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匯聚磅礴力量·決勝脫貧攻堅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思南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見聞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凌晨1點,貴州省思南縣大河壩鎮桃子椏村村委會的燈依舊亮著,駐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符青峰與隊員們討論脫貧邊緣戶年終增收問題,今年村裡計劃拿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吸納貧困村民就近務工,確保貧困村民穩定脫貧。

越是到收官時刻,越不能鬆懈,越要擼起袖子加油幹,脫貧攻堅路上不讓一個人落下,一個不能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符青峰說。此夜,桃子椏村未眠!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脫貧攻堅路上,一個不能少!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思南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克服疫情、災情影響,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發起總攻,凝心聚力,奮力撕掉“絕對貧困”標籤,脫貧攻堅之偉大戰役已經勝利在望!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在甕溪鎮場井村,圍繞“怎麼扶”的問題駐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進行了精準落實,今年初,場井村駐村工作隊深入各家各戶開展脫貧調研,因戶因人量身制定脫貧摘帽措施、穩定增收方案,結合場井村實際,研究確定了黃牛養殖、臍橙種植、家禽飼養等脫貧產業,確保未脫貧戶如期脫貧、已脫貧戶穩定增收不返貧!

“貧困戶黃茂剛腿傷落下了後遺症,勞動能力不足,今年有返貧風險,我提議提高黃茂剛一家低保標準”,“彭貴明一家缺乏產業啟動資金,我準備資助他購買兩頭小豬,彭貴明一家今年脫貧就沒問題了”,共產黨人最講認真,像這樣的脫貧研判會場井村每週六都會準時召開,按照戶戶過關,戶戶研判的要求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討論,精準查找“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的不足,統籌推進全村脫貧攻堅工作。

“精準聚焦“兩不愁、三保障”,通過每週研判找差距補短板,每名幫扶幹部都能更加清楚結對幫扶人口情況,同時也便於我們按症抓藥,逐一整改銷號,如期況兌現全村按標準脫貧承諾”,場井村駐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長吳盛說。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今年以來,思南各地廣泛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大調研行動,精準聚焦脫貧,打好抗疫脫貧兩場戰役,兩手硬換來兩手贏,廣大駐村幹部與時間賽跑,強基礎補弱項,安全用水、住房改造全面達標,醫療保障全面達標;疫情務工受阻,勞務合作服務站開到廣東,返崗“專車”發往深圳、中山、肇慶、江門,窂窂穩住貧困群眾增收就業基本盤;疫情農業受阻,農技專家進村手把手指導農戶改種搶種春耕春播爭農時,山區群眾秋收滿倉增收有保障……!

在甕溪鎮場井村駐村幹部劉韻的電腦裡,存放著一張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分佈圖,從2019年派駐場井村伊始,劉韻就在村支書羅福恆的幫助下開始著手繪製這張地圖,按圖索驥,深入走訪所包片村民,創造性地用地圖標註村民脫貧信息,一個月下來,所包片區村民信息就被劉韻瞭然於胸。

“通過地圖,我可以一圖掌握全組貧困戶信息,未脫貧的、有返貧風險的一目瞭然”,說起脫貧,這位年經的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很是自信,儼然老兵本色!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劉韻這個年輕幹部不錯,誰家的水管需要修理、誰家的老人需要就醫、誰家的孩子在上學,全組沒有他不知道的,有什麼需要,他總是隨叫隨到”,在村民羅大周的眼裡,駐村幹部劉韻是個熱心人,他把村民的需求標記在地圖上,更是記在心裡。

為幫助貧困村脫貧,縣裡派駐縣融媒體中心幫扶場井村,村裡道路損壞了,縣融媒體中心駐村、幫扶幹部們與村民一起赤膊上陣幹起了水泥工,攪沙鋪石修路。村道路面髒了,駐村幹部們又組成衛生先鋒隊,與村民們一起清掃,幹群同心,大家把自己融進了群眾心裡,在駐村幹部的幫扶下,如今的場井村煥然一新,家家喝上了自來水,入戶路通到家門口,全村百餘戶貧困戶全面脫貧。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泥溪村是思南縣大河壩鎮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一度超過30%,縣人社局派駐劉禮彪到泥溪村任第一書記。今年初,在劉禮彪的幫助下,村裡引進貴陽雞苗,建造標準化養殖大棚發展起了林下養雞,通過固定分紅、務工等方式,讓全村貧困戶都能受益。目前,泥溪村全村300多名貧困人口脫貧,人均收入達5000元以上,村民們還紛紛建起了小洋樓,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盡銳出戰,敢叫日月換新天!今年來,思南繼續守好派駐黨員幹部駐村幫扶“主陣地”,壓實派駐幹部責任鏈,構建縣、鄉(鎮)、村三級責任體系,在決勝脫貧攻堅最後階段,全級各級各部門除保障日常工作運轉外,其餘全部幹部下沉一線開展結對幫扶,真正做到盡銳出戰、戰必勝!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在鸚鵡溪鎮翟家壩村,連綿不絕的茶山鬱鬱蔥蔥,今年,翟家壩村的茶葉賣到了江蘇常熟,採茶純收入達到20多萬元。而在幾年前,勤勞的翟家壩人在這片山地上種植玉米、紅薯、洋芋,一年下來,收入也就幾千元,食不果腹,翟家壩是思南縣深度貧困村。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思南是農業縣,如何推動農產業發展是帶動農民致富的關鍵,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把優沃的土地資源變成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銀山,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這考驗著思南各級領導的脫貧智慧。

“在廣大農村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農村要富起來,必須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做文章,轉變傳統生產經營方式”,很快投資400萬元的浙江安吉“白葉一號”千畝白茶示範基地在翟家壩村啟動,今年基地還與貴州品界公司簽訂了50年的銷售合同,翟家壩的茶葉越來越暢銷。基地吸納了貧困戶就業40多人,每年平均務工工資可達10000餘元,村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產業扶貧是貧困群眾脫貧的加速器,更是穩定器,思南始終把做實做優做強農特產品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載體。2014年來,思南全縣累計完成產業結構調整30.17萬畝,發展生態茶18.7萬畝、優質水果10.21萬畝、中藥材10.31萬畝、油茶6.5萬畝。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前不久,思南縣召開2020年第四次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鼓勵全縣上下要緊盯最困難群體、最突出問題、最薄弱環節,為啃下最後的硬骨頭不懈努力。決戰決勝,同步小康,全縣幹部群眾正擂鼓催陣,為攻克最後貧困堡壘,鏖戰正酣。

在文家鎮大坪村,駐村工作隊正按照“3+1”核心指標逐戶摸排,全力查找脫貧不足,確保問題短板真改實改。收入在達標線邊緣的貧困戶“扶上馬”後如何再“送一程”?還沒達到脫貧標準的極貧戶,要採取哪些措施幫扶?針對這些情況,思南縣已展開全面督戰,確保不漏一戶、不掉一人。

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一個個貧困“堡壘”正在被攻破,一項項脫貧短板正逐一補齊,思南大地一片生機勃勃,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畫卷在烏江河畔正徐徐展開!(黎之義)

總策劃:楊秀初

審 核:廖萬蓉

責任編輯: 鄧 婕

一個不能少!思南決戰決勝只爭朝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