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世界500強企業並不是特別多,為什麼經濟依舊那麼發達?

世界經濟在過去的一百年裡發展迅速,而且各國間的經濟發展變化也非常大。但是幾個主要經濟強國也出現了不小的變化。當年經濟上數一數二的英國和法國,逐漸的式微,而日本和德國經濟漸漸的走強。其中德國在歐洲三國中卻是表現做好的,而且即使兩次經過戰爭的摧殘,兩次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可是依然能夠成為歐洲經濟的領頭羊,遙遙的領先同為歐洲經濟三強的法國和英國。那麼德國究竟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明明世界500強企業總體差不多,但經濟實力卻相差那麼大?

德國世界500強企業並不是特別多,為什麼經濟依舊那麼發達?

在國際慣例中,比較兩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時候有多種指標和方法,其中一個比較方法就是比較兩個國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從而達到大致比較兩國經濟的目的。一般情況下,這種比較方式較為準確,結果不會相差太多。可是當這種比較方式用到德國身上的時候,卻是不準確了,因為單從德國和法國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進行比較的話,那麼就可以看出兩國間的經濟實力相差不大,可事實上,德國的經濟實力要比法國強大的多。

德國世界500強企業並不是特別多,為什麼經濟依舊那麼發達?

以2018年為例,去年德國GDP約為4萬億美元,位於世界第四名,僅次於美中日三國,而同時期的法國GDP只有2.78萬億美元,和印度的經濟總量差不多。那麼為什麼德國不在乎世界500強的數量,卻依然能夠經濟強勁?為什麼在各種金融危機時期,德國的經濟依然能夠保持較為穩定的發展?

德國世界500強企業並不是特別多,為什麼經濟依舊那麼發達?

其實能夠做到這一切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而且促成這些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國際公認的就是德國的民族性格比較嚴謹,工作認真,追求完美,所以就導致了德國的製造業很發達。不得不說,這條原因是有作用的,但是除此外,其它的一些措施才是德國經濟能夠長期強勁的主要原因。

德國世界500強企業並不是特別多,為什麼經濟依舊那麼發達?

比較典型的就是德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方法,在碰到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多數企業的應對措施就是裁員,裁員的規模由金融危機的影響程度來決定,尤其是美國的公司是典型的這類作風。可是同樣的情況在德國卻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法。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德國企業的應對措施是減少員工工作的時間。即通過縮短時間來降低工資,同時在危機期間對員工進行培訓和深造,這種方式被人們稱為"勞動力儲藏"。

德國世界500強企業並不是特別多,為什麼經濟依舊那麼發達?

在筆者看來,德國企業的做法無疑更加可取。不僅能夠給企業減負,還能對員工進行進一步的技能培訓,為將來經濟情形好轉時迅速發展儲備足夠的高質量人才。更重要的是,這些員工對於企業的認同感更強,而且更有利於通過長期的培訓形成高技能的員工。當然,德國成功的原因還有不少,但這個原因無疑佔有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