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公司止步天價收購公眾號,全通教育聯姻吳曉波勝算幾何?

週末,全通教育擬收購吳曉波的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96%股權的消息可謂是刷爆了整個市場。

其中巴九靈相關的自媒體公眾號包括吳曉波頻道、酒業家、得料地產頻道、十點讀書等。這意味著A股市場又增添了一例收購公眾號的案例。

可曾記否去年三起收購公眾號失敗的案例?

在A股市場裡,收購公眾號的案例也不少見,但絕大多數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結局,去年就有三次失敗收購的案例。

最近一次是在去年9月11日,利歐股份披露了公司與蘇州夢嘉傳媒有限公司股東簽署收購意向書。後者的微信公眾號包括“小果媽咪”、“每天健康養身”、“伴讀書房”等。它的整體估值預計為其2018年承諾淨利潤的12倍,即整體預估值為31.20億元。交易金額為23.4億元,約等於利歐股份去年上半年營收的40%。

12倍溢價,近四成的半年營收,讓它第二天收穫了一個漲停。但是一個月後,利歐股份就終止了聯姻蘇州夢嘉傳媒的計劃,理由是“鑑於近期證券市場的巨大波動,協議各方對標的公司估值存在較大差異”。

而在此之前,瀚葉股份曾於去年4月27日發佈重組預案稱,擬向漿果晨曦、紀衛寧、績優投資、績優悅泉、眾暉銘行等交易對方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合計持有的量子云100%股權,標的資產作價38億元(後下調為32億元)。

量子云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主要運營微信公眾號的新媒體運營公司,旗下共有981個微信公眾號,累計粉絲2.4億人。

不過這筆交易在半年後也告吹了,原因是“當前資本市場環境及產業政策發生變化”。

第三筆失敗的交易是驊威文化在去年6月5日至11月22日停牌時拋出的15億元收購計劃,收購對象是旭航網絡,旗下自營的微信公眾號有“最愛杭州”、“印象杭州”、“魅力上海”“北京大北京”等。

而這筆交易中其估值同樣遭到了質疑。在這筆交易發生的一年之前,實達集團收購旭航網絡的價格為9.4億元,收購價格在一年內上漲近六成確實有點不可思議。

雖然去年有過三起收購公眾號的失敗案例,但是也有成功案例,比如2016年底美盛文化以2.17億元收購同道文化72.5%的股份,後者的公眾號同道大叔的作者蔡躍棟套現了1.78億元。

另一個收購成功的是星期六收購杭州遙望網絡,當時的收購總價是17.71億元,在去年12月6日獲得證監會審核有條件通過。

目前,全通教育尚未公佈此次交易金額。但是根據之前杭州巴九靈A輪估值為20億元的情況來看,全通教育為了收購它,錢包可得大出血。

兩年高管套現近7億、商譽仍存7.5億何解?

且不論這筆收購價格是多少,交易能否成行,但一提起全通教育的發展歷史,它可是滿滿的套路。

全通教育是一家主營家校互動信息服務的公司,於2014年1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不久後便開啟了瘋狂的併購模式。北京繼教網技術有限公司(交易價10.5億元)和西安習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交易價8000萬元)等標的被紛紛收入囊中。這樣的收購讓它在當時復牌後收穫了4個漲停。

不過這不是它一路高漲的結束,當年適逢大牛市,又加上自己的買買買模式,股價從2014年5月的34.6元拉昇到了2015年5月的467.57元,成為了一隻不折不扣的十倍股。

除了股價的高歌猛進,併購標的還為公司提供了豐厚的利潤。具體來看,在2015-2017年之間,這兩家公司為全通教育貢獻的淨利潤比例為71.53%、81.97%和168.72%。

雖然這些併購標的讓全通教育是賺得盆滿缽滿,但在此之前,它的瘋狂併購模式亮起了紅燈。

從淨利潤上看,公司自2014-2016年裡處於上升的態勢,但在2017年裡出現了下滑的情況。而且在2017年半年報時,它的這兩個併購標的淨利潤分別是702.42萬元和-911.59萬元,淨利潤出現了大幅下滑。


去年三公司止步天價收購公眾號,全通教育聯姻吳曉波勝算幾何?


當然,這並不是全通教育噩夢的結束。根據它去年的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來看,公司商譽減值金額約6.43億元,淨利潤為虧損6.21億元,出現了首次虧損。

雖然去年年報減除了6.43億元的商譽,但根據三季報來看,它的賬面上有13.93億元的商譽,這意味著還有7.5億元的商譽隱患。

當外延併購遭遇瓶頸後,公司的股價也在2015年牛市終結後開啟了一路下跌的走勢,截至今日收盤,股價已較當年下跌超九成(前復權)。

在業績下滑、股價下跌的同時,公司高管也開啟了瘋狂的減持模式。自2017年以來,他們共套現了6.87億元,減持7251.64萬股。


去年三公司止步天價收購公眾號,全通教育聯姻吳曉波勝算幾何?


而之前寫過《我為什麼從來不炒股》的吳曉波,通過這筆交易登陸A股市場,會不會與公司的高管一樣,玩起套現減持割韭菜的套路後,大喊一句“真香”呢?

在過去收購公眾號的案例中,估值過高、內容生產能力不足等成為了投資者質疑的重要因素。同時最近監管層的自媒體清理整治專項行動,讓這筆收購案顯得更加撲朔迷離。如果全通教育再玩一次天價收購,公司的商譽風險如何解決,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最終受傷害的是否為中小投資者,都是大家需要深思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