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角審美精品創作助國產網劇“圈粉”-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作者:張禎希

“好幾部網劇同時追,真的很過癮!”三四月間,幾大視頻網站“上新”超過十部網劇,它們題材廣泛製作精良,讓不少觀眾坦言“追劇辛苦”。從手機終端到客廳投影,網劇已經成為居家休閒娛樂的重要內容,劇集質量也成為越來越多觀眾關心的話題。

今年春節以來,國產網絡劇迎來新一波強勢增長,成為觀眾討論的高頻話題:刑偵題材《重生》,知名作品改編的《龍嶺迷窟》,以及反映現實生活的《我是餘歡水》《不完美的她》……而包括張譯、潘粵明、郭京飛、周迅、惠英紅、趙雅芝在內的實力派演員也齊聚網劇平臺,足見網劇的資源優勢。而國內幾大視頻網站上線的劇集中,網站“定製”的網絡劇也已佔據半壁江山。

越來越多觀眾發現,聚焦大眾關注、響應時代審美的一批網絡劇,已從早年玄幻漫天的單一化呈現,駛入主題類型全面開花的富饒時代。更讓業內人士欣喜的是,精品化創作理念與受眾消費習慣養成的相互影響,已讓網劇產業悄然成型——好內容讓互聯網用戶樂於為網生內容埋單,並且自發為其評分甚至生產“衍生文本”;網絡平臺也愈發意識到,優質的原創題材與成熟的營銷手段才是吸引用戶的關鍵。

廣角審美精品創作助國產網劇“圈粉”

左上圖:《龍嶺迷窟》海報。 上圖:《不完美的她》海報。 左圖:《我是餘歡水》劇照。製圖:李潔

時代視角多點開花

有講述柴米油鹽的娓娓道來,也有構建題材矩陣的勃勃野心

當下網絡劇市場的火爆並不令觀眾意外,去年就有《陳情令》等精品劇競相登場。這些劇集無論是品相質感,還是互聯網話題熱度,都已不輸傳統大製作。令觀眾驚喜的是,今年的網絡劇市場在延續了品相升級之外,更多了一份類型拓展與品牌構建的雄心。

當下一批網絡劇新作憑藉題材青春化、內容新穎化優勢,與傳統電視劇形成互補開拓新空間,同時向傳統電視劇學習,將選題的觸角深入社會現實與個體心靈的成長。

春節期間上線的《熱血同行》講述追求進步的時代新青年保家衛國的故事,劇中人物的成長弧光與黃子韜、易烊千璽組成的人氣偶像陣容相得益彰;近期上線的《我是餘歡水》則將聚光燈打在了國產都市劇中久違了的小人物身上,講述了個體生命獲取尊嚴的故事,讓觀眾倍感“扎心”的同時又收穫勵志的鼓舞。更值得一提的是,女性視角也成為近期網絡劇積極拓展的選題方向。前不久上線的網絡劇《危險的她》打出女性情感懸疑題材的標籤,以一樁懸疑案件貫穿始終,類型劇模式下涵蓋了對女性境遇與女性友誼的思索;日前熱播的《不完美的她》因為雲集了周迅、惠英紅以及趙雅芝組成的“夢幻陣容”備受矚目,而演技派女演員扛起的“母愛救贖”這一罕見主題,更是讓觀眾眼前一亮。

網絡文學大IP曾是影視圈爭搶的“香餑餑”,多年沉澱後,網絡劇市場對IP價值又有了更為理性全面的認知——用精良製作搭建的作品矩陣,以及真實完整的世界觀構建,才能實現品牌價值的最大化。拓展於同名賀歲檔電影系列的《唐人街探案》,以及爆款網劇《白夜追兇》的“姐妹篇”《重生》,便是IP開發理念升級的典型。兩部作品因為對“唐人街”以及“津港市”這兩個“擬態空間”的細膩搭建,贏得觀眾的高度認可。劇中充滿故事性的群像人物,人物關聯暗線產生的巨大解讀、演繹空間,為內容品牌積累著受眾情感。

從“臺網”到“網臺”

從“網感”到大眾審美升級,構建出帶有社交屬性的消費文化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在線視頻市場規模已遠超傳統院線,其中網絡視頻收聽收看設備進一步向手機集中,選擇用手機追劇的用戶高達75%。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促成了網絡劇的火爆,而網絡劇盈利生態的成長成熟,也在重塑著受眾的消費習慣。

網絡劇與電視劇的層級關係以及劃分壁壘被進一步打破。過去業界公認的模式是“從臺到網”,如今爆款網絡劇卻頻繁走上反哺電視觀眾的路徑。暑期檔在視頻網站上創下百億點擊量的《延禧攻略》,三個月後繼續“霸屏”衛視頻道,依舊取得喜人收視;“億級俱樂部”另一位重量級選手《慶餘年》,去年底在網絡平臺播完後,又在春節檔登陸衛視平臺,老少咸宜的喜感劇情成為閤家歡日子的客廳首選。“從網到臺”的反向篩選,預示著從小眾“網感”趣味到大眾審美的“破圈”升級。

當紅的網絡劇正引領著觀眾消費習慣的升級。在破圈的同時,國產網劇也形成了基於網絡平臺特性與網絡社交屬性的觀賞、消費文化。有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國內視頻網站付費用戶數已超過兩億,而這個數字仍在持續增長。越來越多互聯網用戶選擇為網生內容付費,為自己喜愛的內容發彈幕、打評分,而優質的頭部內容與精準的營銷戰略,則成為各大平臺吸引用戶的核心資源——一條精品化生產的產業“閉環”已初具規模。

網絡劇也催生出新的盈利模式。近年,一種基於劇情的全新廣告植入類型應運而生,成為業界討論的焦點。這種中插廣告,讓“劇中人”推銷產品,將產品推廣與劇情“無縫連接”。當年《白夜追兇》的一組廣告,讓潘粵明一人分飾的雙胞胎兄弟,在互動中製造各種戲劇效果,既確保了產品的露出,也不顯得突兀,收穫了極大的市場認可。類似植入式廣告的價格,已經趕超傳統電視廣告。(張禎希)

來源: 文匯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