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嘆息:人到中年,這3種人越來越喜歡“沉默”了,真奇怪

有人說,這世上本無天生的孤獨者,正是經歷了後天的風雨飄搖,才懂得保持沉默

幾場風雨過後,我們突然發覺自己已步入中年,既要放棄夢想,又要挑起身上的重擔。這一路走來,我們雖然蹣跚而行,但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踏實。

做人的嘆息:人到中年,這3種人越來越喜歡“沉默”了,真奇怪

我們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往人堆裡鑽,而是喜歡獨來獨往。也許在內心裡,我們知道孤獨的原因,可是在外人看來,我們就是“怪人”,難以靠近。

其實,我們心裡有著不能言說的苦,又不能隨便找人傾訴,只能選擇在沒人的時候,獨自傷懷。

在這喜歡“沉默”的人群裡,主要有這3種人。

做人的嘆息:人到中年,這3種人越來越喜歡“沉默”了,真奇怪

第1種:被感情所困的人。

結婚多年,我們突然發現,婚姻生活根本就沒有想象的那般五彩繽紛,而是充滿各種各樣的矛盾。

工作了一天,身體過度疲倦,回到家裡,還得“伺候”好自己的愛人,一旦沒有說對話做對事,便會遭到愛人的數落。長此以往,我們身心疲倦。

很多人,選擇了默默承受,也許是因為這麼多年來,夫妻間的感情還在,也許是婚姻的成本太大,不敢放手。

可是還有一部分人,選擇了背叛婚姻,在外面跟其他人建立了新的感情。一場遊戲一場夢,在各種壓力之下,我們不得不放棄這份見不得光的感情。可是重新迴歸家庭的我們,卻再也無法面對自己的愛人。

我們學會了沉默,愛情也罷,婚姻也罷,一切都成了虛幻。路燈下,形單影隻。一個人走,一個人哭,一個人欣賞這孤獨的夜色。

做人的嘆息:人到中年,這3種人越來越喜歡“沉默”了,真奇怪

第2種:父母身體不好的人。

父母恩,大於天。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父母已經老了,老得再也直不起腰桿,老得再也揮不動笤帚打我們。於是,我們心急如焚。

上班的路上,下班的途中,我們總想著,怎樣去報答父母的恩情。可是人到中年,我們既要養活自己,還要撫養下一代。我們捉襟見肘的能力,再也無暇更多地關照二老了。

拿起電話,又放下,因為我們再也不想重複著那句老套的話:爸,媽,你們不用再那麼操勞了,我來養你們。

可是捫心自問,我們能做到嗎?如果只是簡單的一句相勸,就是解決所有的問題,我們又何苦如此煩憂?

於是,我們學會了沉默,學會走在偏僻無人的街道上,除了懺悔和內疚,還能做些什麼呢?

做人的嘆息:人到中年,這3種人越來越喜歡“沉默”了,真奇怪

第3種:失去工作的人。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們當中有些人,突然就失業了。中年人失業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家裡的頂樑柱倒塌了,起不到作用了。

在家人的催促下,我們心急如焚,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撞。我們揣著厚厚的簡歷,到處投遞,可是最後都吃了閉門羹。所有的HR,口徑出奇地一致:請回家等通知。

面對這樣的回覆,我們絕望了,蹲在離家50米遠的馬路旁邊,不敢回家,不是怕家人責怪,而是覺得沒臉見他們。

可是我們又不想求助於任何人,就算看見熟人,也會繞道而行,只為了避免談及工作的尷尬。

做人的嘆息:人到中年,這3種人越來越喜歡“沉默”了,真奇怪

編後語

中年人的苦,也許只有中年人自己才能懂。可是不管遇到怎樣的苦,是無法逃避的。

對於感情的苦,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身份,在婚姻生活裡,我們不僅是丈夫,還是兒子和父母。只有認清自己的位置,才能明白下一步該做什麼。

對於父母身體不好的問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給父母最好的醫療條件,自己可以苦一點,可不能釀成“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啊。

對於失業,其實我們中年人應該換種心態: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我們也有了年齡的優勢,那就是經驗,有經驗之人,去哪裡都能生存下去啊。

做人的嘆息:人到中年,這3種人越來越喜歡“沉默”了,真奇怪

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