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白龍馬和“唐僧”徐少華

在觀眾心目中,86版《西遊記》的主角就是唐僧師徒四人。但是在導演楊潔眼裡,卻是師徒五位,除了徐少華、六小齡童、馬德華、閆懷禮外,還有跟隨劇組“南征北戰”4年之久的“白龍馬”。這是一匹軍馬,它的主人後來晉升為少將;這是一匹神馬,多次化險為夷;這也是一匹靈馬,通人性知人情……

1983年7月下旬,結束了在北京西山的佛學進修,徐少華跟隨《西遊記》劇組奔赴內蒙古錫林郭勒拍攝”官封弼馬溫“一集。雖然這一集並沒有“唐僧”的戲份,但按照楊潔導演的要求,徐少華不僅要儘快和劇組主演們熟悉起來,還要兼做一些劇務工作。很快,一項新的艱鉅任務落在了他的頭上:養馬!就這樣,前後腳進入劇組的師傅唐僧和“白龍馬”開始朝夕相處,結下不解之緣,一起踏上了艱苦的“取經之路”。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徐少華和白龍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每到一地借馬拍戲笑料百出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三打白骨精》這集,唐僧從頭到尾沒騎過馬

《西遊記》劇組1982年成立,7月開始正式拍戲,期間多次出現“白龍馬”的鏡頭,但都是馬到用時方去借,走到哪裡拍戲就在哪裡借馬或者租馬,這樣又省事又省錢。但是劇組初期拍戲主要集中在南方,而南方偏又不產馬,這就讓負責租借白馬的劇務李成儒犯了難。有時候實在找不到白馬,劇組只好給黑馬或者棕馬刷上白漆,每次拍攝大雨或趟過河水鏡頭時,速度稍一慢就會“原形畢露”。有時候即使借到了白馬,仍會讓人抓狂。劇組拍攝“三打白骨精”時,在湖南沙市一家馬戲團找到一匹白馬,連夜把它運進了張家界。這匹白馬通體雪白,但是個頭太小了,汪粵騎在上面跟騎驢一樣,實在沒法入鏡頭。最後在這一集裡觀眾們會發現,白馬始終都是八戒牽著走的。

劇組有人提出,乾脆買一匹白馬。這一提議今天看起來稀鬆平常,但在當時卻有點“膽大包天”的味道。劇組如果多一匹馬就意味著很多額外支出,比如轉運時要用專用車廂,日常要有專人飼養,一旦生病或受傷還要有專門的醫護等等。當時粗略算了算,以《西遊記》劇組走南闖北到各地拍攝的行程和時間估計,養一匹白馬的花費最少都得七八萬元。要知道,當年幾位主演一集片酬才70元,加上補貼一年頂多能掙個五六百元。很快,這一提議就被央視派來的製片人否決了。

就這樣,劇組借馬拍戲一借就是一年。但是,頻繁換馬不僅耗費人力物力,還會拉低拍攝質量,楊潔導演早已暗下決心:一定要找到一匹形象符合、騎乘優秀,跟著劇組輾轉各地的“白龍馬”。

“白龍馬”的主人後來晉升少將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桑傑扎布和自己的愛馬

“官封弼馬溫”一集主要是在內蒙古錫林郭勒拍攝完成的。在拍攝“孫悟空天河牧馬”戲份時,為了能湊到足夠多的“馬群”,達到成群的馬在鏡頭前飛快掠過的視覺效果,劇組找到了當地的部隊,協商從軍馬場借馬。軍馬場負責人非常熱情,很痛快地就提供了大量軍馬參與拍攝,其中兩匹極其出眾的白馬吸引住了楊潔導演的目光。

一打聽,最漂亮的白馬性子太烈,常人難以駕馭,不太適合拍戲。而另一匹白馬,可謂是別具一格,長鬃飛揚、神清骨峻,特別是那一雙眼睛,平靜祥和卻又有點深不可測。這匹白馬剛剛四歲,是騎兵團團長桑傑扎布的坐騎。楊潔對這匹馬可謂是“一見鍾情”,當即提出要帶走它。團長一口回絕。劇組苦口婆心,最後甚至找到了軍區領導出面協調,這才讓萬分不捨的桑傑扎布點了頭。 騎兵團的士兵們都拿自己的馬當孩子一樣對待,而能讓自己的“孩子”上電視,讓全國人們都看見,對桑傑扎布和他的士兵們來講,這也是白馬的光榮。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白龍馬的一雙眼睛,平靜祥和卻又有點深不可測

楊潔導演立即打報告彙報買馬,但卻很不順利,兩位製片主任明確反對,理由就是費用太大,麻煩太多。為此,楊潔給央視領導專門寫了彙報說明,明確指出困難所在,尤其是頻繁更換白馬對《西遊記》的藝術表現存在障礙。本著對藝術負責的態度,央視領導很快就批准了買馬的申請。這樣,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上的一匹軍馬,就以八百元的價格賣給了《西遊記》劇組。這個價格絕對是友情價,因為在當時,一匹普通的騾子也得上千塊錢,何況是一匹如此優秀的軍馬呢?

桑傑扎布親自為愛馬辦理了退伍手續,這一天,僅僅4歲的白馬退役,它不再是戰士,而變身為一個演員,成為86版《西遊記》劇組的主要成員之一,從此開始跟著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走上“取經之路”。

桑傑扎布,1950年出生,蒙古族。曾任內蒙古軍區騎兵團團長、錫林郭勒軍分區參謀長、內蒙古赤峰軍分區司令員,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2004年晉升少將軍銜。

徐少華曾想騎馬從草原趕回北京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徐少華和白龍馬朝夕相處

“白龍馬”進《西遊記》劇組時剛剛4歲,相當於剛成年的人類。雖然正值年少,但它卻一點都不叛逆,反而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導演楊潔後來在書中寫過“轉換場地時,白龍馬就和服裝道具擠在一個車廂裡。短途時,顛簸搖晃。長途時,一走就是十幾天,悶熱擁擠。但白龍馬絲毫沒有脾氣,反而非常配合劇組拍攝。”

在錫林郭勒拍戲的近一個月裡,徐少華每天一早就會牽著白馬到草原上散步,按照桑傑扎布團長的囑咐,時不時和白馬說說話,摩挲摩挲馬背,到河水裡給白馬洗洗澡。在平坦地方,騎上白馬,時緩時急,尋找合拍的節奏。晚上,徐少華還經常跑到馬圈,撫摸著白馬的耳朵鼻子嘴巴,看著白馬的眼睛進行視覺交流和語言交流。“桑傑團長說,這就是馬語,是人馬合一的基礎。”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這一經典鏡頭是在錫林郭勒拍攝的

“我參加拍攝《西遊記》,最早的劇集是在高老莊收取豬八戒。但真正在劇組拍攝的第一個鏡頭其實就是在錫林郭勒,就是夕陽中唐僧騎馬遠去,這一組鏡頭的剪影后來用在了片頭曲的最後。”徐少華說,桑傑團長的這匹白馬很通人性,自己和它相處久了,白馬就時不常地蹭蹭他,叼住衣襟,在他耳邊突突突喘氣。

8月下旬劇組結束了在錫林郭勒的拍攝,徐少華提出想騎著白馬趕回北京,借沿途機會和白馬熟悉起來,幫助白馬儘快進入角色。後來在“到了北京往哪兒放?難不成送到動物園去”的戲虐聲中作罷。白馬被暫時留在了大草原。

一個多月後,劇組轉戰山東濰坊、嶗山,拍攝“計收豬八戒”一集,徐少華正式進組拍戲。當時的劇務李成儒則提前半月趕到錫林郭勒,租了一輛卡車,把白馬轉運到濰坊。從此,這匹白馬有了新的稱呼——“白龍馬”,也有了新的主人——唐僧徐少華。

天生為西遊記而生,比王伯昭演得好多了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師徒五人走過千山萬水

“白龍馬”雖是動物,但極通人性,好像天生就是為《西遊記》這部戲而生的。也難怪楊潔導演一直認為,劇組主演不是四人,而是五位。

拍攝《西遊記》時,白龍馬跟著劇組走了大半個中國,很多次都身陷險境,堪稱現實版的九九八十一難。

有一次在蘇州拍戲,白龍馬一腳踏空摔倒在地,身上還揹著重重的馬鞍,怎麼起都起不來。要知道這一摔可是不輕,很有可能把脖子摔斷斷氣,好在白龍馬沒大礙。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的把白龍馬弄起來的時候,楊潔蹲在白龍馬身邊安慰它:“你疼嗎?怎麼不小心些,彆著急,他們就拉你起來。”聽了這話,白龍馬的眼中竟然流出了一大滴眼淚。

有一次在九寨溝準備拍師徒四人在瀑布上面行走的鏡頭,也就是片尾曲很經典的那個畫面。當時水流太湍,石頭又溼又滑,白龍馬一下子滑倒了,倒在亂石溝的縫裡,無法動彈。山溝一群人擠在那裡,費了很大勁也拉不出來, 眼睜睜的看著白龍馬在那受苦。這時候來了一個頗有經驗的藏族牧民,他讓養馬師傅把馬鞍先卸了,讓馬休息一會兒。然後拉著馬的韁繩,發出一聲號令,讓大家一起使勁,才使白龍馬脫離險境站了起來。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白龍馬歷經艱險

拍攝白龍馬救唐僧時,本來應該是白龍馬變身後的三太子(王伯昭飾)本人出境,但是他要到其他劇組串戲,臨時爽約來不了。原本這段戲是準備掐掉的,畢竟白龍馬不會真的演戲,但沒想到白龍馬像成精了似的,真的和演豬八戒的馬德華“對起戲”來。點頭、搖頭、咬住八戒的衣袖不讓他走,好像真的勸八戒,趕緊去花果山找孫悟空救師傅一樣。劇組見狀趕緊記錄這珍貴的一刻,併為此配上畫外音,這才有了經典而又圓滿的鏡頭。導演楊潔曾說,白龍馬錶現太出彩了,比王伯昭這個真人演得要好很多。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但白龍馬都一一扛了過來。依舊陪著西遊記劇組西進荒漠戈壁、南下熱帶森林、進深山、跨草原,迎著朝陽,送別晚霞,在廣袤的祖國大地留下了一處處蹄印,也給劇組人員留下了戰友般的深刻印象。

《西遊記》的攝影師王崇秋曾說過:“軍馬的素質和一般的馬不太一樣,就像人的氣質一樣,可能在部隊受過訓練,感覺它和馴馬、野馬是不太一樣的,這是通人情的馬。”

“唐僧”為給白龍馬找個家煞費苦心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徐少華和楊潔去無錫探望白龍馬

1987年10月,拍攝完“四探無底洞”,“白龍馬”在進入《西遊記》劇組4年之後,完成了漫漫取經之路。隨後,白龍馬作為“固定資產”,被央視先後送往多個拍攝基地,偶爾還會被其他劇組外借拍戲。

1988年之後,由於馬德華為首的師徒四人背後告了楊潔導演黑狀,央視領導將楊潔剝離出了劇組。之後的五六年間,白龍馬失去了“靠山”,居無定所,只能輾轉“流浪”於全國各地。

1991年,和白龍馬感情最深的徐少華曾經找到當時劇組負責人,提出給白龍馬找個穩定的去處,一開始聯繫的是位於山東煙臺的養馬島,養馬島方面表示可以提供專門的馬廄。養馬島因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養馬而得名,以秀麗的山海和宜人的氣候,被稱為“東方夏威夷”。島內有賽馬場、海水浴場等多處景點及40多處專用和公共療養接待設施,是一處融體育、娛樂與海濱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勝地。不過,當時的劇組負責人卻認為白龍馬是央視的資產,只能在隸屬央視的影視基地生存,徐少華此舉純粹是沒事找事。

不甘心的徐少華後來又找到山東三聯集團開發的田橫島,對方答應可以出資購買白龍馬,並計劃藉助白龍馬的故事打造一個海底龍宮和八部天龍博物館。田橫島位於山東即墨,依山傍海,山清水秀,空氣清新,蒼松滴翠,因齊王田橫及其五百義士寧死不屈集體自刎於該島而得名。三聯集團通過山東衛視領導找到央視,得到的答覆確是:央視不缺仨瓜倆棗,白龍馬屬於無形資產,不可能賣給別人。

1994年,央視開始運作拍攝《西遊記》續集,楊潔導演重回劇組。不久,考慮到已經15歲的白龍馬“年事已高”,楊潔就想把它送到隸屬央視的無錫影視基地頤養天年。當時接受白龍馬的是三國城馬隊隊長趙書琪,“1994年白龍馬來到無錫影視基地的時候,年齡已經很大了,大概相當於人的55歲左右。”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白龍馬在影視基地等待遊客參觀

1995年,楊潔拍攝電視劇《司馬遷》,和徐少華一起前往無錫影視基地採景,特意前去看望“白龍馬”。基地負責人說,“它現在住單間,吃小灶,享受退休老幹部待遇。”當看到白龍馬被關在陰暗狹小的洞窟裡,無精打采地嚼著稻草時,楊導心疼不已。任憑徐少華怎麼呼喊,白龍馬都毫無反應。在離開的時候,白龍馬對著曾經的主人徐少華抖了抖頭,嘆了一口氣。楊導懇求基地領導好好照料這匹《西遊記》的大功臣,領導滿口答應,但臨了卻又說了一句“這匹馬老了,活不了多久,它也該差不多了”。

一年後,楊潔在無錫唐城拍攝《西施》期間,再次和徐少華前去探望“白龍馬”。這次,它和一大群紅棕色的高頭大馬養在了一起,年老體衰的它羸弱得已經不成樣子。1996年,白龍馬“壽終正寢”,被葬在了無錫三國城裡。後來三國城重新建設,已經找不到當時埋葬的地方了。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淒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通靈神駿的白龍馬

在楊潔的個人回憶錄《敢問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遊路》中有一章叫龍駒悲歌,在文章末尾這樣寫道:

它再也沒有了朋友,是那樣孤獨。等到它被人們利用完了以後,就被冷酷地拋棄。現在,它因為衰老而被排擠,被疏忽,被看成了累贅,於是默默地死去。它的心情又有誰去關心,誰能理解呢?其實,人和馬一樣!到了沒用的時候,誰還會關心你的生死呢?人尚且如此,何談一匹羸弱不堪、不能講話的老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