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機構紛紛推出的上門課,如何做成一項長期生意?

體育教育機構紛紛推出的上門課,如何做成一項長期生意?

“不方便出門”能創造什麼商業機會?

當各種或主觀或被動不出門的原因出現時,我們愈發感受到外賣、在線教育和上門服務等方便。而對體育教育機構而言,在目前無法脫離“人”和線下場景的情況下,上門服務成了可開拓的陣地。

或許你在疫情期間才開始注意到體育教育機構有了上門課程,但其實它並不算新興事物。早在10年前甚至更久,一些運動員或體育大學學生就已經可以在居民區召集學員,在小區的場地上進行訓練。只是個人教練接待能力有限,無法將其打造成規模化、標準化的產品。只有等到體育教育機構開始有意識地籌備上門課程後,這一模式才開始有了作為產品的雛形。

上帝掩上一道門,但也會開另一扇窗。懶熊體育在疫情期間拜訪體育教育機構時,就發現有不少機構正準備或已經推出上門課服務,其中既有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機構,也不乏廈門、呼和浩特等二、三線城市的機構。這些上門課程,大多是將帶有體適能性質、對場地和器材要求較低的課程進行調整;輪滑、滑板等本身對場地要求不高的機構,準備好護具或器材即可上門。

體育教育機構紛紛推出的上門課,如何做成一項長期生意?

東方啟明星在疫情期間推出的社區籃球活動。

預定時,具有一定研發能力的機構,往往會做一個微信小程序,方便家長拼單、約課;當然,一些小機構大多會選擇在社群中統計報名的家長,上課形式一般分為拼單或1對1授課,場地可以選在小區空地、公園或者家中。

儘管產品上線匆忙了些,但驚喜的是,這些機構在疫情期間推出的上門課普遍都收穫了比較好的效果。從這一角度看,或許上門課有希望在疫情後也能成為一個常態化產品運營。不過疫情前,也有一批培訓機構在去年就開始嘗試推行這一產品,效果卻不甚理想。

即便如此,推出上門課產品目前在行業內已經開始形成趨勢,這或許能成為一個新的機會。後疫情時代,這對所有機構都是一門普適性的生意嗎?懶熊體育希望通過拜訪和調研一批體育教育機構,嘗試給出一些建議。

那麼,機構到底要不要做上門課?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門店數量多、全職教練數量多以及課程體系完善的機構,在疫情開始到現在都擁有較好的上門課約課數據。因為不管是在可上門覆蓋範圍、教練上門成本及速度和課程反饋上,他們的優勢更大。其中,東方啟明星和位於杭州的賓果體育都表示上門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體育教育機構紛紛推出的上門課,如何做成一項長期生意?

圖片來源:東方啟明星微信公眾號。

賓果體育CEO饒星星對懶熊體育提到,疫情期間,賓果體育一天最多能開100多節課,“20多個全職教練,人均每天要上5節課左右”。賓果體育從去年開始準備上門課產品,疫情期間,賓果體育推出了約課小程序,家長可在小程序選擇約1對1、3-5人班和6-8人班,每節課固定為300元,人數越多,均價越低。饒星星表示,賓果體育的上門課推出後,3-5人班開課最多,因為“人數適中,比較好預約,每個人攤下來的費用也合適”。

但即便如此,大部分機構也並沒有打算把上門課作為主力營收產品去推廣。

首先,氣候對上門課是一個嚴峻考驗。在北方,冬季的戶外基本無法讓小朋友開展運動;南方則是高溫、颱風和梅雨等天氣對上門課影響較大。也正是因為此,上門課難以成為一個一年四季都能主打的產品。

當然,氣候並不是機構認為上門課無法“打主力”的最大原因。實體場館搭建的線下場景以及更低的課單價,給了場館課以天然的優勢。“上門課要200元一節,家長為什麼不跑到場館上課?場館還有空調、軟裝等保護”,北京洋蔥哥哥運動館老闆藺聰表示。

2019年底,藺聰曾在疫情前就嘗試過推行“一對多”的上門課,並聘請兼職教練授課,但最終還是選擇放棄。他認為,除了場館本身的優勢,對小機構而言,上門課的課程質量把控也存在一定問題:第一,課程難以標準化;第二,如果是兼職教練去上課,課程進度等方面都不好把握,除非有專人負責監督,但這又是一筆人力成本;第三,即便設置家長反饋制度,家長從幾節課裡面無法看出變化,無法形成有效反饋。

藺聰面臨的問題,或許也是目前大多中小體育教育機構在推行上門課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對中小機構而言,目前摸索場館內課程標準化以及建立教練培訓考核體系已經十分消耗精力。如果想分神再去推一個新的產品,恐怕不僅教練不夠用,對場館內的課程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另外,在二線城市,中小體育教育機構想推行上門課也比較艱難。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班第體適能兒童運動館曾在疫情期間推出免費上門課,教練坦言,雖然家長反饋很好,但教練確實很累。“館內教學就已經很滿了,實在很難抽出精力再去做上門教學,而且上門做真的不太容易,我們針對的孩子相對比較小,需要教具也多,來回運輸搬運也很費力”,該教練說道。

不過,如果換個思路,只是把上門課作為場館課的輔助產品,或許反倒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廈門一家體適能教育機構就提到,他們把產品和館內搭配,提高推廣效率,同時可以相互轉化。“上門不練的,可以轉化到館內夏令營”。

這樣的模式,確實是給了家長更多選擇。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機構在配套以及如何轉化方面的問題也會增加。如果想要形成一個常態化的互相轉化模式,其中很多指標都需要進一步量化和調整,這同樣是一件消耗大量心力的事。

而對於大機構而言,經歷過一段時間嘗試後,他們也逐漸找到了上門課在自己產品體系中的定位。就賓果體育來說,雖然目前上門課數據表現不錯,但他們依然認為上門課需要與場館課相結合。“小朋友不可能一直上到家的課程,因為到家的課其實純粹從體驗上來講並不是那麼好。比如天氣、安全性、訓練內容等等,這些都是會給上門課打一些折扣的。不過,上門課其實也可以跟場館課形成一種良好的互補,我們有能力也願意去嘗試”,饒星星說。

體育教育機構紛紛推出的上門課,如何做成一項長期生意?

賓果體育的上門課。

也正因如此,類似賓果體育和東方啟明星等機構,往往會將“融合”放在首位。機構可以做的到家課或者場館課,實際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選擇。就像今年開始流行的體育教育機構OMO模式,也都是在走融合模式。YBDL相關人士也透露,目前他們正在策劃該產品,但還是有很多灰色部分需要監管,所以會特別慎重。

從產品角度考慮,不管是在疫情期間被動推出上門課,還是主動規劃和出擊,機構現在都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打法。饒星星認為,就上門課本身而言,它相較場館課需要解決技術或產品上的問題更多。因此,有足夠能力和意願去做上門課的機構,在研發、推廣、技術支持等方面相對更有優勢。為此,賓果體育之前調整了團隊架構,“等9月天氣轉涼之後,我們會將升級版的上門課再次進行推廣”,他說。

不過,在這樣的調整之下,機構可能會經歷較長的適應期。不管是打造線上團隊、轉變運營思維還是重新打造課程,都還需要一定時間去摸索和磨合。這幾個方面的打造,或許對機構的規模、運營能力等實際狀況都有一定要求。而規模較大或具有一定研發能力的機構的優勢也就更加明顯。

綜上,結合各體育教育機構的經驗,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以供想要或正在推行上門課的機構參考:

1. 對中小機構而言,如果現在您還在摸索線下門店的經營模式、課程體系以及教練培訓考核階段,建議短期內不要分散精力去做上門課,首選仍是打磨好一個產品;

2. 如果您的機構是在疫情期間被動推出上門課產品,但如果沒有對該產品進行規劃和定位,也沒有足夠的專業全職教練進行授課,或許可以先暫停一下,考慮清楚打法再繼續推進;

3. 對於大機構而言,人力、研發等方面問題都不大的情況下,更應該注重“人”本身的問題。例如,怎樣的教練更適合去上門課教學、上門課教練的單節課提成是不是應該提高、上門課教練應該用怎樣的話術等等。

其實,不管是正在推進上門課的機構,還是曾經嘗試過但失敗的機構,這都算是一次寶貴經驗。疫情常態化防控情況下,場館依然在限流,社會依然很謹慎。也正因如此,上門課依然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延展閱讀:

體育教育機構紛紛推出的上門課,如何做成一項長期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