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百姓事】店頭魯寺我的家

父 親

圖.文/趙冬菊

店頭至黃陵,相隔24公里的距離,再見父親竟快有小半年了。第一次在如此近的距離,如此久,未去看望父親。清明祭拜母親時,與父親在山上匆匆一面。當時村裡一位德高望重的叔叔去世了,父親依然忙碌,也沒能說幾句話。只是下山時,內心五味雜陳。走了好遠,回頭再見父親,瞬間淚奔。

【黃陵百姓事】店頭魯寺我的家


【黃陵百姓事】店頭魯寺我的家

父親與母親是一對患難且十分恩愛的夫妻。他們相互尊重,相互攙扶,從山東到陝西,一同走過了艱難而又困苦的歲月;他們始終相敬如賓,雖然年輕時的父母親也會因為父親打麻將,喝酒等小事逗嘴,但每每那時,在我的記憶中,父親都會想盡辦法逗母親開心。父親對母親的耐心,直至母親生病後,依然如此。

2008年母親離世後,我最擔心、最放不下的便是那看似堅強的父親。父親對母親的愛以及對母親的思念平時從不表露。最初的日子裡,最怕與父親獨處,最怕過節,因為這些日子裡,父親仍然萬分悲傷。如今即使已過十年,父親仍然無法放下,10年間,父親僅去看過母親兩次。10年了,父親仍然無法面對母親。看似堅強而快樂的父親,還是會經常偷偷的流淚。

父親這一生,是艱辛的一生,養育了五個兒女。孩子的成長,除吃穿用外,讀書費用是一筆最大的開支。這五個兒女使父親由一個年輕的帥小夥,在艱難歲月的磨礪下,腰身逐漸變的彎曲。我時常覺得父親就是家對面的那一座山,父親的脊樑就是那山的脊樑。從山東到陝西,39年過去了,山依然挺拔,父親的脊樑卻彎了;39年過去了,路寬闊平坦了,父親的步子卻不再雷厲風行;39年過去了,兒女們已成人了,但父親,卻老了。

【黃陵百姓事】店頭魯寺我的家

出生在50年代的父親,忙碌了一輩子,即使現在有了享福的條件,有著五個孝順的孩子,但依然忙碌的停不下來。也許是因為很久不見父親的原因,最近愈發的思念父親。我不停的給父親打電話,終於在父親依然忙碌的週六,去了父親家,見到了闊別已久的父親。孩子們突然的到來,讓即使忙碌的父親開心不已。我們同父親一起聊天、做飯,吃著父親親手做的魚,又感覺到了小時候的味道。父親的脊樑彎了,但在兒女們的內心,形象依然高大,無人可以替代。

最使我們欣慰的是,父親深愛著母親,但在兒女們的勸說與撮合下,有了現在的老伴。阿姨為人和善,與父親性格極其相似,父親不再孤單,若干年後,回頭再看,我想這是兒女們為父親這一生做出的一個最正確的決定。

父親,願您永遠健康,幸福!

作者簡介

【黃陵百姓事】店頭魯寺我的家

趙冬菊:自由職業。喜愛讀書、行走於各地,常用文字來記錄生活的美好與點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