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有老師尤其是好老師帶著看展覽的機會畢竟有限,於是希望“讓看展成為生活方式”的我,能想到最靠譜的辦法就是——

自己當老師,帶寶去看展

我從一點不懂開始,到現在基本能吸引小寶跟著我的講解走,這個成長過程並不費腦、但確實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其實,隨著獲悉的信息越來越多,我的積極性也冒出來了,所以整個過程心情愉快、收穫很大,也因此特別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這事很簡單,5分鐘我就能說明白。

第一步:獲知展覽信息的渠道

我從這三方面找信息:

01 博物館官網&公眾號

我經常去哪家博物館,就關注哪家官網。

首先是國博、首博、美術館、故宮這類國字頭綜合大館,還有孩子成長離不開的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地質博物館等專題展館,其實我最喜歡清華藝博、北京畫院這樣的人又少、策展質量又高、又有特色的小展館(等我下次告訴大家哈)。

我沒事喜歡四處看,知道有趣的展館就記錄下來,搞了一個目錄名叫“等翻牌的小眾博物館”,現在收存了六七十家,待我們一個一個去玩耍。

展覽信息的發佈,當然是官方最靠譜,但是官方的更新速度慢,經常出現某個展覽已經消息滿網飛,但官網卻遲遲不見蹤影的情況。據業內人士透露,官方為了保險起見,喜歡到最後關頭才發消息。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02 專業app

專業APP會按地區、日期或者某個展館排列出各種展覽,讓我們提前全面獲知消息,拋磚引玉推薦3個:

每日環球展覽 iDaily Museum:第一個專注於全球藝術展覽、博物館的 App,可以時刻了解身邊的展覽,制訂自己的計劃,記錄和分享展覽照片。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看展覽它的口號和我家的理想一樣——讓看展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VART亮點是除了展覽信息外,還提供不同展覽的免費雙語語音導覽。使用方法是:(1)在博物館內按展品標牌指示操作。(2)在APP裡搜索提供語音服務的展覽。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展覽雖然已經閉幕了,但內容很值得一聽,比如“漢聲中國童話”展覽裡面的中國傳統故事短小精煉,比較適合小寶寶聽。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03 微信公眾號

耳朵裡的博物館點開左下角的“免費資源”,可以在同名小程序裡找到某些展覽的語音導覽。這個公號的文章也是不錯的。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那些不能錯過的展覽這個公眾號也有比較全面的展覽介紹,它的微信小程序名叫“知亦行”。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看展覽剛才介紹過APP,它也有微信公眾號。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總 結:

在網上搜“博物館”、“展覽”這類關鍵字,會出現很多信息,不管通過什麼途徑,總之第一步目標是——找到孩子(或者你)喜歡的博物館(或展覽)類型。

在尋找展覽信息的同時,不知不覺已經完成“成為老師的第一步”,現在我們進入——

第二步:自我學習

01 “快信息”

很多博物館的APP非常精彩,無論博物館近在眼前還是遠隔重洋,我們通過網絡可以認識一座館、學習新知識。

資源就在你手上,下載只需要幾十秒,但一定一定叮囑自己:

常點開看看!!!

哪怕利用幾分鐘的碎片時間,慢慢積累也能“弱水三千,能飲一瓢算一瓢”,我拋磚引玉羅列幾個,不想劇透更多,那些美好的畫面要留待你自己去開啟。

上海博物館-博•藝觀眾可以通過APP獲取現場、場外兩種不同模式的參觀學習幫助,可以按興趣關注某個專題、設定自選參觀路線、收藏陳列、分享並評論。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臺北故宮博物院-掌上AR博物館景點講解語音導遊、智能語音讓我們更添智慧,離線語音數據下載支持隨時隨地的學習。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e-Museum可以同時瀏覽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4所博物館館藏的約1000件國寶與重要文化財產的高清晰圖片。圖片可以隨意放大,以及是從各個角度拍攝的。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以上都是中文頁面的,但如果想看大英博物館、英文又不靈怎麼辦?除了原版APP,還有另外一個選擇:中文合作方。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再來一個綜合類型的愛去博物館,目前雖然只介紹了8家展館,但它規劃的路線我挺喜歡的,看展覽有重點、有主題才有意思。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02 獲得系統知識

上面都是零敲碎打地學習,你會很快覺得不過癮,那就看書、聽講座、看紀錄片吧,知識承載量更大、可信度更高,而且慢慢地,你會發現系統學習的積累更有厚度。

這類信息來源渠道特別多。

可以通過各種學習型的APP,比如“學習強國”全乾貨無廣告,“視頻學習”裡文化、文藝、科學、自然幾個版塊你可以挑主題先學再給娃講,或者乾脆你和娃一起看。“好好學習”APP的“歷史”版塊裡藝術課程我聽過《53堂課看懂百幅世界名畫》和《名畫細節裡的中國美術史》均比較適合小白入門科普。“假日博物館”的“五大博物館合輯”也挺通俗易懂。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對我來說,看書是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沒有之一。可是好書實在太多,不知道怎麼舉例……迷茫中突然想到葡萄最近大愛的一本書——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包羅萬象什麼都有,特別適合給博物館之旅鋪路。我為了給葡萄講,只能各種補習,目前已經三刷此書,我也在一遍深似一遍的理解中國歷史。

總 結:

學習這一步是最重要的,家長有足夠的知識底蘊,給孩子講解才能遊刃有餘。我自己的體會是,只要多聽多看,哪怕一開始我只知道一個詞,也能越搜信息越多,越挖知識越多、越學越學不完……

當你的手機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APP,就該進入第三步了(第二步永遠也不會完成的,親~)

第三步:自由發揮講故事

給孩子講故事得多變換花樣,讓知識“活”起來,要不然小寶可不給面子,扭頭就走。現在葡萄6歲了,我感覺自己的老底越來越薄了,應急辦法就是——發、散。能沾點邊的辦法都可以用上,比如講編鐘,我搜到了漢服演奏版本,編鐘的旋律、音色、怎麼演奏,連漢朝男女服飾都看到了。

01 語言簡單、形式生動

所謂語言簡單,是指能讓孩子聽懂。

比如講解某個物件時,時經常會用到“新詞”,說完“新詞”一定要立刻給孩子解釋明白。另外,為了避免從頭到尾全是家長在講,可以穿插各種互動形式,比如設置“尋寶小遊戲”,提前告訴孩子要尋找某某器物,請TA留意,這樣TA會更多關注展品,而且還可以順勢把展品先預熱一下,孩子們對熟悉的物品會有天然的親近感。現場提問、臨摹展品、用展品編故事接龍……辦法多種多樣,統一目標是——讓展覽本身吸引孩子。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02 製造熟悉感

剛才說了,在介紹展品時要注意“熟悉感”。努力把孩子沒見過的展品帶入到TA能理解的方面,比如帶入日常生活、看過的繪本、用過的東西上,七分熟、三分新會讓看展更輕鬆。

當真的認識或記住一件東西以後,孩子對它的看法或說理解讓人吃驚。舉個例子:去年秋天,葡萄和小藍顏瑞哥搭伴去南京逛博物館,在參觀過程中我們玩了一個遊戲叫“尋找帶鉤”(小朋友只要發現金銀銅鐵玉帶鉤,就報告給家長)。今年春天某一天,我們一起吃拉麵,瑞哥突然拿起桌牌對我說“看,帶鉤”,我看著桌牌發愣,心說“這什麼玩意兒”,這時他的手轉了90度,橫向的桌牌活生生真是個帶鉤。(帶娃出京看展經驗分享帶娃遊記:南京的博物館)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03 看展覽:重點要少,時間要短

到了博物館,千萬別貪多嚼不爛。面對滿堂展品,全面開花、個個不落絕對不適合小寶寶。咱得挑選重點,事先做點功課,哪怕只講一件,只要生動有趣、讓寶寶感興趣,就是勝利。看展時間也不宜太長,我覺得不超過一個半小時比較舒適。

提到舒適,再叨叨幾句看展注意:提前餵飽孩子;平底鞋、大圍巾(博物館通常冷尤其在夏天);臨摹本和彩筆、有條件帶上蟲蟲鏡(在室內比望遠鏡亮度高)。

事實證明,在我喜歡的收費博物館辦一張年卡,可以提高心理舒適度。我們每週在清華上課,辦了藝博的家庭卡以後,有半小時空閒都可以逛一圈,沒有卡的話,我們就隨便消磨掉了。

總 結:

博物館,經常去才是關鍵,把博物館當超市逛才好呢。讓孩子熟得象去遊樂園,才好呢。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最後還要提一件燻娃工具:京東方出的電子畫屏。它自帶的APP有海量畫作,我家用的基本是免費的,有少量幾幅需要買,也不過二三塊錢。

為了發揮它的最大效用,我把畫屏直接立在餐桌上,起碼能保證一頓飯的時間裡,全家人尤其是娃陶(不)醉(得)地(不)浸泡在五花八門的作品中。

我和葡萄爸看到好作品會推送到畫屏,每隔一段時間“家庭博物館”會重新“布展”,我們的策展水平眼瞅著蹭蹭提高哈哈哈,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再買一塊放廁所,就掛在馬桶對面牆上,學習效果會更好吧?

清高圖哪裡去挖?

臺北故宮博物院 www.npm.edu.tw

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 www.moma.org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www.artic.edu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www.rijksmuseum.nl/en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https://www.metmuseum.org/

美國國家美術館 www.nga.gov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www.khm.at

中國繪畫:中華珍寶館ltfc.net

西方繪畫:有畫網www.youhuaaa.com(有同名公眾號)

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自己當老師 帶娃看展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