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做學生,重臣當導師,大禹給舜帝講政治,聽不聽不由你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幾惟康。其弼直,惟動丕應。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見《尚書·益稷》)

舜帝做學生,重臣當導師,大禹給舜帝講政治,聽不聽不由你

舜帝

舜帝時代的大臣雖各有職責分工,但是從堯帝傳下來的習慣仍然很好的延續,那就是大臣被稱為輔臣,是輔佐君王的,甚至比輔佐更嚴格,是監督、校正君王

在火藥發明之前,戰場上的遠攻兵器主要是弓箭。一把強弓,再有力、再金貴也要經過認真調校,具有了一定的精準度才能上戰場殺敵立功。這種校正強弓的功夫叫做“弼”

《尚書·皐陶謨》,皋陶曾講過“謨明弼諧”,匡救君王過失,使得事事和諧,社會和諧。

在《益稷》篇中,大禹也講“其弼悳”,時時檢點自己,校正自己。

舜帝做學生,重臣當導師,大禹給舜帝講政治,聽不聽不由你

大禹


從《尚書》記載來看,君臣交談處於完全平等的關係,大禹、皋陶、伯益等人都對舜帝提出過很多嚴苛的要求,並不顧及某些顏面,以堯帝等聖君來鞭策舜帝。

在這段記述裡,大禹所言“慎乃在位”和“安汝止”,不僅僅針對帝舜,也針對群臣,對於每個人都有實際意義。無論你在哪個崗位,都要敬業,都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都要止於至善。思想境界是否合格?心態是否平和?能力是否具備?在任何崗位上都要有所作為,事來能應,“惟幾惟康”,慎始慎終。

《尚書·皋陶謨》與《益稷》似乎是同一時間地點發生的事情。前有皋陶陳詞,帝舜始終恭聽,多麼和諧的君臣呀。

舜帝做學生,重臣當導師,大禹給舜帝講政治,聽不聽不由你

高深的傳統文化


大禹接著講“其弼悳”,既是應景,又是對於君臣的勉勵。悳,心直為德。十隻眼睛共同審視一個牆角,從不同角度審視,這個牆角一定筆直筆直的。我們的心就是這樣透徹、無私,這種德叫高尚。

大禹追求這樣的君臣關係。君王應該虛心勤政,不要犯錯誤。而作為輔弼之臣,要有德,有智慧,而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上級主動聆聽下級意見,下級仔細分析,認真彙報。這樣和諧還會有什麼事情做不好呢?所以“惟動丕應”,我們的所有舉措都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舜帝做學生,重臣當導師,大禹給舜帝講政治,聽不聽不由你

悠悠歷史


舜聽了大禹的諫言,忍不住感嘆:“臣哉鄰哉!鄰哉臣哉!”鄰,是左右輔弼。

上古君王還沒有達到專權、集權的程度。輔弼的說法延續到周代,大臣都有很多的話語權。

《大傳》雲:“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禮記》記載:“天子有問無以對,責之疑。可志而不志,責之丞。可正而不正,責之輔。可揚而不揚,責之弼。其爵視卿,其祿視次國之君也。”

周公、召公均是周成王的“”,周成王要像對待老師一樣恭敬周公、召公。


舜帝做學生,重臣當導師,大禹給舜帝講政治,聽不聽不由你

歷史的高度

帝舜稱讚:“臣哉鄰哉!鄰哉臣哉!”對大禹可謂極盡讚美。在名分上是大臣,而在職責上、在我心裡是老師呀。舜帝希望大禹必有以格我之心,必有以正我之事

虞舜時代,君臣之間的關係如此融洽。可以想見,歷史上的名相名臣和英明之主總是同時出現的,缺一不可。

#閱讀的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