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亞太區總裁:未尋求與他行合併,中國員工持續擴容

日前,瑞銀集團公佈業績報告,2020年第三季度實現淨利潤21億美元,其中第三季度稅前利潤為26億美元,同比增長92%,創下該集團10年來第三季度稅前利潤的最高水平。

這一增速與新冠疫情下的經濟衰退形成了強烈對比。不過,除了瑞銀,美國的五大銀行在三季度都交出了亮眼的財報,同時,撥備計提大幅下降。

由於瑞銀資本金充裕,而經濟衰退時往往是逆勢併購的好時機,此前也傳出瑞銀或與瑞士信貸(下稱“瑞信”)、德銀合併的消息。

如今,疫情對金融機構的衝擊是否已經過去?資本金相當充裕的瑞銀是否會尋求併購對象?瑞銀的中國戰略又如何?

對此,瑞銀亞太區總裁許健洲(Edmund Koh)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疫情背景下,很多產業會經歷併購重組,例如酒店、醫療保健行業等。許健洲的回應也和瑞銀主席魏柏昂(Axel Weber)一樣,即“我們並沒有在尋求‘新娘’(We’re not looking for a bride)”。也有分析認為,兩間瑞士銀行合併的難度甚高,各地監管機構有很多要求,包括反壟斷條款等。

此事一度受到中國市場關注,也是因為瑞銀和瑞信都已分別在2018年和2020年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將在華合資券商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若全球集團層面出現變化,是否會影響中國相關實體的展業情況?談及中國業務,許建洲表示,亞太區今年的業務表現非常強勁。上半年稅前利潤為13億美元,同比增長86%,對瑞銀集團的貢獻達30%,三季度的貢獻度也達到了28%,為所有地區中最高。其中,大中華區表現突出,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貢獻度約佔三分之一。

“未來這一地區(亞洲)的增長還會加速,該地區不斷出現更多新億萬富翁,還有眾多亞洲獨角獸都在這裡崛起。”他稱。同時,隨著中國推進金融開放進程,目前瑞銀已經在中國擁有了全牌照的控股券商瑞銀證券、瑞銀資管、瑞銀期貨等,“我們的中國員工數已經翻倍,仍在招聘一些高級別的資深人員。”

瑞銀對中國內地的合資券商實現控股已接近兩年,內地業務的重要性愈發突出。此前,瑞銀證券成為首家為科創板IPO提供保薦業務的外資投行,突破了“跟投”的合規、資本金等限制,是科創板公司昊海生科IPO唯一的保薦機構,此後還保薦了前沿生物。

同時,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也是瑞銀投行業務的重點之一。6月上市的京東、網易均由瑞銀保薦。許健洲此前對記者表示,預計“迴歸”的趨勢將持續,並將吸引更多國際資金進入香港。

他還提及,相比新加坡和中國香港,“沒有看到高於往常的資金流入新加坡,中國香港的資金流入速度目前有所放緩,但隨著外部不確定性逐步消除、信心重塑,資金重新流入將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