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丨父親吃了一輩子“虧”

安徽省銅陵市讀者 左克友

我的父親是個農民,村裡人對他的印象是本份、實在、話不多。1981年,改革春風吹過華夏大地,家庭承包聯產責任制似陣陣驚雷,把人們從吃大鍋飯的混沌狀態中叫醒。農民個個捋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心裡嚐了蜜一樣甜。

悅讀丨父親吃了一輩子“虧”

父親是生產隊長,聽到這個消息,偷偷地樂了好幾宿。但好事多磨,棘手的是田地、農具怎麼分。為此,他食不甘,寢難安。在“八山一水一方田”的山區,田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山中的地本來就不多,誰都希望能分到肥田沃地,遺憾的是僧多粥少。父親和人商量後,決定採取最原始的抓鬮方式,儘量做到公平搭配。大家紛紛贊同,暗中祈盼自己的手氣好一點。

不料,分好田地的那天晚上,隊裡王大嫂披頭散髮地來到我家哭了起來,說隊長偏心,把難灌溉的塝田分給她家。說起王大嫂一家也怪可憐的,丈夫有病做不了重活,子女多且年紀尚小。父親聽完王大嫂的哭訴後,沒同家人商量就說:“把我家那塊田同你家調換,你看好嗎?”王大嫂破涕而笑,滿意地離去了。

這件事,家裡人都認為父親不該。父親抽了口旱菸,淡淡地說:“都是鄉里鄉親,能幫就幫襯一把。吃的是虧,得的是人情。況且我還是一隊之長。”

那個年代,牛是農家的寶,重體力活全靠它。我家同另四戶合分得一頭黃牯牛。幾家人輪流放牧,像對待自家孩子一樣呵護有加。一到“雙搶”季節,矛盾來了,這戶要先用牛耕田,那戶要先用牛耙地,而牛隻有一頭。為此,大家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到了磨拳擦掌的地步。父親勸解道:“和氣生財。要不然你們四家先用,我家最後用。”父親先謙讓了,其他幾戶也不好意思再爭來搶去。

就這樣,我的父親吃了一輩子“虧”,卻贏得了鄰里們發自內心的尊重。每當我家“雙搶”忙不過來時,鄰居們不約而同放下自家的活兒,自發跑到我家田頭出工出力。這暖心的畫面是黃金也換不來的。

“老隊長是個好人。”父親去世後,鄰里們每每這樣唸叨道。父親用一輩子的“虧”換來的最高獎賞,讓我們敬佩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