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讀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作品原文

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讀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白話譯文

東方的天空剛剛破曉,但不要說你是最早來這裡的人。我們遍踏了青山仍正當年華,風景只有這裡最好。

會昌城外的高高山峰,它的氣勢一直連接著東海。戰士們眺望著指點南粵,那邊更加鬱鬱蔥蔥。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讀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創作背景

1933年夏蔣介石親自策劃了第五次“圍剿”,採取了步步為營和堡壘政策。從1933年9月開始對中央蘇區實行第五次“圍剿”。

在內部,從1931年起,毛澤東就受到王明為首的左傾路線的排擠,毛澤東名義上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主席,但沒有什麼實權。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讀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第五次反“圍剿”由於以博古為代表的中央臨時政府推行“左”傾政治策略和軍事策略,在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下,提倡所謂 “陣地戰、消耗戰”來對抗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結果第五次反“圍剿”節節失利,中央蘇區的面積被大大壓縮,在此情形下,中央紅軍於1934年10月離開中央蘇區,開始了著名的長征。

這首詞作於1934年7月,毛澤東在會昌登山後所作。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讀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作品賞析

毛澤東的這首詞寫於長征即將開始之際。《清平樂·會昌》寫作背景詩人自己曾在1958年12月21日批註此詩時寫道:“1934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鬱悶的,這一首《清平樂》如前面那首《菩薩蠻》(按即《菩薩蠻·黃鶴樓》)一樣,表露了同一心境。”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讀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詞的上闕:“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全詞一開始寫的是破曉時分,作者與眾人地起登上會昌山,在《增廣昔時賢文》中有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這裡化用《增廣昔時賢文》中的成句,用來警策自己和他的同志,要加倍努力,不能有絲毫懈怠。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讀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第三句“踏遍青山”“登山則情滿於山”作者自從投身革命走過了多少青山:從湖南到廣東,從廣東又到湖南江西,又從江西轉戰到福建、廣東,再轉戰江西。一路踏遍了多少青山。

“人未老”作者當時已年屆40歲,但他依然激情四射。人老不老主要在於精神。

第四句“風景這邊獨好”,表面上看,這裡是在讚美風景,其實內裡表達了對這片戰鬥過八年的熱土的無限眷戀,和依依不捨之情。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讀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詞的下闋:“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應該是承接上闋的“風景這邊獨好”,是這一句的細化詮釋:腳下的會昌山綿延到了福建浙江。我查了一下地圖,在會昌山不可能看到廣東,中間還隔了一個尋烏。後面兩句應該是說:從贛南一直到廣東都是群山連綿。這裡面應該有深意。

毛澤東在當時情況下,這首詞寫得如此激情豪邁。讀過之後,你有什麼感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