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歐陽修的《採桑子》: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讀歐陽修的《採桑子》: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提起歐陽修,我們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既然有這樣的稱號,那麼他對於詩文的貢獻自然是我們不能忽視的。相信大家中學時期也學過不少他的作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就出自於其作品《岳陽樓記》,整篇文章也可以看出他的閒適與恬淡。

其實歐陽修一生的仕途並不是特別順利,但是可能是因為心態比較好,所以其作品很少給我們流露出來負面的情感。他可以說是宋代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引領者,對於詩文的改革也做了很大的貢獻,其散文的創作高度與含蓄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而且在史學方面也有自己的造詣。

讀歐陽修的《採桑子》: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要說將歐陽修的作品總結出一定的規律,似乎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但是大體上還是可以看出其作品少有那些矯揉的情感。今天筆者想給大家分享的是一首描寫暮春時節的詞作。

一說到暮春,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很傷感,因為“暮”於我們而言就是一個悲情的字眼。古時候的文人描寫暮春時節的作品也大都傷感,但是歐陽修的這首詞卻一反常態,給我們營造了一個不一樣的意境。這首詞就是《採桑子》系列中的第四首,下面大家就和讀者一起歐陽修眼中的暮春之境吧。

讀歐陽修的《採桑子》: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採桑子》歐陽修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欄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雖然說百花已經凋零,但是西湖的景色還是一如既往的美麗,剩下的殘紅也給人一種輕盈、醒目的感覺。飄飛的柳絮在空中起舞,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垂落的柳條在春風的輕撫之下晃動,是不是還會掃到欄杆。等到踏春的人們歸去之後,那歡愉的笙歌才漸漸停歇,這時候也覺得春天已經快走了。回到住宿的地方,放下簾櫳,期待著那遠飛的雙燕在細雨中歸來。

讀歐陽修的《採桑子》: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不知道大家讀完之後是怎樣的感覺,筆者覺得給我們營造的畫面就是萬花凋零之後的靜謐之感,百花齊放的春天似乎是動態的,但是落紅營造的春天確實安靜的,顯然作者是看到了後者的景色。

“群芳過後”點名了作者所描述景色的時間,並非是人們所憧憬的早春景色,後文緊接著的“殘紅”與“狼藉”都是描寫暮春景色常用的詞彙,可是本詞中看不出來感情色彩。後文的“飛絮”和“垂柳”就給人很安靜的感覺,微風輕拂,楊柳依依也別有一番韻味。

讀歐陽修的《採桑子》: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下片描述了踏春的人們興盡而歸,“笙歌”也盡了,這時候作者才覺得春“空“了,在這裡作者將春天擬人化了,這個”空”字可謂信手拈來,讓所描述的春景更加有生機,與大多數暮春的傷感之情形成對比。這時候作者才覺得自己的興致已經盡興了,可見作者還是比較滿足的。盡興之後便回到自己的住所,這時又看見燕子在細雨中從遠方歸來,給人一種親切之感。

讀歐陽修的《採桑子》: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其實這首詞描繪的景色都是我們平時常見的景色,在筆者看來,很多地方的暮春之景都大同小異,無論是西湖還是你曾經生活過的小鄉村。但是如果一個人的心境不同,那麼他所看到的景色就截然不同,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僅是對物如此,對周圍的景色也是如此,筆者但願大家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眼睛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景色,做一個有獨特見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