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的時代,“道”和“術”哪個對我們更有用?

“道”是根本、是規則,“術”是技巧、是方法。例如寫自媒體的運營,“道”就是自媒體內容質量的本身,而“術”是“教你如何三天粉絲100萬”,“怎樣把排名靠前的文章變成自己的內容”,“如何節選電影片段獲得粉絲流量”,等,而這些教“術”的文章一般閱讀量真的都不錯。但是“術”不能長久,特別是一看就會的“術”,因為沒有門檻,也就是技術含量,很快“套路”就普及了,所以“術”就失靈了。

急功近利的時代,“道”和“術”哪個對我們更有用?

道與術

”有道者必定有術,有術者未必有道“。“術”是“道”的在外體現之一,而“道”卻不是“術”的必要條件。“術”的特點是短期能學會,能見效,看的見的形式和方法。這與人的現實和急功近利的劣根性不謀而合,古今中外人性都有這種劣根性,只是當前這個時代表現的更突出和直接一些,因此大多數人選擇重術不重道。凡事唯結果論,“不論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當前網紅、虛擬幣、金融理財的興起就是有力的佐證。炒作虛擬幣的“術”都很高,把“空氣”賣出了天價,不得不承認這種“忽悠術”的高超,但是終究沒有價值這個“道”在裡面,所以總歸是要不斷崩塌和暴雷的。

從現在國學和道學的發展來看,好像如火如荼,三歲書法,五歲書法,各種醜書,怪書,五天成為易學大師,三天開悟,一天用風水改變自己財運等層出不窮,大家都希望最快的時間,最小的代價馬上得到最大的果報,有多少每天關注自己的“德行”,能堅持天天“悟道”,真正的去實修和參悟“道”的真實意。既然沒有花時間精力去"行德悟道",又怎麼可能“得道”呢,只能求“術”,再說"術"也需要"道"的修行來支持才能得以應驗,就算是一時應驗,也可能撞到了邪術,走到了歧途。很多人因“術”而紅,比如“大師”王林,但是無法長久,這叫“有術而無道天必譴之!“

急功近利的時代,“道”和“術”哪個對我們更有用?

“大師”王林表演空手抓蛇和李亞鵬合影

那什麼叫“有道者必然有術”呢?歷史上的范蠡又稱陶朱公,被人稱為商聖。范蠡是幫越王勾踐復國的第一功臣,但是復國以後他就隱居了,先到齊國,只用了三年時間就白手起家成了千萬富翁,估計相當於現在100億以上身價吧,齊國見他是個人才就請他擔任相國,他覺得從平民百姓三年時間又是相國又是首富,這隻怕要惹禍,所以他辭去了相國的職務,把錢也分給朋友和老鄉,然後到了定陶,沒過幾年通過經商又成了鉅富,他再一次散盡家財,幾年以後他重新成了首富,最後又把財富分給別人了。歷史上稱為”三致千金,三散千金“。他的“道”是什麼呢?比如他提出“逐十一之利”就是薄利多銷,現在聽起來覺得不稀奇,可他是2500年前提出的,而且現在一直有效,3年就上市的拼多多不就是這個策略嗎?當然還有他懂得《道德經》裡的“功成身退天之道”,馬雲也懂這個“道”,所以辭職了。相比起來黃光裕、王健林就差一點了。因為范蠡有“道”所以不管他是作為越王勾踐的謀士,還是齊國的相國,或者作為一個三次白手起家的商人,他都有各種“術”來實現目標。

急功近利的時代,“道”和“術”哪個對我們更有用?

道為1,術為0,術有無數種而道只有唯一性。就像1後面可以跟無數個0,成為無窮大的數,因此術是學不完的,通過“窮術”來認識“道”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無窮大,只能說“術”能幫助我們認識“道”,而掌握了“道”,就像得到前面的1,只需要不斷加加0就能演變無窮多的術。相反如果只有術而沒有道,就是0、00、000……看起來變化多端,數字龐大,其實再多個0還是等於0。這是不是有點像資產的泡沫?看起來天文數字,動輒百億、千億,但是前面是不是有1呢?最近千股跌停,導致一個個崩潰的不就是1沒做好,只想著加0嗎?再多位0最後還是歸為0,只有做好前面的1,後面的0才有價值,對於企業來說,1就是你對別人,對社會,對人類,甚至對整個地球提供了怎樣的價值,提供了價值就符合“道”,符合了"道",前面的1就有了,再增加任何的0都是有意義的數字了。否則即使千億、萬億的估值到頭來一樣會灰飛煙滅!

本文為向舜麟原創,轉載註明出處。修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