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天然的“震盪史”

恆天然的“震盪史”

3月18日,恆天然發佈2020年中期財報(截至1月31日的六個月),報告期內,實現全球銷售額104億新西蘭元,調整後息稅前利潤總額(EBIT)為5.84億新西蘭元。

單從數字來看,這顯然是一份亮眼的半年報。 但實際上,恆天然近況並不樂觀,不僅連續兩年虧損,而且還負債累累,深陷裁員和變賣家產的囹圄之中,中國市場更因投資失敗、疫情等原因面臨收縮風險。

為還債變賣資產和裁員

翻閱財報可知,2018-2019年恆天然分別虧損1.96億新西蘭元、6.05億新西蘭元。 而究其主要原因有三點,2018年因肉毒桿菌烏龍事件恆天然賠償給達能2.32億新西蘭元,後續又對貝因美的投資減記了4.43億新西蘭元,使其資產負債率上升了3.2%,此後又對業務進行了複核調整。

恆天然的“震盪史”

據悉,2018年9月,恆天然首席執行官邁爾斯·赫雷爾(Miles Hurrell)就制定了三項計劃,包括評估業務、夯實基礎、確保更準確的預測。

2019年內恆天然先後對巴西、委內瑞拉、澳大利亞等以及中國的牧場和對貝因美的投資等多項業務進行了調整,總額高達8.26億新西蘭元。同時以3.8億新西蘭元的價格出售了冰淇淋品牌Tip Top,並以6.33億新西蘭元的價格出售了和菲仕蘭共同持有的DFE Pharma股份。

2020上半財年,恆天然以6.24億新西蘭元出售了全球吸入級乳糖的主要供應商DFE Pharma和德國運動健身食品品牌foodspring。並多次對貝因美減持股票,同時下調了中國牧場和巴西DPA的估值總計1.34億新西蘭元,對中國合資牧場也進行了6500萬新西蘭元的減值。據恆天然官方透露“這兩項資產(中國兩個牧場和巴西DPA)的出售流程進展順利”。

恆天然的“震盪史”

不可否認的是,多項資產戰略複核和出售,讓恆天然快速的回了一波血。 但在多元化的趨勢下,不知道未來其形勢會如何。

除了頻繁的資本運作外,為應對不佳的財務狀況,恆天然還進行了大幅度團隊調整。據悉,2019年財報發出後,恆天然突然宣佈對Paraparaumu的奶酪廠65名僱員進行裁減。

而此前,包括全球首席運營官Robert Spurway在內的多名高管辭職,還預計將削減奧克蘭總部僱員數量。 據相關媒體報道,2019年共有708名收入超過10萬紐幣的僱員離開恆天然。

多次投資失敗

中國市場是恆天然重要的戰略市場,因此恆天然一直在想方設法的擴大自己在中國乳粉市場的聲量,但 從投資公司到投資建牧場,恆天然無一例外的失敗了。

2005年,恆天然與三鹿集團簽署合資協議,進行戰略全方位(原料、技術、渠道)合作。2008年隨著三聚氰胺事件的爆發,三鹿品牌悲嗆的消失,相關高層還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恆天然呢?雖也因此受損,但隨著進口奶粉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恆天然搖身一變,成為最大的乳製品加工企業也獲得了鉅額收益,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恆天然的“震盪史”

2015年,恆天然又以每股18元,總代價接近35億元入股貝因美18.82%。但是近幾年來,在經過創始人隱居幕後、頻繁換帥、銷售疲軟等多重危機之後,貝因美的業績並不樂觀,甚至出現了退市風險警示。而在此時,身為“隊友”的恆天然還在財報上對貝因美落井下石,多次對其投資進行價值減記處理,真可謂是“刀刀戳心”。

對此,貝因美創始人、董事長謝宏在貝因美“摘帽”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引進恆天然是最後悔的決定,中外企業理念差異巨大,恆天然的決策效率低下,無法真正理解中國消費品市場反而拖累了貝因美”。

此外,恆天然在中國設有兩個奶牛養殖基地,分別位於河北省玉田縣和山西省應縣。但是近年來,牧場業務也處於持續虧損中,據相關媒體報道,從2017年的100萬新西蘭元收入到2018年的虧損900萬新西蘭元,銷量和營業收入分別下跌了15%和3%。

銷售能力不強的情況下,運營成本還相較於國外要高很多。據業內人士表示,成本高主要體現在三方面:1.飼養方式不同,國外多為放牧型,而國內則多為圈養型,光買飼料就需要耗費一大筆資金;2.也正因飼養方式不同,人工成本較高;3.恆天然只是上游牧場,沒有下游工廠,原奶無法消化,定價也沒有話語權。這也就導致了,恆天然牧場的入不敷出。

而中國牧場的出售和退出貝因美的舉措,也意味著恆天然未來在中國市場將更側重貿易模式。

各個細分板塊銷售承壓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恆天然2020年財報顯示,上半年能夠有此收益,得益於原料業務的穩定收益、餐飲業務毛利提升以及運營費用減少。

邁爾斯·赫雷爾(Miles Hurrell)更是特別強調,餐飲服務上半財年業績的突出表現,尤其要歸功於大中華區和亞洲的烘焙、咖啡和茶飲渠道的業務增長。據悉,報告期內,餐飲服務業務調整息稅前利潤(EBIT)為1.47億新西蘭元。

財報顯示,截止本報告期安佳餐飲服務業務已進入餐飲代工廠、中式烘焙、中餐及火鍋等多個領域。但是眾所周知,新冠肺炎“黑天鵝”的突然來襲,讓國內餐飲行業一度停擺,損失慘重。

據艾媒報告顯示,1月至2月全國餐飲業收入為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95.0%的受訪餐飲商家表明疫情期間門店營收下滑明顯,營業額遭受攔腰式下滑的受訪餐飲商家佔比過半。由此不難預見,隨著商家業務的減少,恆天然的餐飲業務也將面臨下滑危機。

恆天然的“震盪史”

除餐飲業務外,牛奶和原料業務出口量紛紛走低。 受疫情影響,全球多個國家已經採取閉關鎖國的手段,還有部分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宣佈關閉邊境口岸、停飛部分進境航班等方式。

國際物流受到限制,物流運輸成本攀升,這對於乳品原料以及消費乳品的進出口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恆天然報告稱,由於需求下降,2月份的牛奶出口下降了6.1%。而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1-2月,我國進口大包粉28.61萬噸,同比減少10.1%。

值得一提的還是,4月9日,有媒體曝出, 恆天然在新西蘭南地大區(Southland) Edendale的加工廠,有兩名員工確診新冠肺炎,目前倉庫工作場所已暫時關閉進行深度清潔。

另外恆天然董事長John Monaghan表示:“考慮到新冠疫情給下半年業績帶來的不確定影響,所以決定不發放中期分紅。本財年末,董事會將重新評估合作社的財務狀況,並決定是否發放分紅”。然而, 據瞭解,恆天然已經連續兩年未派分紅利了。

恆天然的“震盪史”

公開資料顯示:派息分紅是指上市公司向其股東派發紅利和股息的過程式,也是股東實現自己權益的過程。一般來說, 上市公司運營正常併產生利潤,會向投資者分配股息和紅利。 這既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重要方式,也是評判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

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這次疫情是全球性的,奶行業及奶粉業受到影響是必然的。雖然奶粉生產估計不會有多大的問題,但關鍵在於出口運輸渠道因封關而受阻,例如空運。儘管也有企業開通多方位物流運輸渠道,但由於疫情期較長,估計整個進口奶粉在這段時期內整體上的市面供貨量應有所下降。相對而言,此次疫情倒是給國產品牌提供了覆盤的機會,國產品牌的生產線、儲備倉都在國內,所以無論是補貨能力、物流配送能力都更佔優勢。

在各個細分領域銷售承壓,資金鍊緊張的情況下,恆天然是否能夠抗的過此次疫情給企業帶來的震盪令人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