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前言: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成為徐悲鴻藝術生涯一個至關重要的機遇。在康有為的影響與指導下,徐悲鴻書法改走碑學之路,開闊了視野,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但徐悲鴻又充分自信,致力於漢隸、大小篆及甲骨文,復對二王、蘇軾、傅山諸家頗多涉獵,雖師從於康有為,但他的書法找不到康有為的影子,自動求變,猶為可貴。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徐悲鴻的書法是一種純粹自然的記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徐悲鴻的書法究竟怎麼樣?老一輩的書法大師講究“書畫一體”,徐悲鴻雖然擅長的是繪畫,但其書法也有非常棒的造詣。他的書法在創作之前並不需要經過刻意的規劃,更像是一種純粹自然的記錄。徐悲鴻本人或許並沒有想要成為書法家,他的書法更像是一種藝術感情的載體。

徐悲鴻這種感情載體的書法是好是壞,只能靠後人來評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徐悲鴻,江蘇宜興人。現代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結識了康有為,並崇尚其改良思想,並推崇“卑薄四王,推崇宋法,務精深華妙”之見解。曾寫過《中國畫改良論》,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補之,西畫之可採入者融之”的藝術主張。徐悲鴻既是一位中西全能的畫家,更是一位出色的美術教育家。在中國畫教育中,他主張寫實的學院觀念,並以素描為造型基礎,對中國畫進行改造。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徐悲鴻的書法風骨開張、運筆連貫、筆法俊朗、古拙天真

他的書法造詣很高,之所以常常被人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曾經得到康有為的指點,作行書喜用中鋒,結體漫不經意,有種稚拙的兒童體的韻致。書學方面,徐悲鴻在臨摹北碑的基礎上又先後摹寫了倪元璐、王鐸、傅山等人的書法,逐漸形成了自己風骨開張、運筆連貫、筆法俊朗、古拙天真的個人風格。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徐悲鴻21歲在上海結識康有為後,便以康氏為師研習書法,從此走上以漢魏六朝書法為基礎的書學道路。他有幸遍覽了康氏所藏的全部碑版,在康氏的指導下摹寫《經石峪》、《龍顏碑》、《張猛龍碑》、《石門銘》數遍,書藝得以精進。悲鴻先生不拘於法乃為至法

,很多學書法的人都知道,在書法實踐能悟出箇中玄機恐不多見。徐悲鴻早年拜康有為門下,按理應該明顯留下康有為的碑風痕跡,好像完全沒有。這就是徐悲鴻,一個善於獨立思考,意從己出的大師作風。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徐悲鴻的人格精神意義的價值所在。

徐悲鴻,一個善於獨立思考,意從己出的大師

有些現代人習字,來路與老師差不多路數,如出一轍,終不能從老師的影子中走出,因此一生成就平平,徐悲鴻習書之路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古人說的不無道理。徐悲鴻的書法,稚拙天真,不加矯飾而意韻渾然,氣象雄強,洞達含蓄之美。線條質樸厚實,用筆揮灑率真,追求超逸,剛柔相濟。結體自然,收放自如,遒勁茂密。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康有為被稱為近兩百年影響中國書法史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

康有為,人們想到更多的是維新變法,康有為被稱為近兩百年影響中國書法史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提出“尚碑”“崇碑”的思想,打開了碑學書法發展的大門,堪稱一代大師。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康有為在書法上的一些思想影響到了徐悲鴻,通過對徐悲鴻書法作品的對比,可以發現其書法風格並沒有太大的束縛,

康有為本身也是一個不太喜歡遵守法度的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徐悲鴻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因為的他的主要職業是繪畫,而不是書法,但其本身書法成就卻不容忽視。在書法方面一向強調“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徐悲鴻能夠走出自己的書法路數,難能可貴,是所有致力於此道者都應該學習的榜樣。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徐悲鴻的書法總體給人一種稚拙天真、不加矯飾的自然之感

徐悲鴻的書法總體給人一種稚拙天真、不加矯飾的自然之感。從其書法線條上可以看出一種剛柔相濟、收放自如的灑脫。欣賞徐悲鴻的字,給人一種不僅僅是欣賞純粹書法的感覺,更像是在欣賞一件藝術品。徐悲鴻本身又是畫家的身份,欣賞他的書法又像是在欣賞精美的畫作。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結語: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基石,是我們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們不二的文化符號。練好書法,是作為一箇中國人的必修課,在練習書法的同時,我們應該琢磨的是如何作出最精采的自己?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書法就是修行,成功的書法作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寫出來的,而是經過日積月累的學習琢磨,隨歲月閱歷的增加,對人生解讀愈加透徹,人書俱老,這時才能寫出更成熟的作品。

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徐悲鴻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對於書法的學習,讓我想起莊子裡面“庖丁解牛”的故事,技進乎道,方能遊刃有餘,書法教學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習書法是有一套正確的學習方法,再加上類似禪宗頓悟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達到明白道理,迅速提升。書法在魏晉,唐宋其實已達到巔峰,古代大師為我們提供一整套學習方法,這是無可質疑的,沒有紮實的傳統空談創新,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書法學習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