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碩評論:區塊建設、特色模式延展鄉村遊發展面

[黃碩評論]

作者:黃碩(新聞評論員)

黃碩評論:區塊建設、特色模式延展鄉村遊發展面

新聞評論員 黃碩

在2019年端午節假期,去鄉村地區品味農韻,是一些居住在城市的遊客的遊玩選擇。旅遊業市場產品供給的增加為自助遊和跟團遊旅客提供了多樣化的旅遊產品,鄉村旅遊、城市周邊遊、古城古鎮遊、體育旅遊等新業態產品帶給遊客更多精彩體驗,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等成為旅遊者的“打卡”之地。

對於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中國國內很多地方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脫貧致富的著力點之一。發揮旅遊產業的市場優勢、產業活力以及帶動作用,使更多人分享旅遊發展的紅利,體現在用旅遊活動的收入提高當地民眾生活水平,近些年來效果明顯。

結合屬地建設,有些地方打“生態牌”,搭“鄉村臺”,唱“山水戲”,圍繞“康體養生、鄉村度假、旅遊觀光、運動休閒”的旅遊目的地發展目標,科學規劃,構建全域旅遊格局,推進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在全域旅遊的幫扶下,籌劃美麗新村建設,打造優美宜居鄉村環境的同時,不同程度上改善了當地人的住房條件,也讓鄉村旅遊火了起來。新居是住房,滿足自住需求,也是接待遊客住宿的客棧。

旅遊環境持續優化,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構成旅遊人數及收入兩方面增長的必要條件。以“旅遊+”這個概念來完善旅遊行業發展規劃和規範,延長旅遊產業鏈條,跟當地其他領域發展相配合。再者,由個性化需求所導致的旅遊業發展態勢更偏向於深度旅遊,具體來說,“旅遊+”概念的衍生業態包含“旅遊+文化”、“旅遊+農業”、“旅遊+體育”、“旅遊+互聯網”等。

筆者認為,依託農村地區各類資源,創建鄉村旅遊區塊,區塊建設幫助鄉村旅遊發展。其一,挖掘農耕文化、鄉村氛圍、田園意境,注重內在實用和外在美觀結合、傳統民居特色與現代審美元素結合。從全域旅遊角度思考規劃與遠景,把新村當作景點打造,一個新村多個景點、多個亮點。整潔舒適、配套設施完備的新村可成為城市裡的居民在週末、節假日進行康體養生、鄉村度假、旅遊觀光、運動休閒的所在之處,這樣一來促進了城鄉互動發展。

其二,以生態宜居、鄉風文明作為基石,推出富含“春、夏、秋、冬”四季主題的鄉村旅遊,助力農業與旅遊業的融合發展態勢,實現以美麗鄉村、特色農場、農業產業園區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增加村民收入,農業、旅遊業結合發展,兩者互相支持,使用旅遊業的部分收入反補農業,即以旅助農。此外,通過地方經濟產業帶修路、架橋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將新村連成片區,形成觀光休閒旅遊地帶。

其三,善用“旅遊+農業”,發展以農業為主題的旅遊,實現旅遊扶貧全覆蓋,促進鄉村地區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的傳統農業經濟向以旅遊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經濟轉型發展,農村地區具備了自身發展能力。具體來說,農家院與景點、景區融合發展,打通鄉村旅遊與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合作渠道,與美麗鄉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相協調,運用多元化推動、特色化建設、產業的規範化管理,給精準扶貧、環境保護、城鄉均衡發展等方面注入動能。

市、縣、鄉、鎮、村利用好本地優勢,建構鄉村旅遊特色模式。舉個例子,搞蔬菜瓜果種植業的農村地區,對應的是開發開心農場或採摘園,吸引外地遊客前來觀光、採摘。遊客除了白天遊覽風光、走進田間地頭或蔬菜大棚體會鄉村遊的樂趣,進一步留宿本地為鄉村旅遊所建造的特色客棧,構成“玩一天+住一晚”的鄉村旅遊套餐消費模式。當然,旅遊者覺得當地風景如畫、民風淳樸,樂意多住些天,那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會更有益處。

作者簡介:黃碩(Huang Shuo),新聞評論員,中國日報中文網“黃碩評論”專欄作者,“黃碩評論”中青號作者,澎湃新聞“黃碩評論”湃客作者,“黃碩評論”封面號作者,“黃碩評論”上游號作者,“黃碩評論”海報號作者,“黃碩評論”頭條號作者,“黃碩評論”百家號作者,“黃碩評論”大風號作者,“黃碩評論”一點號作者,“黃碩評論”搜狐號作者,“黃碩評論”企鵝號作者,“黃碩評論”新浪看點作者,“黃碩評論”網易號作者,“黃碩評論”大魚號作者,“黃碩評論”東方號作者,“黃碩評論”快傳號作者,“黃碩評論”微信公眾號作者,“@黃碩評論”新浪微博博主,“黃碩評論”新浪博客博主,央視網經濟臺財經評論員,環球網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北京時間”網站及新聞客戶端(APP)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和訊網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員和旅遊達人。他在China Daily(《中國日報》)及其網站、Global Times(《環球時報》英文版)、China.org.cn(中國網)等媒體上發表時評文章,並在甘肅衛視大型財經證券電視節目《交易日》以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七嘴八舌“趣”旅行》和China Drive節目裡,對熱點話題進行資訊分享與評論。

黃碩評論,傳播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