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傳統文化——鄂爾多斯民歌

古老悠久、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民歌作為人民大眾廣為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從遠古時期一直流傳發展至今。在祖國文化的百花園中鄂爾多斯民歌以她鮮明的色彩昭示著她獨特的風采和韻味。當你聽到悠揚、豪放的蒙古族民歌時,你會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而翩翩起舞。

蒙古族傳統文化——鄂爾多斯民歌


蒙古族不論男女老少都愛唱歌,他們尊崇唱歌和善於唱歌的人。

鄂爾多斯蒙古族民歌一般都有固定的詞、曲和歌名。

蒙古族傳統文化——鄂爾多斯民歌


鄂爾多斯民歌主要分為兩大類:禮儀歌和牧歌。

禮儀歌用於婚宴等喜慶場合,以歌唱純真的愛情、歌唱英雄、歌唱奪標的賽馬騎手為主要內容。

牧歌多在放牧和搬遷時唱,內容多以讚美家鄉,狀物抒情者居多。

蒙古族民歌節奏自由,裝飾音多而細膩,並具有較強的朗誦性。其燎亮、悠長、親切的曲調,沁人心脾。牧歌的歌詞既擅於抒情,又注重寫景,情景交融,表現人和大自然的和諧關係。牧歌的節奏一般是悠長、徐緩、自由,多采用“密一疏一更密一疏”的節奏。一般情況下,牧歌的上行樂句節奏是悠長徐緩的;下行樂句則往往採用活躍跳蕩的三連音節奏,形成絢麗的華彩樂句。鄂爾多斯民歌以聲音宏大雄厲,曲調高亢悠揚而聞名。其內容非常豐富,有描寫愛情和娶親嫁女的,有讚頌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頌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這些民歌生動地反映了蒙古族社會的風土人情。

鄂爾多斯蒙古族民歌一般都有固定的詞、曲和歌名。

按照音樂特點、曲調分為長調民歌和短調民歌。

蒙古族傳統文化——鄂爾多斯民歌


長調歌曲是鄂爾多斯蒙古族民族的傳統歌曲。曲調深沉古樸,舒緩悠長、跌宕起伏,高亢豪放。在其漫長的民間傳唱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為大多數人所公認或接受的演唱特點,即長音中間部分出現顫音,且顫音的大幅度逐漸增大,使歌曲聽來更加開闊舒展。

短調歌曲大凡曲調短小、節湊較快,不同於長調民歌的歌曲,都可歸為短調民歌。其音樂特點為曲調簡潔,裝飾音較少,旋律起伏不大,帶有鮮明的宣敘性特徵。樂句之間與唱詞之間的結構形式與佈局較長調民歌協調、對稱,節奏規範,多采用單一節拍,曲式多為對稱的方整性結構,歌詞一般四句一段,形成分節歌形式,在不同音韻上反覆疊唱。由於短調結構規整簡單易學,因此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其表現題材十分廣泛,幾乎涉及蒙古族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有情歌、酒歌、婚禮歌、祝壽歌、敘事歌、搖籃曲等歌種。《嘎達梅林》、《森吉德瑪》、《成吉思汗的兩匹青馬》、《金盃》等都是優秀的短調民歌。

鄂爾多斯民歌是我國傳統音樂的重要部分,是穿越數千年時光流傳至今的民族音樂精華。為了不在我們這一代中斷,我們應盡全力保護她、傳承她。原生態民歌的傳承與發展是勢在必行的,身為蒙古族兒女,身為鄂爾多斯人的一份子,我們必須去弘揚民族的文化。不能讓傳統文化消逝,國家在不斷地強大,蒙古民族的傳統文化在不斷地發揚光大,這個民族文化的存在則是其強大的後盾。原生態民歌的傳承與發展不僅僅是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要求,更是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需要,這需要我們都來關心鄂爾多斯民歌,只要鄂爾多斯民歌能很好的生存和發展,就一定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