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996或886?蔡康永和李誕薛兆豐觀點不同,卻都強調這一點

被“孤立”的蔡康永

上週,《奇葩說》討論了“感興趣的工作總是996,我該不該886?”節目組相當會玩,直接把薛兆豐戰隊的隊長許吉如淘汰了,著實出乎意料。

奇葩說:996或886?蔡康永和李誕薛兆豐觀點不同,卻都強調這一點

《奇葩說》最遺憾的微笑

上次大家熱烈討論996這個話題時,馬雲和劉強東成為了中心人物。網友們各持己見,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奇葩說》的討論中,所有導師中只有蔡康永反對996,顯得很孤立。

不得不說,導師們的“神仙打架”含金量還是很高的,特別是蔡康永質疑的兩點:

  1. 只有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的人,才會總是996。
  2. 不要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一個總是996的公司,不值得。
奇葩說:996或886?蔡康永和李誕薛兆豐觀點不同,卻都強調這一點

這確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搞清楚的兩個問題。

時間長≠效率高

我向來是不倡導996工作制的,因為工作時間的長短並不完全等同於產出的多少,更不意味著效率的高低。真正的產出公式是這樣的:

產出=時間*專注度*工作方法

996工作制,即每天工作12小時,這正常嗎?時間管理大神柳比歇夫根據自己幾十年的時間統計分析得出,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為4小時左右。

開始我並不相信,可當我自己做了幾個月的記錄後,卻發現自己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只有3小時左右。後來跟朋友聊天,有人說他每天的工作其實不到三小時就做完了。可是由於公司的加班文化,他不得不每天跟同事們一起磨洋工到七八點才回家。

時間長短和產出多少掛鉤最密切的是工廠的流水線作業。然而,大部分工作不是這樣的,因此時間對產出的影響遠比不上專注度和工作方法。

蔡康永質疑的第一點展開的話,就涉及到了專注度和工作方法。二八定律告訴我們80%的產出來自20%的工作。這意味著我們只要找出那20%的重點工作,那大部分產出就有了保障。相反,如果我們專注在那80%的低產出工作上,那無論多努力產出也是有限的。

奇葩說:996或886?蔡康永和李誕薛兆豐觀點不同,卻都強調這一點

時間賬本,是我們找出工作重點的有效工具。在找到重點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制定好的計劃,確保它們保質保量地完成。我們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關於如何記錄時間賬本,請參見:https://www.toutiao.com/i6670675658441490951/

李誕,我看錯你了

蔡康永的第二點指出的是公司和個人的關係。他從員工的角度出發,認為不應該把自己用來996,而總是996的公司則更不值得。在節目中,他還進一步挖掘了996的危害:

你還敢996,不去學習新的能力,認為未來產生鉅變的時候,你要靠什麼去面對這個未來呢?所以你只有不再996的情況下才能儲備時間,把自己準備好,學習新的技能跟知識,才能應變未來的變化,而不是把時間全部投資在一家不值得的公司。

導師薛兆豐則從經濟學的角度闡述了他的想法,他認為實際上我們並不只是為老闆打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他甚至用排比句建議:

別人996,你要不要勸別人不要996,珍惜你的生命,要!

我們要不要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地說:我們反對996的制度,要!

我們自己要不要996,要!

奇葩說:996或886?蔡康永和李誕薛兆豐觀點不同,卻都強調這一點

沒想到的是,向來以懶散著稱的李誕這次居然旗幟鮮明地支持996。他認為“這個題其實很簡單,大家只要認清一個現實,就是這個人生中,有些shi(苦)你是不得不吃的。這個時候不工作,什麼時候工作呢?”

原來你是這樣的李誕,我很高興看錯你了!

三位導師的共同觀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幾位導師看似觀點不同,但實際上都強調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成長的重要性。

康永哥不支持996的一個重要論點就是員工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無法學習,得不到成長,最終會被社會淘汰。因此,當你為了現有的工作而耽誤了自己的成長時,那這家公司就不值得留戀。

薛教授告訴我們在幫老闆掙錢的同時,其實我們自身也得到了成長。而如果你沒有成長的話,那你在公司裡是沒有話語權,更別提升職加薪這種好事了。他甚至對想886的人提出一個靈魂拷問:在一個企業裡面,當員工面對老闆時,有多大的議價能力?確實,沒有自我的成長,何來議價能力?

李誕則表達非常直白,年輕不吃苦,難道等老了吃苦嗎?自從導師賽後,誕總開始變得很會“上價值”,這次甚至到了生命意義的高度。他直言不諱地說道:“休息是不可能給你提供生命的意義,只有工作可能。”他甚至公開表態,鼓勵同事們主動辭職,因為那是厲害的表現。

奇葩說:996或886?蔡康永和李誕薛兆豐觀點不同,卻都強調這一點

職場危機重重,有跨行業的也有同行之間的,有公司外部的也有來自企業內部的,有身體的也有心靈的。不同的危機,解決辦法不同,但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讓自己不斷進步,保持成長。

歡迎關注@風哥聊成長,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