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體義
張廣智所著的《稼穡集》中多有詩歌或長短句,彷彿閒暇時的吟唱;他所著的《大嵩山》是文化散文集,圍繞“三教合一”說理,又像是議論文;他的《豫東豫東》是記敘文,說的是故鄉的人和事兒。而其新著《鄭州鄭州》,是介紹鄭州的古人和古人留下的景兒,不妨看作一篇說明文。
《鄭州鄭州》,作者:張廣智,出版單位:大象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年6月
鄭州地處山河之間,山指的是嵩山,河是黃河。鄭州的文化與山、河密切相關,也與百姓打開山河屏障、擴大生存空間有關——無論是古時的大禹治水、修建大運河,還是現代的鐵路、大橋、高速公路,都是為了“把腿伸得長一些”。但這“說明文”卻不好寫。與拍照的直觀反映不同,寫“說明文”就像畫家寫生一樣,是一種再創造的藝術呈現。面對名勝、風景,用自己的思維去解讀,山水也就成了另一種山水,人物也成了另一種人物。這些年來,寫鄭州的文章不少,但《鄭州鄭州》一書,有幾點讓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讀圖風行甚至“無圖就無真相”的時代,《鄭州鄭州》裡基本上沒有圖片,而以文字為主。堅持用文字描寫,是作者的自信,是對文字的敬畏,也是對傳統的堅守。本書取材多樣,內容豐富,立論精闢,行文生動,大略分為三章,收錄的文章大多也分為三段,沒用小標題,而是簡單地用“一二三”來表示。
近年來,張廣智圍繞嵩山做了不少文章,嵩山論壇已經成為比較有名的文化品牌。他對嵩山有研究,也有感情。《鄭州鄭州》中,仍以寫嵩山的文章最多,如《萬山之祖》《天地之中》《五嶽之尊》《三教融合》《釋源祖庭》《淨土祖庭》《新天師道祖庭》《夏都陽城》《測影臺與觀星臺》《大法王寺》《武則天與嵩山》《永泰寺》《嵩嶽寺》《初祖庵》等,筆墨觸及嵩山的角角落落。
除了這些“點對點”的聚焦,書中也有對古今的條分縷析,如《古都鄭州》《古建鄭州》《青銅鄭州》《絲綢鄭州》《鋼鐵鄭州》《詩經鄭州》《陶瓷鄭州》《運河鄭州》《長城鄭州》等,介紹了這座城市的一個個側面。一個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景緻,到了作者筆下就有了不同的味道。
本書作者對農業有感情且十分熟稔,所以在書中對農學家嵇含及其著作《南方草木狀》的記述尤為詳盡。文中記述了古代無土栽培空心菜的歷史和女兒紅、花雕酒的相關知識,饒有趣味。
而在對一些歷史人物的評價中,作者也儘量做到了客觀,比如對美男子潘安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做人底線提出了批評,而不是為先人、名人隱其缺陷、隱其不足。這一點十分可貴。當然,作者也是一個有著地域文化情懷的人,讀者能在他的文章中感受到鄭州人的好客與包容。
在後記中,作者說這些文章是為自己寫的,他對生活、居住的這座城市有些話想說;是為鄭州人寫的,就如同朋友親戚間的日常聊天;也是為外地人寫的,為大家介紹點兒鄭州的情況,算是儘儘東道主之誼。
《鄭州鄭州》中對現代生活的著墨不多,讓人略感遺憾。相信作者會很快創作出《鄭州鄭州》的現代篇。
《河南日報》2020年9月4日17版
編輯:河南日報文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