的位置和眼界非比尋常,是一個明白人。只是,中飽私囊和天下大治是有根本衝突的,縱然張讓頭腦靈活,也無法阻止黃巾之亂,這些日積月累的問題終究把他逼到了洛水之上。

董卓在中平六年以討伐張讓為開始走上了巔峰,也進入了一條不歸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