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漢魏洛陽故城④大遺址的活化利用 洛陽之路如何走?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李亞林/文 張歡歡/圖

【核心提示】

近年來,隨著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等建設推進,似乎被遺忘的漢魏洛陽故城,再次引起公眾的關注。

如何在新一輪的現代文旅融合過程中,實現更優質的保護和開發,怎樣將這些“沉默的遺產”轉化成價值,從而為洛陽的綜合轉型帶來綜合價值,這是當前洛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根本性問題……

“盤活”漢魏洛陽故城④大遺址的活化利用 洛陽之路如何走?

(宮城是都城裡最重要的中心建築區)

遺址區要“特區化管理”,避免政出多頭

祖籍偃師的洛陽學者魏進京,對遺址區的現狀深有感觸。據他介紹,從解放初期到現在,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區更多的是保護,卻忽略了發展。當地群眾經濟發展受到了制約,沒有村辦企業,群眾紛紛出外打工。如韓旗村到現在還沒有吃上自來水,一些基本的設施也匱乏,甚至於垃圾都堆到了東城牆遺址邊上。

漢魏洛陽故城目前是多區域管理,條塊分割,呈現出來是“九龍治水”的現狀。僅遺址的核心文化區就分屬不同的政區管理,包括偃師市、孟津縣、伊濱區、洛龍區、漢魏故城遺址管理處等。

魏進京直言,“遺址”的發展,缺乏一個綜合性、規範化的中期發展規劃,做為地方政府,要把握好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辯證關係。他建議地方政府要逐步實現“漢魏洛陽故城”的特區化管理,避免政出多頭。

“政府在遺址區保護方面要起主導作用,協調各部門、各企業、各科研機構,並作出決策。”錢國祥建議,同時還要從政策上給予支持,因為作為這麼大,且如此重要的遺址區,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來做展示、復原,土地問題則要解決。

錢國祥同樣認為,由於漢魏洛陽故城區域大,建議政府把涉及到的區域合併為一個管理委員會,整體控制周邊環境,形成一個整體管理機制,有利於遺址公園的今後建設。

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王繡建議,把洛陽等遺址分佈集中的片區劃設為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制定一些新的發展政策,以幫助地方探索文化遺產保護和城市融合發展的路子。

“建議提供大遺址保護展示具體項目的支撐,推動各個遺址公園建設和大遺址保護工作穩步發展,主要著手點就是開展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王繡表示,對於正在建設中的,或者是開展前期報批的大遺址保護展示項目,希望各相關部門能夠給予重點傾斜和支持。

深度融入“黃河國家戰略”

漢魏洛陽故城,是迄今所知黃河流域面積最大、建都時間最長、城市形制變化最紛繁複雜、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的古代都城遺址。在漫長的歷史時期裡,許多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發生在這裡,許多彪炳史冊的民族英才生活在這裡,許多澤被後世的文化科技成果誕生在這裡。

洛陽市著名學者徐金星,曾任洛陽漢魏故城文物管理所所長,長期從事白馬寺、漢魏故城的保護工作,以及中國古代史、洛陽古代史、河洛文化等研究工作。他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漢魏洛陽故城是黃河文化、河洛文化的產物,是“中國古代早、中期都城的典型代表”。

“這對我們科學規劃、全面實施漢魏洛陽故城保護、展示工程,打造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河洛文化的文化高地,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徐金星稱。

魏進京則建議,洛陽要充分利用漢魏洛陽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的園地,講好中國的故事,洛陽的故事,在嚴格保護地下文物和文化遺址的前提下,應當規劃、打造一些能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在不同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展示項目。

如“東周文化”、“絲路文化”、“漢魏風情”、“魏晉風骨”、“客家文化”、“北魏民族融合文化”、“北魏佛教文化”等主題思路引領的文化旅遊項目。

結合遠古、上古文明的“河圖洛書”對接“黃河國家戰略”,打造黃河沿線流域的“綠色生態黃河文化旅遊項目”;結合邙山文化,打造“帝陵文化旅遊項目”,對接“黃河戰略”中人生哲學文化的思考與定位;結合客家文化,民族大遷徙,打造“河洛郎”,黃河故土的“尋根文化的旅遊項目”。

此外,結合漢魏的文學,實現“詩意洛陽”的城市文化定位,展示“三國文化”,“魏晉風骨”,向世界展示一個有底蘊,有歷史,值得留戀的東方文化名城。結合北魏的民族大融合,打造多民族國家形象的塑造,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國家意識,民族意識,愛國意識。

“將遺址區域內的村落打造成不同風格的風情的民居,有效實現當地群眾增收,從而實現遺址保護與發展的良性互動。”在他看來,洛陽要結合當前的副中心城市建設,以及黃河國家戰略的契機,加大政策、資金投入力度,建設一個上檔次、有品位、有影響力、有示範作用的國際一流古代文化遺址旅遊樣板項目。

“在現代文旅融合中,實現更優質的保護和開發”

目前,洛陽的城市基礎、發展階段、文化旅遊產業和品牌,與洛陽市豐富的文化遺產之間是不匹配的,這種不匹配,直接影響遺址保護所需要的資金投入。

“如果整體文旅產業做的好,文旅融合會做的更方便。”在方塘智庫創始人葉一劍看來,這是洛陽在發展中的一個階段性問題,到現在為止,洛陽對於文旅的理解還比較初級,純粹把文旅理解為旅遊、景區,而對整體城市品牌的影響,文旅無疑是一個好的載體。

包括河南在內,全國所有文旅產業的增速,基本都會快於當地的整體增速,文旅產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引擎。

洛陽需要重新認識文旅產業,尤其是文旅融合,因為洛陽的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富的。葉一劍認為,洛陽的文化顯然是文旅產業最重要的支撐,洛陽需要將文旅產業放到一個更高的戰略位置,且不只是戰略層面,更需要在制度、企業平臺的引入、產業投資、核心項目等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構建。

“這對於洛陽來講,是一個基礎性、根本性的戰略。洛陽需要重新認識、理解以及組織建構文旅產業在城市發展中的定位。”葉一劍認為,漢魏洛陽故城要在做好保護和考古研究的前提下,在新一輪的現代文旅融合過程中,是有可能實現更優質的保護和開發的。

談洛陽的區域轉型和城市發展,則要提到洛陽的文旅產業發展,洛陽文旅產業最強勢的資源,則是洛陽的文化資源,現在的文化遺址資源,不管是開發還是傳承,一定要有市場化意識和保護的前提。

在他看來,對洛陽文旅產業而言,現在的關鍵是怎麼能夠在更高的起點上,將這些“沉默的遺產”轉化成價值,從而為洛陽的綜合轉型帶來綜合價值,而不是攥在拳頭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