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這條魚的人都不簡單,乾隆曾為其賜名:江南第一魚!

乾隆帝一生六下江南,卻鍾愛一條魚,每每品嚐都對它讚不絕口,還御賜它為"江南第一魚"。這條魚就是:松江鱸魚!

松江鱸,鈾形目,杜父魚科,松江鱸屬。

四鰓鱸以松江秀野橋之鱸魚最為有名,歷史上有很多關於松江鱸魚的記載。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呂洞賓下凡試吃鱸魚後將其點化為四腮的神話故事:話說八仙中的呂洞賓在天庭閒來無事,便下凡去人間走一遭,一日在松江秀野橋旁飯館喝酒,點了一盤塘鱧魚吃,正津津有味時,卻覺得腥味有點過重,肉質太粗。於是他便詢問小二這是何魚?店主如相實告,不僅如此,他還要見見活魚,店主從後廚用盤子託了6條活魚來,呂洞賓一看覺得此魚好生醜陋,便一時興起,要來了一支毛筆和一碟硃砂,飽醮筆端,往魚的兩頰上描了條紋,又在兩鰓的鰓孔前各畫兩個紅色腮狀。他將魚買下後,放生在秀野橋下,這6條被放生的塘鱧魚相傳變成了四鰓鱸,成為松江四鰓鱸的最早祖先。

這個“呂祖點鱸”的故事,當地人愛傳愛說。

吃過這條魚的人都不簡單,乾隆曾為其賜名:江南第一魚!

民諺“四鰓鱸魚八月螃,賣田賣地也要嘗”雖說有些誇張,但松江“鄉俗以鱸魚為盛饌”確是史實。古人多喜愛鱸魚,常以鱸魚來做詩!三國曹操盛宴賓客,遺憾嘆曰:“今日高會,珍饈略備,所少,惟松江鱸耳!”宋代蘇東坡名篇《後赤壁賦》中有“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之語!范仲淹《江上漁者》詠歎:“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範倅》感雲:“秋晚蓴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明代隱居東佘山的陳繼儒,秋冬時請客,必上一道家常菜“四鰓鱸”。因“鱸”與“儒”是偕音,時人戲稱陳繼儒為“鱸公”。

吃過這條魚的人都不簡單,乾隆曾為其賜名:江南第一魚!

不僅如此,就連九五之尊的皇帝也難逃這個美味!歷代名人只要嘗過鱸魚的沒有一個不說好的!

隋煬帝時期,四鰓鱸在隋朝時即成為貢品,一時珍美。據《南郡記》載,煬帝下江南時,吳人獻松江四鰓鱸,煬帝品嚐後讚道:“金薺玉膾,東南佳味也。”

康熙微服私訪《康熙微服私訪》第冊第12回記:康熙御筆草書一道雲:朕昨到松江欲嘗四腮鱸魚,幾為倫尚志父子所害,該員性極貪鄙,魚肉子民,朕已令姚磷等於救駕出去之時,將其父子殺卻,此案即可註銷,毋庸追究!

吃過這條魚的人都不簡單,乾隆曾為其賜名:江南第一魚!

現在松江鱸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已經列入了瀕危物種的行列,捕殺野生鱸魚是違法的行為,但是食用人工養殖的鱸魚是沒有問題的!

瀕危原因是過度捕獵,洄游被切斷,環境汙染 。魚類的棲息地在一些地區,特別是中國沿海的河口退化。城市快速發展,過度捕撈造成的汙染以及修建水壩和堤壩威脅了該地區的物種。該地區的水文變化,主要是水壩,因為它們阻止了該魚種在河流系統中的遷移和洄游。

松江鱸魚原來並不少見,在20世紀50年代 ,秋季汛期時,捕獲量可達萬斤。松江上點年紀的人可能都嘗過四鰓鱸。鱸魚是洄游魚,每年春天,幼魚從長江口游到內河生長育肥;到秋季,性成熟後,再游到長江口海水與淡水交界處產卵,繁殖後代,週而復始。

因為不斷地造閘建壩,破壞了鱸魚的洄游線路;加上不斷增加的水源汙染,影響了鱸魚的生存環境,松江鱸魚產量越來越少,到20世紀70年代基本上捕不到鱸魚了。
藉由此次疫情原因,希望人類還是能和動物和平共處,才能達到自然界的良性循環——珍愛生命,保護瀕危物種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