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連續兩年達國家二級標準 煙臺治汙攻堅留住藍天白雲

膠東在線4月21日訊(通訊員 司曉慧 謝楠)“2019年,煙臺市市區PM2.5、PM10、SO2、NO2平均濃度及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均居全省第二,空氣質量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獲得省生態環境廳表彰。”這是從山東省煙臺市生態環境局傳來的喜訊。

2018年,煙臺市市區空氣質量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成為山東省第二個達標城市。為鞏固提升治汙戰果,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煙臺市生態環境局聚焦“治、管、服”,分類施治、精準管控、指導幫扶,推動全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今年以來,煙臺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勢頭不減。截至3月底,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全部改善。其中,SO2、NO2、PM10、PM2.5濃度同比分別改善25%、30.6%、39.4%、35.5%;優良天數同比增加16天,優良率為87.9%;綜合指數為3.88,同比改善30.0%。

小鍋爐全部淘汰,“散亂汙”企業“清零”

提起煙臺,是半島沿海城市,環境優勢得天獨厚。事實上,雖然煙臺氣象擴散條件相對較好,但屬工業大市,排放總量大,煤炭消費量大,能源結構中煤炭佔比高,火力發電量大,為電力淨輸出地區,2019年淨輸出電量達總髮電量的20%。

煙臺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周俊說:“藍天不能等風吹,更需靠人為。這一理念已成為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識。”

為全力打贏藍天保衛戰,煙臺市聚焦工業汙染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散亂汙”企業清理整頓、揚塵汙染防治、移動源汙染治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找準“病灶”,一“治”到底,持之以恆推進汙染治理。

圍繞工業汙染治理,煙臺市將全市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全部淘汰,對198個燃煤機組和大型燃煤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成。自我加壓,推進建成區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2020年底前完成市區5臺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整治“散亂汙”企業6080家,實現了“散亂汙”企業持續動態“清零”。

核能供熱替代燃煤鍋爐是一大亮點。海陽核能商用供熱技術為國內首創,2019年海陽市實現供熱半徑15km,可替代海陽豐源熱力有限公司現有3臺20噸燃煤鍋爐,替代供暖面積70萬m2,佔海陽市供曖面積三分之一。按照計劃,海陽市將在2021年實現供熱範圍覆蓋廠址周邊30km、滿足海陽全市範圍供熱需求。

隨著工業汙染治理逐步深入,燃煤鍋爐陸續被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持續減少,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逐漸凸顯,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和揮發性有機物治理也成為大勢所趨。

目前,全市293家重點企業已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144臺燃氣鍋爐完成低氮改造。

在揚塵汙染治理方面,煙臺市緊盯建築施工、裸露土地關鍵場所,突出渣土車非法運輸關鍵環節,累計檢查各類汙染源6000餘處,800餘項問題全部整改到位。狠抓移動源汙染治理,建立柴油貨車執法聯動機制,全市3847輛國二及以下柴油貨車全部淘汰。

全方位聯防聯控,全鏈條問責問效

2019年11月11日,煙臺市區大氣汙染防治駐點督查工作組對牟平區某建築工地開展現場檢查時發現,該工地主要運輸道路未硬化、堆場大量渣土未覆蓋、車輛未清洗上路且造成周邊道路揚塵嚴重,督查組當即現場填寫並移交了發現問題清單,並於隨後幾日兩次對該項目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發現上述問題仍未整改。11月18日,煙臺市政府督查室下發督辦通知,要求當地黨委政府採取有效措施,杜絕該項目揚塵汙染。

白天督查,晚上彙總,第二天一早報送給政府主要領導,不定期開展夜查,週末和節假日不休息……這是煙臺市駐點督查工作組的“日常”。

煙臺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鈞向記者介紹,為確保各項治汙舉措落到實處,煙臺市從各部門抽調46名業務骨幹,組成12個駐點督查組,以顆粒物改善為重點,開展覆蓋全市縣鄉的大氣汙染防治駐點督查。

駐點督查成立指揮部,市長陳飛為總指揮,駐點督查組發現問題跟蹤問題,縣市區政府組織整改落實,對整改進度滯後或敷衍整改、表面整改的,移交紀檢監察機關問責。督查情況每日報送市政府主要領導,市電視臺開設專欄“藍天保衛戰我們在行動”定期曝光典型案例。

為強化環境監管,煙臺市還在全省率先建成了集機動車環檢、道路遙感、OBD遠程、非道路移動機械於一體的移動源綜合監控平臺。此外,煙臺市建成運行138個鄉鎮空氣自動監測站,與城市國控、省控空氣自動監測站一起,形成城鄉一體、全天候全覆蓋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網絡。

為調動部門力量,煙臺市還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空氣質量改善工作組,涉及全市11個部門,努力推動各部門全方位聯防聯控。暢通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累計移送公安機關實施行政拘留案件5件、涉嫌犯罪案件10件,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形成強有力震懾。

煙臺市在全省率先出臺《煙臺市大氣汙染防治量化問責規定(暫行)》,全面落實地方大氣汙染治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先後對空氣質量惡化的6個縣市區和21個鎮街進行約談,對3個鄉鎮實施區域限批,逐級傳導壓力,全鏈條問責問效,形成工作合力。

實行差異化管控,重點項目開闢綠色通道

在不斷強化環境監管和汙染治理的同時,煙臺市積極提升“服務”意識,堅持“一企一策”差異化管控,對重點項目開闢綠色通道,尤其是疫情期間,為35個項目辦理行政審批“容缺受理”,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彈性減排為重點企業護航。

疫情防控期間,煙臺市生態環境局加強“網上辦”審批服務,開展“不見面”技術審查,實現“零接觸”現場踏勘,共組織19個項目線上視頻評審、4個項目函審工作,儘可能減少人員接觸,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市縣重點項目做好服務,推動項目落地。

在重汙染天氣應急期間,煙臺市堅持“一企一策”、差異化管控,嚴格落實績效分級管理,將萬華化學、華電龍口2家企業納入A級企業清單,重汙染天氣可自行採取減排措施。將包括新冠肺炎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在內的57家企業納入民生保障類企業清單,重汙染應急期間不參與應急減排,全力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和城市正常運轉。

為深入開展科技治汙聯合攻關,煙臺市聘請上海環科院進一步對全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開展系統性研究,提出減排措施及配套政策機制,明確空氣質量達標和溫室氣體錯峰時間表、路線圖,為綠色發展提供決策支撐。

今後,在確保市區穩定達標的基礎上,煙臺市將把工作重點向縣市傾斜,指導制定空氣質量達標方案,明確達標路徑和工作措施,篩選實施一批大氣汙染治理項目,以項目帶減排,以減排促改善,全面提升全市環境空氣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