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早熟蒜:“蒜”出幸福生活

杞縣早熟蒜:“蒜”出幸福生活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梁振廷 通訊員 司利強 葉中琳

4月21日,在杞縣五里河鎮楊大莊村早熟蒜交易市場,車輛川流不息,人聲鼎沸,交易火爆,一派繁榮景象。這裡不但有不遠千里而來的外地客商、還有下鄉收購的商販,也有蒜農趕來自銷。

“老闆,恁看看我這蒜,剛從地裡刨出來,這個頭,這品質,咋樣?”

“不錯,給你高點,1塊7!”

楊大莊村貧困戶楊二峰一大早就拉著兩車蒜來到經紀人康濤這裡售賣今年種植的3畝早熟蒜。經過篩選、稱重、算價,銀貨兩訖。拿著15125元嶄新的鈔票,楊二峰很滿意,他謹慎的把錢放入衣服內襯口袋,大大的舒了口氣,“早熟蒜賣了個好價錢,今年老伴的醫藥費不用愁了。”

搶佔市場先機,共享市場盈利

“我在杞縣聯繫了3個經紀人代收早熟蒜,前幾天已經收了300噸,今天的也有60噸。”在經紀人康濤的代辦行,來自江蘇新沂的鴻泰綠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婁得明指著已經裝好車的大蒜告訴記者:“杞縣早熟蒜品質好、個頭大、皮厚不散頭、飽滿度高,我提前一星期就從江蘇來這裡收購了,想趁早搶佔市場先機,巧打時間差,爭取賣個好價錢。”

像婁得明一樣千里迢迢來康濤這裡代辦收購大蒜賺了錢的外地客商還有好幾個。而康濤代辦行的收入更是可觀:“我每天的代辦費至少1200元,一週萬把塊。另外我也響應政策,找了本村的3個貧困戶來這裡幫忙,生意很紅火。”

機械化收穫省時省力省錢

“原來1畝地大蒜要僱5個勞動力幹1天才能收完,用大蒜收穫機1個小時就收完了。不但省時、省力,還省錢。”在五里河鎮曹崗村村民孫振華的13畝早熟蒜田裡,大蒜收穫機所過之處,個個飽滿的大蒜頭整齊地排在田間,短短1個小時的時間,1畝蒜田已收穫完成。看到這種省時省力的機器,孫振華臉上笑開了花兒,圍觀的蒜農更是心動不已。

“很多蒜農表示這個機器效果不錯,不僅沒有傷到蒜皮,連根上的泥土去得也非常乾淨。按照傳統人工挖蒜的方法,一個年富力強的壯勞力1天只能挖0.4畝左右的大蒜。大蒜收穫機1天可以收割大蒜20畝,這相當於約100個人工。”杞縣大蒜協會副會長陳新奇說,目前,杞縣引進大蒜收穫機100多臺,10萬畝早熟蒜已經收穫3.5萬畝左右,其中,機械化收穫達30%。

“直播帶貨”拓寬銷售渠道

“你好,你鏡頭左邊的那批蒜怎麼賣啊?”

“親,請您找下右下角小紅盒子,點擊8號鏈接有詳細說明,不懂的再來問我。”

一個小型支架,一臺手機,邢口鎮電商扶貧帶頭人劉文龍搖身一變成了當下流行的主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杞縣傳統線下流通渠道受阻,許多農副產品遇到銷售難題,為拓展線上營銷渠道,搭建產銷銜接電商平臺,杞縣電商紛紛試水“直播帶貨”,結合當下直播和短視頻帶貨電商發展模式,通過互聯網直播平臺,通過“主播+農產品銷售”的形式,帶動平臺消費者關注杞縣特色農產品,打通農產品上行的“綠色通道”。

劉文龍藉助線上銷售,“智”破銷售困境。通過直播銷售早熟蒜500多噸,每天接單6000至7000單。

杞縣電商辦工作人員韓冬介紹,目前,像劉文龍一樣通過“直播帶貨”銷售大蒜的涉農電商在杞縣有53家。

提升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

“今天收購了60噸杞縣早熟蒜,連夜要拉到徐州,杞縣政府對我們真好,不但發放了通行‘綠卡’,過高速還免費。”在鄭民高速杞縣站路口,記者見到了正在排隊等待通過的江蘇徐州客商魏延,說起在杞縣收購早熟蒜所享有的“特權”,他感慨不已,對杞縣的營商環境連連豎起了大拇指。

“近年來,杞縣縣委、縣政府為促進大蒜產業化發展,採取多種措施,切實為商戶搞好服務,創優發展環境。”杞縣農產辦副主任魯桂枝介紹,杞縣為購銷大蒜的客商發放“綠卡”,保證運輸大蒜的車輛在杞縣範圍內免受干擾,維護客商利益;規範大蒜產業稅費的徵收管理,對大蒜產業各種稅費免予徵收;對到杞縣興辦大蒜加工企業的外地客商,招商局負責代辦各類手續,在用地、用電、稅收等方面,按照杞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為客商提供政策優惠。

編輯:張菁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