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血脈》: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

《共和國血脈》: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


文/番茄女王

2019年,大家看電視劇已經有N+N種方式了,手機視頻、手機投屏、投影儀盒子、電腦,最後才是電視機,彩色、杜比音效、倍速選擇、藍光畫面,各種效果應有盡有。科技的更新創造了無限可能,電視劇本身也經歷了各種變革,劇本的突破、畫面的特效處理等等,雖不及科技的更新速度,但電視劇是文學的創作,與人的智慧密不可分,每一次小小的嘗試都是一次大的改變。獻禮劇這種特殊的劇種也面臨著文藝創新。


《共和國血脈》: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

《共和國血脈》: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


獻禮劇給人的固化印象是主旋律、為獻禮而獻禮、歌頌偉人、重現戰爭,基本沒有太多的文學基因和藝術美感,題材的選擇多有侷限性,觀眾審美疲勞。《共和國血脈》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週年的獻禮劇,另闢蹊徑,從石油工業建設的獨特角度入手,全面還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某師部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石油工程第一師的過程,展現了中國軍人和新中國石油工業的建設者的“石油精神。


《共和國血脈》: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



《共和國血脈》: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


以鋼刀連為代表的解放軍戰士們從小小的玉門石油人做起,開啟了漫長的石油師長征之路,卸下衝鋒陷陣的槍支彈藥,拿起鑽井的專業器具,同樣是為了響應祖國的召喚,鋼刀連的兄弟們憑著堅定的信念和艱苦奮鬥的堅持,為共和國尋找“血脈”。《共和國血脈》圍繞著石油開發這個新式主題,迴歸生產和生活,塑造了新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風貌。


《共和國血脈》: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


《共和國血脈》: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


《共和國血脈》開創了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每一個人物都被賦予了時代的烙印和情感的寄予。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不敢言的苦衷,《共和國血脈》介於封建思想與新思想的碰撞,軍人階級與工人階級的矛盾碰撞,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針鋒相對。劇情並非單一的弘揚國魂,而是通過解放軍從冷酷的敵我戰場轉到艱苦採油的作業戰場,從至高無上的軍人轉為向工人拜師學藝,一個又一個寫實的石油開採故事,石油開採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感人至深。

《共和國血脈》: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


《共和國血脈》: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


以石興國、許茹、周遠、唐娜為代表的解放軍人代表了四種類型的青年,他們有遠大的報復,滿腔的奮鬥熱情,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性,他們有著正直的人品,過硬的技能和技術,更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以劉大勇為代表的工人階級有著純真的熱心腸,豐富的採油經驗,但對解放軍轉師心存敵意,擔心解放軍搶自己的鐵飯碗,導致工人階級與解放軍戰士們的互相排斥。而以梅大妮為代表的農村姑娘,完全帶著封建的思想強行進入解放軍的隊伍,逐漸融入到解放軍的生活中,慢慢改變封建的意識。

《共和國血脈》: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


《共和國血脈》:獻禮劇的文藝創新之路


以情動人,以理動人。《共和國血脈》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劇情片,以接地氣的講述方式,將主旋律劇打造得有看點、有情義、有深度。獻禮劇不再拘泥於形式,文藝創新不再是奢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