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之眼》整本書閱讀指導課學習體會

作者:張繼鋒老師

聽王文麗老師《兔之眼》整本書閱讀指導課是一種美的享受。這種享受來自於課堂上一次次巧設的疑問,一場場思維的碰撞,一縷縷情感的陶冶。聽完這節課,我不禁有了立刻閱讀《兔之眼》的衝動。王老師的這節課,學生的收穫是全方位的,既有對整本書內容的初步瞭解,又有閱讀興趣的培養;既有思維的發展,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有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又有閱讀方法的汲取。那麼,王老師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我認為是做到了一個“基礎”和“三個統一”。

一、所謂一個“基礎”,即整本書閱讀指導課,教師對整本書的深入解讀、宏觀把握是基礎。王老師課堂中人物的推介、有趣的留白、討論的設計、文本的鏈接等教學內容渾然一體。這種教學內容創造性的組合、鏈接,架起了一座《兔之眼》書本內容與學生閱讀心理的橋樑,激發了學生閱讀渴望。要做到這些,如果沒有老師對書籍的深入解讀,是難以實現的。因此,通過這節課,我體會到教師對整本書的深入解讀、宏觀把握是上好整本書閱讀指導課的基礎。只有這樣,教師才清楚的知道,閱讀指導課要把學生帶到哪裡去,怎樣確保把他們帶到那裡。

二、所謂“三統一”,即整本書閱讀指導課要做到“激趣與內容感知統一”、“激趣與思維發展統一”、“激趣與情感陶冶統一”。激趣是課堂主旋律,而這個旋律要激昂動聽就必須要與內容感知、思維發展、情感陶冶相協調。

1. 整本書閱讀指導課要做到激趣與內容的感知統一。《兔之眼》這節課,王老師在板書上留下一個個問號,這樣巧設的留白,激發了學生閱讀《兔之眼》的渴望。王老師最善於運用的策略就是“猜”字訣。從課堂伊始,王老師就讓學生“猜猜這本書講什麼呢”,到課堂結束“其他孩子與老師故事怎樣呢”,“猜一猜”的閱讀策略貫穿整節課。例如,在介紹“鐵三”這個人物時,老師出示書中幾幅插圖,然後問:“這些是怎樣的孩子?”在學生七嘴八舌猜測中,可憐的“鐵三”形象走入學生心中。老師趁機介紹鐵三是一個生活在垃圾場的孩子,接著鼓勵學生提問。有學生問:“鐵三為什麼居住在垃圾場?”這時老師在黑板上板書問號,引導學生到書中看一看。再如,在猜測“小谷老師接下來會做什麼”時,學生猜測之後,老師出示書中文段,讓學生閱讀。這樣的設計,就把激趣與瞭解書中人物、情節等內容有機統一起來了。

2.整本書閱讀指導課要做到激趣與思維發展統一。用“猜一猜”的方法,預測書中人物命運、故事情節發展。學生在放開想象、大膽預測中,想象能力、推理能力都在潛滋暗長。剛開始上課,這班學生還比較拘謹,思維閉塞,可是課堂推進到中程時,學生思維有了變化。“小谷老師遭遇鐵三推倒事件、丈夫扎心回話之後,接下來會怎麼做?”這時,學生顯然思維放開了。“請教別人、換位思考、與學生溝通、家訪”等等猜測紛至沓來。一次次猜測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生長,思維打開了,勇於表達了。學生在王老師課堂上慢慢“生長”。

3. 整本書閱讀指導課要做到激趣與情感的陶冶統一。在一次次猜測中,鐵三的境遇學生了解了。小谷老師用心陪伴鐵三成長、誠心對待美奈子的形象逐漸在學生腦海中清晰了。王老師讓學生討論“孩子的表現為什麼與家長不一樣”。學生在討論中,明白了小谷老師深深影響了他們,教育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相信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會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品性會得到涵養。這不正是語文教育所要達到的效果嗎?

這節課中,王老師對閱讀方法進行了有機滲透,如閱讀不僅僅是關注情節,而是要思考,學會關照自己的生活等。通過一本書的閱讀指導,讓學生習得閱讀方法,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這是更高的課堂境界。


《兔之眼》整本書閱讀指導課學習體會

王文麗老師課程實錄

我認為要上好整本書閱讀指導課,就要做到一個“基礎”和三個“統一”。我會在整本書閱讀指導中,研讀整本書,根據書籍特點有效提取教學內容,系統設計教學過程,不僅讓學生對書籍內容有所瞭解,還要讓他們思維得到提升,情感得到薰陶,能力得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