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忘了自己的“土地”-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實際上我們不就是來自於土地嗎?不就是來自於農村嗎?為什麼當了幹部沒幾天,我們就染上了一身幹部的這種不好的習氣,而且,我們有些幹部還生怕讓別人覺著到了下頭去不像是個幹部模樣。”以上這段文字,出自前不久湖北鄂州市委書記王立痛斥幹部作風之弊的講話。這些話雖然樸素,卻直指問題,發人深省。

哪有什麼官,都是服務員!一名來自農村的黨員幹部一旦忘記了自己來自土地、自己來自農村、自己曾經是農民,其人生就會走向另外的樣子。路遙的小說《人生》,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主人公高加林受黃土地養育,他來到了城裡卻忘記了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傷透了很多人的心。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就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對黨員幹部來說,土地上有我們的初心,有我們的父老鄉親,有我們服務的對象,有我們幹事創業的靠山。不忘自己來自土地,才能不丟魂、不忘本、不失志,當好一名人民的勤務員,無愧於人民公僕的稱號。

實際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兩種不同場合的人生故事。

一種是慶功會。一些有成就的黨員幹部在總結成功經驗時會談到,自己來自農村,從來不曾忘記家鄉的渴望,不曾忘記人民對好官的企盼。正是這樣的初心,讓他們有了輝煌的今天,有了更大的為民服務的舞臺。

一種是警示會。一些被查被糾的貪官在懺悔時談到,自己也是農民,有過苦難的人生。但最後他們忘記了家鄉人的囑託,忘記了當官為什麼,只想著做大官、有官威、長官味,走向了人民的對立面。

事實證明,能不能記住自己來自土地,照鑑黨員幹部的黨性、政德和操守。不忘自己來自土地,就是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不丟本色、不棄本真。黨員幹部做官不必很大,但做官的格局可以無限大、境界可以無窮大。谷文昌“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是一種境界;焦裕祿“到群眾中去,和他們同甘共苦”,是一種境界;孔繁森“人民公僕的辦公室在基層,在群眾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帳篷”,也是一種境界。這些優秀共產黨人之所以贏得萬民敬,就在於他們牢記宗旨,躬身為民,“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不忘自己來自土地,就要密切聯繫群眾,滅掉官威官味。那些“說話腆個肚子,揹著手,哼啊哈的,群眾看著就煩”的黨員幹部,怎能走進群眾心中?又怎能服務好群眾?土地樸實,厚德載物,容納一切,這正是黨員幹部應有的樣子。一名黨員幹部要想贏得威信,耍官威、冒官氣只能適得其反。只有多些泥土味、多些親民味,善於和群眾坐一條板凳,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成為百姓心中的好官。

疾風知勁草,烈火識真金。這次抗疫鬥爭中,很多黨員幹部敢於擔當、衝在一線,以身築牆、全身為民,無愧於黨員幹部的第一身份。然而,也有少數黨員幹部官味很大,不是用權為公,而是“私心”不改,甚至為難刁難群眾。有的“拉大旗作虎皮”,在群眾復工復產和正常出行上設置障礙;有的奉行“教條主義”,不實事求是處理問題;還有的態度“乾巴巴、硬邦邦的”,不把群眾的事情放在心上。諸如此類,自然無法讓群眾滿意。

沒有一種根基,比紮根於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執政資源,比贏得民意更寶貴。“心中沒有群眾,就不配再做共產黨員。”共產黨人就像種子,永遠離不開土地,離開了土地,就失去了根基。黨員幹部只有“以百姓之心為心”,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遠不脫離人民,與人民“一塊苦、一塊幹、一塊過”,才能真正回答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根本問題,贏得群眾內心的認可和讚譽。 (桑林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