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慶城:合作社助推群眾脫貧致富

“今年在合作社務工,掙了3萬多塊錢呢,能在家門口掙錢,這是以前都不敢想的事情。”慶城縣玄馬鎮老莊村村民楊永福拿到剛領到的工資開心地說。

楊永福務工期間,幹過栽樹、除草、補植等工作,現在,他又當起了護林員。“合作社發600元,村上發500元,護林員每個月都有1100元的固定收入”玄馬鎮老莊村支書張維軍說道。

據玄馬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破解山區群眾增收難題,玄馬鎮探索推出了“確權到戶、統一栽植、共同管護、三七分成”的服務新模式。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將宜林荒山、荒溝、荒坡和棄荒地、撂荒地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根據地塊質量將地塊畝數折資入股,農民變股東。合作社以資金、生產技術入股,統一管理。

“農民可以從中獲得三項收益,首先是保底分紅,土地承包經營權轉移後的土地流轉費;其次是盈餘分紅,即保底分紅分配後的剩餘盈餘,土地流轉費付過之後的利潤分紅,收益3:7分成,即農民3,合作社7;在開發經營過程中農戶還可以進入合作社務工,獲得薪金報酬。”興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富林說道。

驛馬鎮楊灣村“331+”湖羊養殖合作社,群眾正在餵羊

筆者瞭解到,在整個模式中,農戶負責自家入股地塊的林木管護工作,所栽樹木、林權歸入股農戶所有,確保苗木成活率、鞏固率和生長量。這種發展模式,對合作社而言,可以節省前期資金投入,緩解資金壓力。

“我在合作社務工的同時既能學到苜蓿種植技術,又能照顧家裡,真是一舉兩得。”蔡口集鄉周家塬村村民周俊傑說道。

周俊傑所說的合作社正是慶城縣國瑞草業綜合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據瞭解,該合作社位於慶城縣蔡口集鄉,成立至今已吸收社員85戶,其中貧困戶23戶,通過土地流轉和農戶簽訂種草協議兩種種草方式,主要種植天然紫花苜蓿,年可收穫2-3茬,生產經營面積已達2000多畝,為群眾開闢了一條新的增收渠道。

2019年,該合作社還利用“331+”肉羊產業發展項目,吸納帶動虎家渠等6個貧困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每村籌措資金20萬元,購買機械和羊只,入股合作社,參與分紅收入,進一步拓寬貧困村集體的收入渠道。

慶城縣以農村“三變”改革為契機,以驛馬鎮楊灣村為試點,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農戶入股,合作社託管”的工作思路,創新推出“331+”模式,採取合作社全程託管,統一飼養管理;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共同發展。同時,針對貧困戶資金難題,慶城縣創新了金融扶貧機制,貧困戶如果貸款5萬元,政府則全額貼息。

近年來,慶城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已逐步成為帶動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生力軍”。目前,全縣扶貧領域的合作社,累計已達1359家,合作社在組織化程度上初步實現了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有機銜接,形成了以本地特色農畜產品為主,上接市場,下連農戶,帶動基地的產業鏈,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蔡口集鄉周家塬興林種植合作社種植的紫花苜蓿獲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