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孩子們熱愛傳統中醫藥文化-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孩子們熱愛傳統中醫藥文化

  仝小林,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仝小林大年三十就奔赴武漢,一直戰鬥在疫情的最前線,每天都忙碌到深夜,不是一句“辛苦”所能完全表達的。孩子用稚嫩的手,畫下了他白衣披甲的身影,還在畫上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感謝仝院士,謝謝您幫助武漢人民。長大以後我也要像您一樣為祖國做貢獻。”

  每個時代,科學家的精神皆如明月星辰,照亮人們前行的路,孩子的話語是如此的真摯,仝院士已在他們心中留下了一片星光。

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孩子們熱愛傳統中醫藥文化

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孩子們熱愛傳統中醫藥文化

  孩子們送給仝小林院士的畫

  滔滔東流長江水,靜靜聳立黃鶴樓。武漢這座城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會忘記為戰勝疫情而拼過命的英雄們。現在,以武漢市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解封的武漢又恢復往昔的煙火濃稠,逆行的英雄們,在山河春濃之際,勝利凱旋。仝小林也從“前線”回到了北京,但他仍然忙碌,未曾卸甲。

  日前,仝小林在武漢抗疫的百忙之中,接受了《教育家》記者專訪,就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冠肺炎的情況進行了介紹。眾所周知,中西醫是在不同歷史背景下、不同文化環境裡產生的兩種醫學體系,它們有著相同的價值追求和價值目標——“治病救人”。

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孩子們熱愛傳統中醫藥文化

  王湘蓉:仝老師,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西醫結合已成為我國診療方案的一大特點。請問中醫藥針對新冠肺炎的診療,作用體現在哪裡?

  仝小林:中醫藥對整個疫情的控制,特別對社區防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醫藥對疾病起到了預防作用。中醫有“治未病”的理念,暨“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瘥後防復”。發熱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的患者,雖然還沒被確診,如果從此時開始給藥,可以在早期改善他們發熱、咳嗽、乏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在早期遏制症狀,使它不至於更嚴重。

  “治未病”的原則還體現在“已病防變”的理念上。對輕症、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也是中醫藥早期介入儘快控制病情,不至於向重症、危重症發展。在西藥還沒有研發出針對新冠肺炎的特效藥物,疫苗還沒有研發成功之前,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使疾病能夠得到控制。就像森林發生火災,要在火勢較小的時候及時撲滅,等到火勢蔓延越來越大,再撲滅就非常困難了。

  這次疫情中醫介入比較早,方法也比較得當,大範圍的以通治方給藥,形成了“武昌模式”。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我擬的寒溼疫方(武漢抗疫1號方),中國中醫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葛又文先生擬的清肺排毒湯(2號方),以及天津中醫藥大學院長張伯禮院士和北京市中醫醫院劉清泉院長共同擬定的3號方覆蓋了武漢全部的社區,“1號方”應用最早,也最廣泛,前後發放了70多萬副,覆蓋了5萬多人。在各類隔離點,密切接觸隔離點、發熱隔離點還有疑似確診及輕型和普通型確診患者的隔離點、方艙醫院都有廣泛的應用。

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孩子們熱愛傳統中醫藥文化

仝小林為患者把脈問診

  王湘蓉:剛才您談到此次疫情防控中醫介入比較早,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中醫和西醫是如何發揮各自作用的?

  仝小林:在新冠肺炎的救治中,中醫和西醫打了很好的配合。在初期,中醫藥的早期介入和全面覆蓋對整個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期,對已經確診了新冠肺炎的患者,中醫藥的全面介入防止輕症轉重症;在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療和搶救上,西醫是關鍵。此時中醫配合西醫治療,一人一方,根據患者具體的情況,用中藥注射劑等配合治療,使其症狀改善,降低了重症、危重症死亡率;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復階段,同樣是中西醫結合治療。西醫有針對肺功能康復的治療方式,中醫藥對肺功能的康復,包括肺功能損傷的治療很有效。不僅如此,中醫治療有“瘥後防復”的理論,採用非藥物療法,比如針灸、按摩、刮痧,還有食療、體育療法等,大大減少了復陽率,這也體現了“治未病”的思想。

  因此,中醫主要是顧兩頭,在早期和恢復期發揮非常重要甚至是主導作用,中間過程與西醫打配合。總的來說,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短時間內整體有效地遏制病情發展,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成果。

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孩子們熱愛傳統中醫藥文化

仝小林在問診

  王湘蓉:中醫藥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能具體談談您上面提到的“武昌模式”嗎?

  仝小林:中醫藥的早期介入主要體現在社區防控,把疫情控制在源頭。這次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救治,我們創造了“武昌模式”,即“通治方+社區+互聯網”。武昌區是疫情的重災區,有125萬常駐人口,18個社區服務中心,144個社區。武昌區打響了武漢保衛戰社區中醫藥抗疫的第一槍,是武漢最先開展社區防控的地方,因為它有比較成熟的中醫藥網絡體系。

  武昌區一直在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創建工作,幾年前與湖北省中醫院有密切合作,加上互聯網,幾方共同搭建了社區的中醫藥健康網絡。武昌區最早將中醫適宜技術引入社區,使患者在社區就能夠得到及時治療。那麼,社區醫療怎樣和大醫院差異化發展?只依靠政府推動分級診療,把患者留在社區,是遠遠不夠的。武昌區的社區醫療定位是為老百姓的健康服務,他們把125萬人通過網絡組織起來,中醫藥網絡社區很活躍,平常也有幾十萬人在網絡上,進行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比如開展針灸、拔罐及各類培訓、輔導等等。

  疫情中在社區做中藥通治方給藥,我們就看中有良好基礎的武昌。1月29號我與湖北省中醫院以及武昌區政府討論如何布控。社區是第一道防線,是整個新冠肺炎防控源頭,如果源頭不控制,後面發展成重症,會有大批患者住院,令醫療資源更加緊張,造成醫療資源擠兌。因此我們討論如何把源頭控制住,守住第一道防線。

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孩子們熱愛傳統中醫藥文化

仝小林為患者把脈問診

  國家中藥管理局的前線指揮部和湖北省衛健委、武漢市衛健委共同討論,最後決定以通治方來治療,我們擬定了“寒溼疫方(武漢抗疫方)”,也就是“1號方”,它由武漢市衛健委醫療救治組於2月2日以官方正式文件的形式發佈出來。“武漢抗疫方”是最早官方文件的正式推薦,這可能是我國有史以來以官方正式發文件的形式推廣的首個通治方。文件發佈後,我們連夜組織熬製了27000袋湯藥,2月3號就開始大面積發藥,因熬製的湯藥的數量無法滿足需求,武昌區政府隨後又緊急求助於江蘇連雲港市政府,當地一家中藥企業得知情況後免費捐贈了2萬人份(14天用量)的顆粒劑及甲、乙、丙、丁四個加減方,共計8萬人份(14天用量)的中藥。2月5日後,2號方、3號方也在武漢全市全面鋪開。

  疫情防控時期,中央要求“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隔盡隔”等政策是非常關鍵的措施,“四類人員”分類管理,集中收治和隔離,還有“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及時發現和隔離病毒的感染者,將防控關口前移,加快社區的網格化管理。沒有這些關鍵的措施,疫情在家庭乃至社會的擴散是不可遏制的。

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孩子們熱愛傳統中醫藥文化

仝小林為患者把脈問診

  中醫藥在這些分類管理的人群中開始廣泛、全面的覆蓋,對整個疫情的控制,尤其是對有發熱的、疑似症狀的早期給藥,包括輕型、普通型症狀的診治,起了非常顯著的作用,為後來減少重症也做出了比較突出的成績。

  我們總結了“武昌模式”,也就是“通治方+社區+互聯網”的形式。首先是社區,通過社區醫生把通治方發到社區居民手裡。其次是互聯網,武昌是武漢的重災區,確診患者太多,社區醫生少,忙不過來,且以西醫為主,對中醫藥不瞭解,而且當時直接接觸患者危險性很大。我聯繫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劉保延教授,他們連夜開發了APP軟件,我們在藥劑上放上二維碼,病人通過掃碼下載,可在網上進行諮詢。當時,後臺有六百八十多位醫生在線,對社區居民一對一進行專業指導用藥,累計有一萬多人在線諮詢。後臺的醫生通過監測服藥後患者的反饋,及時指導他們用藥、調整治療方案,還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緩解他們的心理不適。從服藥後患者整體反饋情況來看,療效非常好,不但改善了發熱、乏力、咳嗽、咳痰、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也緩解了他們焦慮、緊張的情緒。

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孩子們熱愛傳統中醫藥文化

  王湘蓉:“武昌模式”將給未來我國醫療體系建設帶來什麼啟示?

  仝小林:“武昌模式”對未來的醫療,特別是社區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值得未來中醫藥社區服務建設參考。在平時,為老百姓的健康服務、為“健康中國”服務。患者的一些慢性病、老年病,包括代謝性疾病,還有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用中醫適宜技術,就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通過中醫保健的方法,比如針灸、火罐、刮痧,食療,以及八段錦運動療法等可以防病健身。更重要的是,社區醫療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走上了與大醫院差異化發展之路。

  在“戰時”狀態下,也就是遇到新發、突發的重大傳染病的時候,馬上啟動社區的中醫藥防控體系,及時把疾病控制在社區源頭,守住第一道防線,守住“橋頭堡”。 因此“武昌模式”未來可能是疫情防控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式,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啟示。

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孩子們熱愛傳統中醫藥文化

  王湘蓉:中醫藥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廣泛進入了中小學校。我們觀察到全國有許多中小學校都在開展中醫藥教育,開設了中醫藥方面的課程。學生們作畫,以您為榜樣,您能給孩子們一些寄語嗎?

  仝小林:我想說的是,孩子們,你們從小就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科學,同時也要熱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是打開中國傳統文化寶庫的鑰匙,是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 希望你們從小就受到中醫的薰陶,為自己的健康,為家人的健康,為民族的健康,為健康中國,做出貢獻。

 

  來源|本文擬刊於《教育家》雜誌4月刊第4期 記者|王湘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