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故事] 南普陀散記

[原創]


南普陀寺是廈門的重要遊覽區,也是我國重要佛教聖地之一,據說南普陀寺始建於唐代,起初叫泗州院,宋代叫無盡巖,後改為普照寺。

元朝時被毀,明勝武年間又重建。

清康熙二十三年,大將靖海將軍施琅從臺灣班師回廈門駐兵,再次重建這座寺院,並改名叫南普陀寺。

進入南普陀寺,大門前是一廣場,廣場前邊有兩座形態如一的塔。

我們以塔為景,各自留影作紀念。大門左邊是寺院出售紀念品的商店。我是收藏旅遊點紀念幣的,就趕快走進商店。

商店裡各種佛像、觀音像形態各異,製作精細。我問售貨大師:“有無紀念幣”。大師拿出一個密碼箱,打開一看、是十八羅漢24K鍍金紀念幣。

一問價,有點貴,我問能否便宜點,大師告訴我:這是十八羅漢紀念幣,想要,就不能講價。

我想了想:來一次廈門不容易,便把十八羅漢紀念幣買了下來。

買過紀念幣,我們購了門票便進寺參觀。

走到頂澳嶺上,只見五個山峰出現在眼前,這就是廈門八景之一的“五老凌宵”。

這時正是仲春,雲霧繚繞山寺,五個山峰時隱時現,儼然像五位老人坐在空中,給人以許多遐想。

走進天王殿,便見到一尊光頭袒胸、手拿布袋、笑容可掬的彌勒菩薩導遊小姐告訴我們是解放後才修整。

整個大殿金碧輝煌,構造精巧,梁頂上雕有九鯉化龍、麒麟、鳳凰等畫面。第三座殿是大悲殿,這座殿建於明代,原為本質結構,後被大火燒燬,1930年南普陀寺主持太虛法師重新修建。

1962年政府又撥款,對大悲殿進行了翻修。殿內祀奉觀音菩薩,正面是雙手觀音,其餘三面為四十八臂觀音。

大悲殿後面是藏經樓。

還要提及的是,在一些岩石上,一些歷史名人的石刻保存的完好,院內一些松木花草, 給名寺增添了不少生氣。

[旅遊故事]       南普陀散記


[旅遊故事]       南普陀散記


[旅遊故事]       南普陀散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