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音樂、武術,我身邊的中國文化是咋樣的?傳統文化並不遙遠

今天看到了一個問題叫做:“你能想起多少中國傳統文化?”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很多,但都是從歷史上背書的,雖然看起來多少很專業,但看這些回答讓人感覺到傳統文化似乎真是古人的事了。

本文試圖從身邊的傳統文化活動切入,來為大家“測量”一下傳統文化和我們的距離,大家可作側面參考,以管窺豹,以小見大,看看是不是你所認知的樣子。

詩詞、音樂、武術,我身邊的中國文化是咋樣的?傳統文化並不遙遠

文化的輪廓

一、儒釋道。

發源於中國的兩大哲學體系是儒學和道學,佛家雖然是後來傳入,但早已融入中國的民族基因,也是傳統文化的一方面。

  • 貴州省儒學研究會的一位老師,藝名曰“不可”,他就對儒釋道頗有研究,我很榮幸能夠有機會聆聽他講道家《逍遙遊》,歷時兩年競未講完,每一個字都能夠追溯道家思想的形成,非常精彩。他們能完整背誦《逍遙遊》全篇、《大學》全篇、《齊物論》全篇,像260來字的《心經》便不值一提,《金剛經》這種也能背誦,幾位老師曾催我背誦相關篇目,我一看頭都大了,自己像是一無所知的青蛙一樣,只能“坐井觀天”。
詩詞、音樂、武術,我身邊的中國文化是咋樣的?傳統文化並不遙遠

佛陀

  • 又如張新民老師,他是貴州大學學術領頭人,對儒釋道的研究更加深厚,他主持的《原道》等刊物一直是學術界權威傳統文化讀物,個人成就非凡。每次聽他講課都有不少收穫,他談到六祖與五祖的故事時,也是精彩絕倫,感覺整個人的境界,竟也有超凡入聖的錯覺。只可惜聽完之後,我又回到現實之中,重返無知狀態了。
  • 與張新民老師一道的,還有貴州大學黃誠老師,他普通話很好,講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時,也是趣味橫生,他從佛家的偈語為切入點,探討各種層次的境界,讓人不知不覺中神往起來,好像自己也是見性成佛的人,就差出家為僧了。
詩詞、音樂、武術,我身邊的中國文化是咋樣的?傳統文化並不遙遠

老子像

  • 吳若海老師也是“很雜”,他對中西方音樂都有自己的心得,而講到《道德經》的時候,倒背如流。光是從本體論的角度,探討《道德經》的本體,也夠他專門搞一系列課程的了。最關鍵的是能夠將道家精神剖析個底朝天,引人入勝,很講究的。

至於儒家的論述,也是頗有見地的,入仕與出仕、仁義禮智信等,泛泛而談便都覺是淺層次的了。諸位老師曾以“黔山會講”方式,從中觀、中庸、中道等方面,深入探討,也是別開生面的。在真儒學與假儒學之間的對比,在孔子、孟子、程朱理學、王陽明等往聖的學說上求索,總能打開聽眾的眼界。

二、傳統詩詞。

這個大家更不陌生,但凡念過書的人,都知道詩詞。現在中國詩詞大會搞得如火如荼,幾乎是全民詩詞熱了,像武亦姝這些佼佼者也是家喻戶曉的。這個實際上就是傳統詩詞的發展,2017年中央出臺的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意見,成了多地發展傳統文化的指引性、剛領性文件,裡面概括了傳統文化的大框架,我們今天討論的這個問題所涉及的所有傳統文化領域,都被文件提到。

我注意到,裡面就明確提出要發展傳統詩詞。

詩詞、音樂、武術,我身邊的中國文化是咋樣的?傳統文化並不遙遠

杭州外賣小哥。曾奪冠第三屆中國詩詞大會

傳統詩詞是個什麼概念呢?很多人都解讀為古詩詞,或稱古典詩詞,這是相對於新詩而言的,新詩是用白話文來寫,而詩詞是偏文言文了。但是這種稱呼並不恰當,因為今天仍然也有很多人寫詩詞,今天的詩詞不能稱為“古”,用“傳統詩詞”這個名稱極為恰當。

談及傳統詩詞,自然要追溯到《詩經》之前了,從“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到現在,傳統詩詞發展了幾千年,並在每個朝代都呈現不同的形式,有著不同的高度,唐詩宋詞就曾是兩個高峰,在音韻上、節奏上、境界上都有質的跨越

我們剛才談到的吳若海先生,對傳統詩詞也是很有研究,某次聽他給小學生講詩詞,李白杜甫白居易,唐詩宋詞和元曲,精彩絕倫,頭頭是道,和學校裡面學到的不是一個層次。他從小學(古代的小學和今天的小學不是一個概念)、經史子集等各個角度,剖析作者生平、創作背景,收放自如,讓人大開眼界。《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等,都是傳統詩詞學習的必備入門課程,大概是對此有所研究,吳若海先生才講得那麼生動吧,同學們都聽入迷了,在一旁的家長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

詩詞、音樂、武術,我身邊的中國文化是咋樣的?傳統文化並不遙遠

斗酒詩百篇的李白

當然,吳若海先生在生活上更加隨性,喝酒按頓算,不知道超過李白多少了。每每喝斷片了,勸都勸不住,為戒酒專門請教過高人,寺廟高僧、儒學高人、道家朋友,到處尋求戒酒秘法,然而都是多餘,戒不戒酒全憑各人內心。他自己想喝,甭說朋友,就是家人也沒有辦法,酒癮發了,被關在自家屋子裡面,他竟然翻窗戶出去喝,你讓我怎麼說呢?喝酒之後詩興大發,論背詩也是倒背如流,論寫詩所有人都寫不過他。這幾年我們辦有《黔中詩詞》微刊,幾乎每期都有收錄他的作品,有意者或可參考參考。

然而控制不住自己,終究是不好的,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啊,據說好幾次送醫院了,阿彌陀佛!某次在某機關單位講唐詩宋詞,座無虛席,然而老先生暈乎暈乎的,講到口渴了,讓大家中場休息,他走下講臺,拉著我去外面瞎逛,終於開口問我:“帶錢沒?”我愣住了,心想一位詩詞大家,竟然問我要錢,豈不是讓我多了一份談資?我問他需要多少,結果就是十多塊,當即在旁邊的小賣部買了一瓶二哥頭,拿到講臺上,然後開始普及酒和詩詞的關係,說著說著就喝醉了,打起呼嚕來,臺下觀眾無不驚呆。全中國這樣搞講座的,恐怕僅此一位。

詩詞、音樂、武術,我身邊的中國文化是咋樣的?傳統文化並不遙遠

除了以上所述,有一個群體對傳統詩詞再熟悉不過,那就是各地詩詞組織,詩詞學會幾乎是每個縣都有,有的地方還有鄉鎮級別的詩詞學會。這些組織就是傳說中,散落於民間詩詞專業機構了,他們寫詩對詩,經常開展詩詞雅集,時不時還研討研討,對傳統詩詞的傳承和發展是起到了紐帶作用的。

三、傳統武術。

貴州省黔中書院有一位老師,名曰孫達,是大成拳研究會西南分會負責人,大成拳是內家功法,講究天人合一的體悟,每每站樁一連數日,常發出高深感悟,讓人茅塞頓開。幾位老師讓我跟著站,半個小時就趴下了,我自知不是傳說中萬中無一的絕世高手,這種事說到底還是要看天分的。我只能站在一旁默默佩服跟他一起學習的幾位學生,他們要跟孫大老師學習一輩子,這樣的發心需要極大定力,我是做不到。

另一位老師阿龍是貴州省太極拳研究會負責人之一,他們在貴州省太極山莊有一個場地,時常免費教人打太極,老師們切磋武藝的時候,相互推手,手法步法嫻熟,各種招式都很巧妙。被世俗纏繞的我,不學無術,始終靜不下心來,徒有羨魚情了。不過,在太極山莊聽了近20次傳統文化的公益講座,也是獲益匪淺。傳統武術能夠融入儒釋道精神,大概也只有中國人才做得到。

詩詞、音樂、武術,我身邊的中國文化是咋樣的?傳統文化並不遙遠

太極拳演練

四、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單單就中國固有的音樂而言,就有古琴,古代與此有關的文化傳說便數不勝數,《高山流水》《廣陵散》這些都是較為高雅的名曲,高漸離就曾為荊軻彈奏知音之曲,那個調子“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催人淚下,感人肺腑。

古琴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貴州省古琴學會的老師吳若傑先生,是古琴方面的高手,他們的桐和琴社已經出了好幾張古琴專輯。好幾次我想找他學一下古琴,因為把控不好自己的學習時間,便沒好意思開口。吳若傑先生的古琴和吉他也能夠結合,某次聽他與吉他手對彈,古典與現代的融合,確實別有一番風味。

吳若傑先生先後在貴陽孔學堂、大覺精舍等單位開展了古琴音樂賞析會,多次談及他的老師衛家理先生,對我來說都是大神級別的人物了。我聽過他們彈奏的《春江花月夜》《漁樵問答》《高山流水》等曲目,以及他們取題《詩經》,自創編曲的很多調子,再過一陣,取得同意之後,我打算把他們的古琴曲在平臺與大家分享,讓大家也感受感受

詩詞、音樂、武術,我身邊的中國文化是咋樣的?傳統文化並不遙遠

古琴

結尾:以上也只是身邊與傳統文化有關的一些事蹟,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這個民族獨立於世界之林的深厚土壤。除了這些,譬如傳統醫學、茶道等等,不一而足,說都說不完。所以說,傳統文化實際上離我們並不遠,甚至於就是零距離,只是我們對它缺乏必要的認知罷了。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傳統文化大餐,貫穿了衣食住行、為人處世、生老病死等方方面面,不一定是“為往聖繼絕學”,豐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修養也是很有必要的,

讓我們一起共勉吧。

作者:咕嚕八

申明:本文由“傳統文化咕嚕八”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