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曆史,經常看到的“月旦評”,到底是什麼意思?

01


誰的青春不迷茫?年輕的曹操(155-220)也曾迷茫過。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又“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

儘管曹阿瞞天資聰穎,但是由於整天不務正業,放浪形骸,再加之出身宦官家庭,當時還沒什麼人看得起他。這個有錢有勢的官二代也有著幸福的煩惱。

讀三國曆史,經常看到的“月旦評”,到底是什麼意思?

▲年輕時的曹操是個紈絝子弟。


名臣橋玄(110—184)一向以舉賢任能聞名,他見到曹操後,一眼就看出此人前途不可估量,對其大加讚賞,還想在百年之後將妻兒託付給曹操照顧,兩人遂結為忘年交。

能得到橋玄這樣一位“大咖”的肯定,曹操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但是,橋玄認為,這樣還不夠,如此才華出眾的青年才俊,應該讓世人皆知。於是,對曹操說:“小曹啊,你現在還未能成名,可以去請許子將老師給你寫個評論。”

言外之意就是,許子將說你行,你就行了。

曹操一聽,趕緊收拾行囊,前去拜訪。

許子將,就是許劭(約150—195),汝南平輿人,當時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和“選秀評委”。他最擅長的,是品評人物,議論時事。

最愛君今天要聊的,便是那檔由許劭、許靖所主持,在東漢末年名噪一時的“選秀節目”——“月旦評”


02


我們這代人可謂是親眼見證了中國選秀節目的突飛猛進。近十幾年來,各種選秀節目,無論是原創的,還是借鑑的,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從當年的《超級女聲》再到如今的《創造101》,都是紅極一時。

每當一檔節目出現,來自五湖四海的選手們,不管是出身藝術世家還是尋常人家,只要是有一個明星夢,都爭先恐後地奔向舞臺。哪怕你只會烤麵筋,也有可能一舉成名。

而在東漢末年,也有一檔“選秀節目”吸引了大眾的目光,那就是許氏兄弟的“月旦評”。

月旦評是由出身汝南許氏望族的許劭及其堂兄許靖(?—222)共同創辦,以臧否人物、評議時事為主的一個活動。

每個月,許氏兄弟會圍繞不同的主題,針對當時的人物進行評說,且往往是直言不諱、不避權貴,每月初一公開發表評論結果。

月旦評一經流傳,往往深入人心,傳播甚廣。

讀三國曆史,經常看到的“月旦評”,到底是什麼意思?

▲許氏兄弟的月旦評名滿天下。


最近這陣子,粉絲們都在關注《創造101》的每週最新排名榜,看看自己pick的小姐姐名次如何,球迷們都在關心世界盃的小組賽積分榜,看看自己心目中的第二主隊能不能順利出線(第一主隊和我們一樣在看電視呢)。

而在1800多年前的東漢,汝、潁一帶的士子們或許都在翹首以盼,每月一次的月旦評能不能出現自己的名字。

當時,為月旦評所評價的人物“所稱如龍之升,所貶如墜於淵,清論風行,高唱草偃,為眾所服”。

如果一個人能得到許氏兄弟的誇讚,拿到PASS卡,或許就有機會飛黃騰達,但是如果一個人品行不佳,又讓許氏兄弟冷眼相待,說了幾句壞話,那就猶如墜入深淵,一時難以翻身了。世人對於月旦評的結論也多有信服。

對此,明代人有詩讚曰:“心負雲霄志,名高月旦評”。

宋人秦觀也曾感慨“月旦嘗居第一評,立朝風采照公卿”。這是說只要能成為月旦評中的NO.1,你就可以藉此平步青雲,聲名顯赫,身居在朝堂之上,風頭甚至還能蓋過其他公侯大臣。這一說法未免有些誇張,但亦足見月旦評在當時的影響力。


03


選秀節目一般是草根的舞臺,許劭也確實善於發掘“草根明星”。

據《三國志·和洽傳》裴松之注引《汝南先賢傳》載:

“劭始發明樊子昭於鬻幘之肆,出虞永賢於牧豎,召李淑才鄉閭之間,擢郭子瑜鞍馬之吏……皆當世之令懿也”


這些被提拔的賢士中,樊子昭本是市場上賣布的,虞永賢本是田野間放牛的,李淑才本是鄉村裡種田的,郭子瑜本是馬廄裡養馬的,許劭神通廣大,不知通過什麼渠道認識他們,並將才華出眾的他們一一引薦給世人。

而這些賢士也往往如許劭所言,成長為一時風流人物,如樊子昭,原是市井小販,士農工商,商人墊底,其出身在當時並不起眼。但樊子昭發奮圖強,德才兼修,終於成為遠近聞名的名士,“自長幼完潔”,終其一身,備受讚譽,“年至耳順,退能守靜,進能不苟”。

由此可知許劭品評人才不拘一格。


04


除了寒門子弟,許氏兄弟對名門士族的品評更為人稱道,當世名流對月旦評既有幾分嚮往,也有幾分忌憚。

袁紹出生於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世顯赫,對同郡老鄉許劭、許靖哥倆的月旦評也是久仰大名,生怕在許氏兄弟那兒留下壞名聲。

一次,年輕的袁紹從濮陽令卸任,準備回老家。汝南袁氏的名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路上車馬駢闐,氣氛熱烈,袁大公子身著華服,高坐車上,頓時感覺飄飄然。

讀三國曆史,經常看到的“月旦評”,到底是什麼意思?

▲袁紹也擔心許劭兄弟給差評。


差不多要行至汝南地界時,袁紹轉念一想,這麼豪華的陣仗要是讓許劭他們見到,豈不是要批我驕奢淫逸,那我不就要“上熱搜”了嘛,便對身邊的人說道:“吾輿服豈可使許子將見。”

接著趕緊把車馬遣散,自己獨自乘一輛車,安安靜靜回家去了。所幸,袁紹奢侈浮華的新聞沒有成為月旦評的熱點。


05


月旦評之所以能青史留名,一個是因為其聞名遐邇,家喻戶曉,另一個當然是因為許氏兄弟的評語常料事如神,一語中的。

前文說到,曹操聽從橋玄的建議,興高采烈地前去拜訪許劭,想要蹭蹭月旦評的熱度。那麼,結果如何呢?

那天,曹操來了,也不多閒扯,便問許劭:“我何如人?”

許劭很不待見曹操,“鄙其人而不肯對”,緘口不言。

許劭對曹操的反感,或許與曹操的家庭出身有關。曹操的父親曹嵩認了宦官曹騰作乾爹,在士人眼裡難免會有偏見。

更何況,月旦評會應時而生的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因為宦官當政,士人上進無門,使得上到朝堂,下到黎民,清議之風盛行。

曹操暫時得不到許劭的答覆,實在是不開心,你說我這麼優秀的一個選手大老遠跑來參加你的節目多不容易,你竟然一句話都不肯說。

曹操“乃伺隙脅劭”。

許劭見拿曹操沒辦法,不得已,只好給出了自己的評價:“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許劭的這句話在史書中有不同的說法。比如,《三國志·武帝紀》中裴松之引注的《異同雜語》就是採用另一個更為知名的版本——“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讀三國曆史,經常看到的“月旦評”,到底是什麼意思?

▲多年以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就霸業。


曹操聽罷,大笑而去,就好像是找到了人生目標一樣。

後來的故事告訴我們,許劭真的是高人啊!


06


月旦評這檔“選秀節目”火起來後,許氏兄弟俱名揚四海。

當時,許劭就任汝南郡功曹,郡中官吏聽說大名鼎鼎的許劭來了,“莫不改操飾行”,紛紛謹言慎行,注重道德操守,就怕他那金口一開,自己飯碗就丟了。這許劭任功曹是順便把紀委也給兼任了。

許靖年輕時的名氣比許劭稍差些,但也是譽滿天下。然而,就和現在娛樂圈很多黃金搭檔的不和傳聞一樣,月旦評的這兩位主持人,也是有不少過節。

許劭做汝南功曹時,“排擯靖不得齒敘,以馬磨自給”

,即把許靖排斥在外,不給他從政的門路,許靖居然只能靠趕馬拉磨來養活自己,直到汝南改換太守,才得了計吏這個差事。

正是因為這兄弟倆窩裡鬥,無心經營,月旦評這“節目”逐漸日落西山,不復當年。據《後漢書》記載,“(許劭)與從兄靖不睦,時議以此少之”。隨著堂兄弟倆散夥,這檔原本“收視長紅”的“節目”悄然退出歷史舞臺。

許劭是聰明人,有識人之能,也有先見之明,眼見天下動盪,漢室傾頹,拒絕了來自中央的徵辟,道:“現在小人當道,社稷不安,我想到淮海一帶暫避一陣子,以保全一家老小。”

許劭一心想離開中原這片是非之地,於是攜一家老小前往徐州避難,然而,出乎許劭意料的是,這裡並沒能給他一個安穩的家。


07


許劭逃去徐州避難,起初徐州刺史陶謙

(132-194)以禮相待。許劭卻不以為意,稱“陶恭祖外慕名聲,內非真正,待吾雖厚,其勢必薄”。許劭認為,陶謙表面上熱情好客,愛慕名士,實際上內心沒有那麼大氣度,現在待人雖好,但遲早會露出虛偽刻薄的真面目。

說完就收拾行李跑路了。

不久,陶謙果然對寄居在徐州的士大夫下手,把沒來得及走的人逮捕入獄,許劭逃過一劫。

而正如許劭所說,陶謙確實很小家子氣,他經營徐州多年,雖有建樹,卻不思進取,安於現狀。興平元年(194年),曹操父親曹嵩途徑徐州時遇害,曹操便以為父報仇為由討伐陶謙,陶謙禁不起折騰,竟憂懼而死。

雖然各自“單飛”了,但許氏兄弟識別人才,品評人物的本領確實不減當年。

許靖和堂弟想法不同,認為大城市才是他施展抱負的舞臺,於是留在中原。

讀三國曆史,經常看到的“月旦評”,到底是什麼意思?

▲董卓進京,許靖本有機會藉此飛黃騰達。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進京擅權。許靖因有識鑑人才之能,被董卓提拔,負責選拔人才,與尚書周毖一同舉薦韓馥為冀州牧,劉岱為兗州刺史,孔伷為豫州刺史,張邈為陳留太守。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些人到任後,第二年全反了,都加入關東聯軍討伐董卓。董卓氣不打一處來,將周毖拉出去斬首,許靖見得罪了董卓,只好趕緊逃離洛陽。


08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單飛”後的許劭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而這位沒得到許劭好評的遺珠也很有名,他便是信義篤烈的東萊太史慈

在離開陶謙之後,許劭投奔的對象是漢室宗親,時任揚州刺史的劉繇

許劭或許是個掃把星,到哪兒投靠,哪兒就出事。興平二年(195年),孫策重整父親舊部,帶兵東渡,意圖佔據江東,並脫離袁術控制。劉繇在揚州的臨時治所曲阿岌岌可危,有部下推薦以太史慈為大將,帶兵退敵。

太史慈,字字義,是一位被《三國志》作者陳壽稱讚有“古人之風”的名將。然而,劉繇的賓客許劭偏偏對太史慈評價不高。

劉繇便沒有聽從部下的建議,說:“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邪?”

劉繇沒有拜太史慈為大將,反倒將偵察這樣的簡單任務交給他。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史載,太史慈與手下一名騎卒在查探軍情的過程中遇到了孫策及其部下十三騎,雙方在神亭短兵相接,“策刺慈馬,而攬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直到兵馬趕到,兩人才得以分開。

試想一下,若太史慈此次是率領大軍前來,孫策的結局會是怎樣呢?

讀三國曆史,經常看到的“月旦評”,到底是什麼意思?

▲《三國演義》中的隱藏猛將曲阿小將瞭解一下。


劉繇用人不當,將太史慈大材小用,成就了孫策與太史慈的神亭酣戰,自己卻徹底涼了,很快就丟了地盤。太史慈則得遇明主,歸了孫策。

對太史慈的無端偏見,或許是許劭人生最後一次評價人物,可惜這一次,他錯了。

許劭跟隨戰敗的劉繇逃奔豫章,最終客死他鄉,他一生都在品評人物,卻沒有猜中自己的結局。


09


和許劭一樣,許靖的運氣也不好,而且這哥倆估計都和孫策八字相沖。逃離洛陽後,許靖漂泊不定,先後投奔孔伷、許貢、王朗等地方勢力。

當時王朗任會稽太守,這地兒也讓“小霸王”孫策看上了,由於會稽被孫策所佔,許靖不得已繼續浪跡天涯。

離開江東後,許靖投靠的是盤踞交州(今中國兩廣和越南中北部)的士燮。士燮很仰慕許靖的名聲,對其多加敬重。

兩廣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人傑地靈,遍地美食,不過,美食不包括福建人。

問題是,這時候是東漢末年啊!五百年後,唐人宋之問被貶至嶺南時,還要哀嘆:“處處山川同瘴癘,自憐能得幾人歸”。許靖作為中原名士,南逃至此,可以想見有多悲慘。

不知過了幾年,益州牧劉璋某天突然想起來天下還有許靖這號人物,便派使者前去迎接他入蜀。許靖感動不已,欣然往之,估計一路上是一把鼻涕一把淚。

許靖入蜀後,繼續發揚許氏兄弟的掃把星屬性。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161-223)入主益州。成都被圍時,許靖本來是想逃出重圍過來投降劉備的,可是沒有成功。不過正是因為有了這事兒,劉備對許靖很鄙視。

劉備手下謀士法正進言:“這世上浪得虛名的人多了去,不缺許靖一個。主公要開創大業,就應該敬重這些名聲在外的人物,就如當年燕昭王為招賢納士,善待郭隗一樣,不然會留下‘賤賢’的壞名聲。”

讀三國曆史,經常看到的“月旦評”,到底是什麼意思?

▲劉備不想留下輕視賢士的壞名聲,於是聽從建議,厚待許靖。


於是,許靖人留下了,官保住了,在蜀漢受到禮遇,樂得清閒,直到晚年也不忘自己老本行,喜歡提拔才能出眾的後輩。

當時,諸葛亮對許靖的看法和法正不謀而合:“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動宇內”。

所以,許靖是由當初的“知名評委”轉身一變,成“形象大使”了。


10


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年過七十的許靖作為蜀漢的“形象大使”,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

臨終之際,他或許會猛然想起,多年前的某一日,天朗氣清,他與堂弟許劭在平輿縣城談笑風生,所講皆是當世英傑,所評盡是當朝時事。

一月一度的月旦評,作為全國最火的一檔“選秀節目”,讓無數文人士子慕名而來,也讓無數寒門子弟心嚮往之。

這一切,猶如曇花一現。

讀三國曆史,經常看到的“月旦評”,到底是什麼意思?

▲月旦評已成過往,漢末名士風采亦隨風而去。


就在許靖去世的前兩年,曹魏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採納陳群的建議,實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上承兩漢察舉徵辟制,是一種將鄉評與舉薦相結合的制度,即“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選,擇州郡之賢有識鑑者為之,區別人物,第其高下。”

九品中正制的出發點是好的,不僅將人才選拔權收歸中央,也對民間評議進行了規範,可是,後來卻跑偏了,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隨著九品中正制官方地位的確立,以月旦評為代表的漢末清議之風就此煙消雲散。

當魏晉清談之風盛行,朝政萎靡不振,寒門士子壯志難酬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嚮往當年不拘一格拔人才的月旦評呢?



參考文獻:(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晉)陳壽《三國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呂思勉《三國史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