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點擊上面藍標可以收聽禧悅思享家語音分享

思享主播 :陳思霓
作者:JK不二子

來源:張德芬空間

好強的閨蜜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今年要讀50本書。可是,2020年已過半,她連20本也沒讀完。


作為新手媽媽,她想給娃更多的陪伴,又想自我成長,常常覺得時間精力不夠用。於是,陪娃的時候,她想著要聽課;學習的時候,她又內疚不能陪娃。


為此,她學習了各種方法,想通過管理自己的時間找到平衡。可內心始終糾結的她,努力有餘,收效甚微。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知乎上曾有個熱門話題:


我明明非常努力了,每一件事都全力以赴,努力到身體和心理都筋疲力盡,為什麼仍然“一事無成”?


這個難題,困擾了很多人。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這樣心累的體驗?


比如,別人隨口說的一句話,你會記在心裡,暗自揣摩這句話的含義,懷疑自己哪句話可能說錯了。


明明什麼都沒有做,卻已經感到累得不行。就算做了,事後又經常反思自責,覺得自己很失敗,陷入拖延-自責-拖延的怪圈。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心理學上對這種行為的解釋是: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資源不足時,個體即處於一種所謂內耗的狀態,長期的內耗會讓你感到疲憊。


當我們跟自己過不去,把太多的重心放在內心戲裡,沒辦法好好地安住當下,就會產生情緒內耗。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結果,在獲得任何成就以前,我們就已經心力交瘁。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越是內耗的人,越容易遭遇不幸


一個人最大的內耗,是對自己的排斥。內耗通常有3種外化方式:


(1)猶豫不決,害怕選擇


朋友小云就是這樣的人。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能她陷入猶豫,不可自拔。


比如,今天決定吃什麼菜?她也要想半天。到最後,乾脆讓老公來替自己做決定。


(2)做事拖拉,普遍低效


以前我做一件事,總是喜歡拖到無法再拖到時候,才匆匆忙忙去完成它。而沒做之前,心裡一直在惦記著未完成事件,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也很難集中注意力,效率低下。這讓我產生了強烈的負罪感和焦慮感。結果,明明沒做啥,也累得要命。


(3)普遍性怠惰


有些內耗的人,排斥任何形式的努力。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像別人一樣努力,就等於承認自己是平庸的,所以他寧肯幻想自己非常優秀,什麼都不需要做。長此以往,他們會變得缺乏活力,容易疲勞。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很多內耗的人,都是高敏感的人,內心戲特別多。他們都存在低自尊的問題,並且嘗試通過設定高標準來彌補自己的缺點,結果陷入了惡性循環中。


他們大都生活在一種特有的固定模式中:


面對問題—沒有信心—尋找方法—方法失敗—攻擊自己;


更加沒有信心—再尋找方法—方法又失敗—更猛烈攻擊自己;


以此N次循環……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總之,就是認定自己什麼也做不好,以此為結論沒有理由不攻擊自己。


高內耗的生活,就像一個有漏孔的氣球,你使勁吹,也吹不起來,並形成一個無止境的惡性循環。


長期的心理內耗,會摧毀你所有的熱忱與行動力,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感到心累,從而長時間不在狀態,生活越來越不快樂。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為什麼會有心理內耗?


我們內心的衝突,源自理想化形象和真實自我的差距。


什麼是理想化形象?


它是我們為自己創造了一種“我就是什麼樣子”,或者說在那時那刻“覺得是”或“應該是”的形象。說到底,它是一種虛幻的自我。


如果一個人相信自己有某種品質,並不用讓別人來證明;但如果實際上他並沒有,只是希望自己有,他就會對此非常敏感。他會不惜一切地抹去理想化形象和真實自我之間的差距,儘量維護自己的完美形象。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顯然,這會很累,尤其是理想的自我和現實的自我相差太大的時候。他很難接受現實中糟糕的自己,就把精力都浪費在對自己的對抗和排斥中了。


理想化形象有哪些負面作用?


(1)脫離現實,盲目自信


為了達到目標,誇大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把所有的缺點粉飾成優點。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讓他離現實越來越遠。


(2)時刻想戰勝他人


內耗的人,總是覺得別人在輕視他,因而感到極度屈辱。為了消除這種感覺,他需要一種報復性的勝利,也就是戰勝他人。而這種隨時隨地的比較,讓他有更多的危機感。


(3)否認存在衝突


這是理想化形象僵化的根源。很多人不承認缺點,不正視內心的衝突,是要維護他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虛假和諧。這無疑讓內耗更加嚴重。


理想化形象的出現,看似可以補償他對真實形象的不滿,但後果卻是造成了自我疏離,人格裂縫。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因為他把自己過分拔高了,根本無法達到理想中的自己。結果,他更加無法容忍真實的自我,更加討厭自己。


他在理想化自我與真實自我之苦苦掙扎,在自我欣賞和自我歧視之間左右搖擺,耗盡了自己的心理能量。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如何減少心理內耗?


大部分人會有意或無意地忽略內心的衝突,因為認識和體驗衝突本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你需要靜下心來去尋找自我,突破自我,努力作出新的改變;而人的天性是喜歡呆在舒適圈裡,假裝一切都很平靜。


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說:


“有時,房間的門並未上鎖,只不過它是向內打開的,一個人如果總是向外推,而沒有向內推,就會被困在這個沒有上鎖的房間內。”


因此,要想減少內耗,我們就要勇於面對真實的內心。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1)建立完整的價值觀


一個人的內耗,大多是受到觀念、信仰和道德觀的影響。要看清衝突,健全的價值觀就格外重要。


簡單地說,就是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作家周國平說,說“不”的前提是你內心中有你堅信的“是”,有你的清晰而堅定的價值觀,這樣你就會自然而然拒絕那些違揹你的價值觀的東西。


一旦你建立了健全而清晰的價值觀,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選擇,就能更從容淡定地取捨,減少糾結。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2)馬上行動


行動是減少心理損耗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無論是對一件事情感到猶豫還是恐懼,只要付出行動投入地去做,那些折磨心靈的負面情緒也會大大減弱。


心理學上有個“期限效應”。人只有在接近目標期限的時候,才能集中精力去完成。


因此,如果要完成一項任務時,不妨先將任務分成一個個小階段來完成。如此一來,每個“最後期限”都將會提前 ,可以促使我們更積極地行動,進而減少心理的損耗。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3)悅納真實的自己


腦神經生理學研究發現:人本質上不是理性人,而是感受人。如果我們的情感腦得不到接納,感受得不到有效傾聽與認可時,我們會陷入自我鬥爭的狀態。


接納自己,是減少內耗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對很多人來說,接納只意味著自我說服、漠視或壓抑……但所有這些其實只是控制行為,虛假的接納,帶來的依然是無休止的戰鬥!


真正的接納是悅納,沒有評判、否定、安慰、漠視、壓抑,是願意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和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無論好與不好,都要接受。享受優秀,接受糟糕。有精力的時候努力,沒精力的時候休息。


當你允許的時候,你就不再排斥自己了,不再跟自己較勁了。內耗降低,對外的精力就最大化了,反而是越做越好的。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