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競爭與科學影響:人類能否走向和諧?

族群競爭與科學影響:人類能否走向和諧?

萬物競爭中,人類脫穎而出(郭警 繪)

萬物競爭中,人類脫穎而出,併成為地球之靈。但難以想象的是,在眾多靈長類動物中,為何人類能夠成為地球的“主人”?如今,儘管我們已能憑藉科學的力量輕而易舉地走出地球、探索太空,可是對“人類從哪裡來”這一簡單而又基本的問題卻眾說紛紜、各執一詞。難道是因為我們走得太快,走得太遠,已全然記不得來時的模樣和走過的路了嗎?就像長大後的我們都記不清三歲以前的事情一樣。事實上,人類探索自身奧秘的腳步卻從未停止,並且越走越快。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科學演進史,在客觀世界裡,優勝劣汰已被大多數人認定是萬物的生存法則。但若要揭開人類歷史這層真實的面紗,就不得不從最早的文明開始追溯,從而對它的發生與擴散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劉夙先生所著的《萬年的競爭:新著世界科學技術文化簡史》剛一出版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好評不斷。作者以族群關係為中心,按照時間順序創新地闡述了人類科學技術文化的演進歷程,視野開闊,角度獨特,思想新穎。該書將各種自然技術、社會技術及一類特殊技術的科學融為一體,將不同時期、不同學科背後的科學脈絡融匯貫通,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觀點與科技史進行有效融合,博學睿智,思維縝密,邏輯清晰,是世界進化編史學在科技史上的一次革新嘗試。

閱讀這本書,深受啟發,彷彿人類萬年的歷史演化盡收眼底,不僅梳理了人類文明的歷程,發現族群競爭的本質影響,更有助於我們全面準確地理解科學技術文化的過去、現狀和未來。該書包羅萬象、觀點犀利、生動明快,可謂難得一見的面向大眾的科學史佳作。

族群競爭與科學影響:人類能否走向和諧?

人類的演化與族群的競爭

人類的起源及族群的擴散

首先,我們還是回到“人類從哪裡來”這個問題。當代分子生物學的誕生與興起,對釐清人類的起源與早期文明的擴散大有裨益,它通過追蹤人類的DNA建立起完整的證據鏈,給出了人類起源的鐵證。按照分子方法,人族在500萬至700萬年前與黑猩猩族相分離,隨後人族歷經地猿群-南方古猿屬-傍人屬、人屬等4個主要類群演進,人類在大約240萬年前開始出現,人屬又經過能人、匠人-直立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漫長演進,智人在大約6萬年前第三次大規模走出非洲,併成為現存種中唯一的人屬。當智人穿過白令海峽併到達美洲之後,人類完成了第一次全球化的狩獵-採集技術過程。

作者明確提出,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的族群競爭是世界宏觀發展史的一條脈絡,農耕族群通過創新技術在與狩獵-採集族群的競爭中獲得勝利,便是最好的證明。同時,作者還從海陸和氣候格局方面闡述了農業發展不均衡對後世產生的深遠影響。隨著農業發展人口開始逐漸增長,社會形態也歷經了遊團-部落-酋邦-國家的演進,酋邦和國家的出現標誌著人類開始進入文明時代。

由此可見,人類文明同根同源,並非各自獨立。人類在漫長的歲月洗禮中歷經地域的擴散與發展後,才呈現出了今天世界多樣化的面貌。而對這一複雜的演進過程,作者總結出了一條基本規律:技術創新—通過族群競爭實現的掌握新技術的族群的全球化—資源危機—技術創新的循環,這種概況簡單明瞭,令人信服,為打開人類歷史演進的大門找到了一把鑰匙。


族群競爭與科學影響:人類能否走向和諧?

科技文化深刻地改變了世界

科學的前世與今生

人類最初競爭理念的產生不過是為了適應自然現象,然而隨著族群的進步與發展,人類在長期的社會演進中卻創生出了對萬物的競爭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種競爭意識的形成竟一統人類思維萬年。作者巧妙地將技術變遷和社會發展有效結合在一起思考,並從多角度、更深層面讓我們理解族群競爭中科學對社會變遷所起的歷史作用。同時,作者坦言,人類社會的演化絕不必然呈現為線性進步的面貌,而是呈現為一種遵循著自然選擇的分枝演化的圖景。

不同時期不同學科的產生與發展,在潛移默化中對世界各地族群的演進及當今全球社會面貌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恰如書中人種、農業、文明、科學技術、古典哲學、工業、科技聯姻、現代哲學、物理學、化學、基因工程、愛國主義、地學等學科,因族群競爭而水到渠成地出現在各自關鍵歷史時期一樣。由此可見,人類的歷史就像一本被鎖起來的書,唯有科學才是我們認識過去和走向未來的密碼。


族群競爭與科學影響:人類能否走向和諧?

我們交給下一代的,是怎樣一個未來?


族群在競爭中共同走向未來

回顧整個人類文明史,萬年的競爭中,有記載的不過兩千年,但我們發現,一路走來,社會發展最快的階段不過是最近的幾百年,特別是最近的100多年。這背後的力量,既有族群演化的因素,又有科技進步的成分。我們不得不說,學習科學對人類瞭解過去、認清現在、分析未來是大有幫助的。

儘管社會持續演進,族群競爭不止,儘管各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面貌不盡相同,但是隻要我們認清並領會人類及科學的發展史,或許就可以為解決當下全球問題、彌合不同族群矛盾進而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找到一個良好的契合點,在當前波詭雲譎的世界局勢下,《萬年的競爭》這本書更顯得格外有意義。

《萬年的競爭:新著世界科學技術文化簡史》一書創新地從演化論和演化心理學入手,重新審視世界科技文化史。自1.2萬年前的農業革命以來,人類仍然始終處在族群競爭之中;競爭所用的手段是各種自然技術和社會技術,以及作為一類特殊技術的科學。一部世界科技文化史,其實就是一部以族群關係為中心的世界史,相信不同領域讀者都可從中獲得豐富啟示。

本文作者:韓建滿,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歡迎廣大讀者閱讀科學出版社圖書後寫下你們的感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族群競爭與科學影響:人類能否走向和諧?

《萬年的競爭:新著世界科學技術文化簡史》(劉夙著,科學出版社)

劉夙,1982年生。201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繫統與進化植物學研究中心,獲博士學位。2014年曾為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現為上海辰山植物園高級工程師,從事植物分類學研究、科普圖書譯著和科普百科網站建設。為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已發表科普文章逾百篇,參著或翻譯有科普圖書《基因的故事》《植物名字的故事》等11種,《基因的故事》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