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偉德山,親近植物,聽花開的聲音,生命便多了一層維度

走進偉德山,親近植物,聽花開的聲音,生命便多了一層維度

站在我家廚房的窗前北望,極目處,一道如黛遠山映入眼簾,它從西邊往東起伏連綿一直消失在我的視線不及的範圍,成為小城的一道天然屏障。

一次次的對望:春天的山給我明媚;白雲朵朵的夏天,連綿的大山似乎也跟著輕盈起來;秋天的山那麼遼遠、廣闊;冬天的山白天雪皚皚,童話世界一樣引起我的遐想......我一次次在遠處默默的仰望,卻從來沒有真正的走近它--偉德山。

今年暮秋的一日,我有幸進入它的腹地。車子在村路和山路中蜿蜒前行,薄霧籠罩的偉德山,在眼前漸漸明晰起來,它的高大偉岸自不必說,山上森林茂盛,不親眼所見不會感受如此之深。山上的植被以松、槐、柞樹為主,盛產中藥材幾百種;勝蹟有古蹟頂、聖水庵、琉璃寶甕等。此行的目的地是偉德山脈中的古蹟頂地域。

就像孩子撲進母親的懷抱一樣,傾聽它的呼吸、感受它的深沉、博大與雄渾,也近距離的接觸那些大山裡的花花草草,聽花開的聲音,與草木輕輕對話。大半天的時間,我們知道了有五十多種植物的學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很多種,先拿三種與您分享。

(一)健脾養血扁擔木

走進偉德山,親近植物,聽花開的聲音,生命便多了一層維度

車子一停穩,眼前的一個平塘吸引了我,遠處層巒疊嶂連綿起伏的山,近處的農田、果樹、農舍、雜草、野花,倒影在這一個小小的平塘,一副恬靜的山水圖呢。我剛剛準備拿相機框下來,在尋找前景的時候,一串橙黃的的果子被一個結實的枝條擎著,入了畫框,就那麼一下子驚豔到了我。要知道,在暮秋的山野,於一片深綠淺綠中,一個這樣的暖色真的很讓你眼前一亮。我迅速將它定格。

同行的梁善勇老師給我們介紹,扁擔木它的果實兩個或者四個長在一起,像娃娃攥起來的小拳頭,別稱孩兒拳,拉丁學名Grewia biloba var.parviflora,屬椴樹科扁擔杆屬植物,落葉灌木。生長於丘陵、低山路邊草地、灌木或者疏林。人稱“扁擔木”的這種植物,從前因為木質堅硬的緣故總被農人砍伐來當柴燒,殊不知是寶貴良藥,它以根或者全株入藥。夏秋採挖,洗淨切片曬乾。藥用價值主要是:歸辛、甘、溫經。以扁擔木的根、枝、葉來入藥,具備很好的健脾養血、固精止帶、祛風除溼、消痞等功效,醫學上也會用作小兒疳積、消化不良等症狀的治療上,與中醫來說是缺少不了的。梁老師特別提出,有一種相似的用以做手串的小灌木是薔薇科扁擔核木屬的植物扁核木,別名扁鬍子、金剛木等,生長在海拔1000米至2500米地區。藥用價值也不一樣,他一再強調有些植物名字相同卻相去甚遠呢,大家一定要仔細的鑑別,他嚴謹治學的態度令我們佩服敬仰,

扁擔木開始時的果實是綠色的,慢慢變黃、變橙黃、變紅。因為它的果實成熟後宿存枝頭幾個月不落、性喜光,也略耐陰耐瘠薄、不擇土壤等特性,常用於做秋季觀果樹種,近年來也被用於城市建設園林景觀叢植或與山石配植--小植物大能量,莖皮纖維可做人造棉原料。

聽梁老師講述間,我輕輕摘了一粒果實,放入口中,糯糯的甜絲絲的還夾雜著一股清香,我瞬間被果實的香甜包裹住。

(二) 香氣四溢的海州常山

走進偉德山,親近植物,聽花開的聲音,生命便多了一層維度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榮成分會會員一行十五人,一邊聽梁老師講述,一邊繼續沿著雜草叢生的山路上行。秋日的偉德山,小路兩側的莊稼、果樹次第進入豐收的季節,蘋果樹的香氛在空氣中氤氳,腳下齊腰深的雜草不時的拉扯著你,土路坑坑窪窪,一腳深一腳淺的踩在佈滿雜草的路面上面偶爾會打滑,可兩邊的風景又不想錯過。感覺縱有千隻眼也不夠用的,白色地榆在微風中搖曳,送來清香陣陣,遠處的仍然清翠的野花椒那瑩瑩的綠很是養眼......突然一股花香飄過,細聞,不像是果園的。循著香味的來處,腳步加快了,眼前是我不認識的植物,走上前去摸一下,葉片紙質,花絲與花柱同伸出花冠外,它的核果近球形,花的味道非常濃郁,我禁不住摘一朵湊近給同行的夥伴聞,有的說這不就是金銀花嗎?金銀花?那肯定不是,我認識金銀花;復又細細的聞,大家也極力調動腦子中以往留存的各種花香的信息,都說有金銀花的花香,但是金銀花的香味是清新淡雅的,這個要濃郁的多。

正在議論的檔口,梁老師見我們討論的熱烈,走過來,我把花兒湊到他鼻翼處,梁老師慌忙躲過去,“啊--臭”。他這麼一說,引來大家的鬨笑,我趕緊請教他這是什麼植物,梁老師說這是海州常山.海州常山?第一次聽說這個古怪的名字。我們進一步向梁老師確認這幾個字的準確寫法,嘴裡喃喃道,海州常山不是山--是呢,是花香四溢的花兒呢。

細細咂摸,原來梁老師說的臭,是有原因的,花香完全是一種國際香型的大牌香水的味道,可能因了過於濃郁,反而會有臭的感覺吧。繼續請教老師,原來海州常山的別稱臭桐、八角梧桐、學名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是牡荊亞科,大青屬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仔細打量,老枝灰白色,具皮孔,有淡黃色薄片狀橫隔。它的花期是6-11月開花結果。由於花序大、花果美麗、可配置於庭院、溪邊、堤岸、懸崖、石隙以及林下。海州常山在花園裡有搭配種植,還被列在群芳譜裡呢。至於說的臭,有細心者,揉搓過它的葉子倒是有一點點的臭。

據說海州常山曾經入了魯迅先生的眼,他筆下的海州常山“其華五出,筒而薄赤,有微香,碎之則臭,殆海州常山類歟"。他也說海州常山的花微微有香,但是碾碎它聞著則臭。魯迅說海州常山的花香,碾碎則臭,那麼是不是與梁老師英雄所見略同了呢?!

(三) 照見(亮)黑夜的千里光

走進偉德山,親近植物,聽花開的聲音,生命便多了一層維度

大家就像散落在山間的各色小花,每個人都在仔細的聽,認真的記錄,恍惚間,就覺得我們這些中年人就如同梁老師帶的研究生一樣,嚴謹細緻、孜孜以求。我們有對認識新植物的欣喜,也有繼續探究偉德山中草藥品種的好奇心和使命感,雖然大家氣喘吁吁,但是沒有人想落下,生怕有哪一種植物被擦肩時漏掉。大家雀躍著,談笑著,拍照,唱歌,像些個七、八歲的孩子一樣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就這樣說著、笑著,歡呼著,遠處崖壁上的一簇簇明黃吸引住我的視線,我向來對這種正能量的明黃沒有抵抗力。我喊著——那是什麼呀,你們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望過去。同行的一個妹妹慨嘆,你看那植物,綠葉和黃花真是絕好的色彩搭配呀,那些花兒就嵌在岩石縫隙,看不出有什麼土壤,再往下看,岩石底部,一大片一大片的小黃花恣意的鋪展,幾乎佔據了半邊道路,明黃的小花精神抖擻的昂著頭,在向我們這些個過客行注目禮,風過處,花兒晃動,又似乎在竊竊私語,述說著他們對我們這些到訪人的驚奇與歡喜。正當我們為叫不出這種可愛的小花名字而著急,相互間互相問答時,梁老師給出了謎底,還說了一個動人的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住在深山裡,他們有兩個漂亮的女兒,一個叫美美,一個叫鼕鼕。美美和鼕鼕的房子外都長滿了一種黃色的小野花,有一天,姐妹倆到山裡採藥的時候迷了路,天黑了,到處都是漆黑一片,但是姐妹倆很勇敢並不是坐在那裡哭泣而是不停的走啊走,因為她們相信總會找到回家的路的。

不知走了多久,她們終於看到遠處有一種黃色耀眼的亮光,於是她們忍著飢渴勞累向那些亮光走去,一直一直就走到了自己的家,原來那些亮光就是屋子外面的不起眼的小黃花發出來,它們的光在漆黑的夜裡一直可以亮到千里之外的--於是千里光的名稱就這樣延續下來了。

也有說,是兩個孩子得了眼疾,後來有仙人用千里光為她們醫治好了,能看很遠處的東西,小黃花因而得名。

不管因為什麼,這些個傳說,賦予了我們美好的遐想,也是對於這種小花葯用功能的肯定與讚美。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千里光有廣譜抗生素作用。明媚的外表,也有豐富的內涵,真真的蘭心蕙質呢。

女孩子們素來喜歡花花草草,聽了這個故事,大家都興奮的掐一支,或戴在鬢角,或插在隨身的挎包,或者捧在手心,小花隨著姊妹們的雀躍,也在山水間律動著,跳躍著、明亮著,但願我們每一個人一輩子都不因病痛與它結緣,也希望我們每個人前行的路上都有這樣一抹明黃照亮我們的方向,有時候心裡會莫名的感激,梁善勇老師不就是引領我們走進自然,走近本草的那一抹亮光嗎?!

一路上行,路邊的野花小草依依與我們招手,我們欣喜的與老朋友相見歡,又不斷結識新的朋友,粗略統計一共辨認了50種本草。流蘇般的粉紅花瞿麥是令人疼愛的“撫子”;溫婉的牽牛是時光的留聲機;桔梗,傳遞矢志不移的愛戀之情;霸道的佔滿道路、纏繞樹幹的地錦絕對是秋天的亮色,不知誰咕嘟一句,地錦,大地的錦繡——多麼詩意的名字,又是多麼靈動的解釋,這些有詩心的人也是秋野裡的一抹添花的錦繡;那些一簇簇綻放的橙紅蔦蘿,就像是一家人集聚在一起,互相依靠、互相的關懷,它的花語也如其花朵一樣,表示著互相關懷和互相依附。在各自忙碌的情況下,依舊像親人一樣互相關愛,和依靠,這種美好的事物也真是我們當下生活所必需的,這麼想來,橙紅蔦蘿越發的讓人喜愛了......


走進偉德山,親近植物,聽花開的聲音,生命便多了一層維度

行至一處小溪,這些從水泥叢林裡奔突出的大人們,完全卸下了平時武裝的“鎧甲”,像個歡樂的音符散落在淙淙流淌的小溪旁,有的乾脆挽起袖子在水中雙手捧捉小魚小蝦,有的拿起就地製作的木棍做的柺杖,把溪水打的水花四濺,還有的如我一樣,直接掬來清泉一飲而盡,甘冽呀,酸爽啊,大家瘋夠了,笑夠了,自然散落在溪水、岩石間,人彷彿瞬間就鑲進這自然中,看風、看雜草、看飛鳥、看雲霧蜂擁仙境一樣的山峰,與自然融入、幻化成一副靜美的山水長卷,留下美好的紀念。

站在山的高處俯視,我們走過的路崎嶇蜿蜒,遠處水庫水位臨近枯水位;山上的植被卻很茂密。是大山涵養了這些綠植,又是這些綠植守護了大山。千萬年來,他們互相依存,和諧共生,成為這座城市天然的水源地、氧吧、肺、屏障。

秋菊堪餐,春蘭可佩。親近植物,生命的力量能幫助我們走進存在的本質,更瞭解世界運行的奇妙,聆聽與感應植物,生命便多了一層維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大自然的法則,讓我們經由一草一木的獨特性,向自然借取燈盞,以照見自己以及身外的世界,共同學會對自然的理性把我和哲學提升。

在廚房一邊忙碌著為家人準備晚餐,一邊眺望著遠處巍峨的偉德山,夕陽的餘輝把山照耀的多了一份柔美——大美偉德山,戰爭時期,你為人民豎起一道抵禦敵人侵略的防線;和平時期,你守望家鄉的一片淨土。你還有多少是我不瞭解的?秋野凝黃時,我會再次走近你,去觸摸你,瞭解你。

走進偉德山,親近植物,聽花開的聲音,生命便多了一層維度

走進偉德山,親近植物,聽花開的聲音,生命便多了一層維度

胡英麗,榮成市作家協會會員;1967年生。文字散見於《榮成文藝》《榮成時訊》《新銳散文》《中國質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