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故居:風雨不改是“初心”

李立三故居:風雨不改是“初心”

毛澤東寫給李立三的一封信

李立三故居:風雨不改是“初心”

李立三故居外景

【概況】

仲春時節,李立三故居廣場前坪,有老人在談天,有青年在散步,有小孩在奔跑……當年,李立三同志寫給父親的家書中提到:“造一個光明燦爛的新世界,作一個幸福無比的新國民。”今日,在這片土地上,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

李立三(1899—1967年)故居坐落在醴陵市陽三石街道立三村,佔地2355平方米。1899年11月18日,李立三誕生在這裡,並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期。故居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門額題“芋園”,大門石刻門額上的“李立三同志故居”是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所題。

目前,李立三故居陳列了230多件實物、照片等珍貴資料。1983年,故居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舊址得以修復。目前,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遊景區、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故事】

毛澤東的“半個朋友”

坐東朝西,黃色圍牆,八字柴門。踏入故居的大門,只見滿眼青翠,院中高大的柏樹樹冠伸展開來,幾乎把院子遮住了半邊。

在故居陳列館裡,有一封毛澤東於1929年致李立三的信件,見證著長期的革命生涯中,兩人之間的交往。

初見毛澤東時,李立三剛剛16歲,就讀省城長郡中學。那是1915年中秋節前後,在湖南省第一師範求學的毛澤東署名“二十八畫生”,向長沙各校發出徵友啟事,尋求志同道合的愛國青年朋友。啟事招來了三個半人,其中的“半人”,就是李立三。因為李立三剛從小縣城來到長沙,年紀小、見識少,在交流中一下子答不上提問,毛澤東親切地稱他為“半個朋友”。

穿過院子,來到故居的正廳,這是一個典型的江南特色房子,天井相連,外面的光線從天井處照進來,即使是陰天,正廳也不灰暗。1921年,李立三從法國勤工儉學回到醴陵,毛澤東和楊開慧來李立三家裡做客,李立三當時就在這個正廳接待了他們。毛澤東一進門就說到“洞庭有歸客”,李立三隨即應答“瀟湘逢故人”。隨後,兩人相視大笑、促膝長談。他們分別暢談了幾年來各自的經歷,毛澤東熱情歡迎李立三參加革命,並向李立三詳細介紹了湖南的革命形勢,特別向李立三介紹了安源路礦工人的鬥爭情況,並建議李立三到安源領導工人運動。李立三隨即趕到安源,組織領導了安源大罷工,以“未傷一人,未敗一事”取得完全勝利,為中國工人運動史譜寫了重要篇章。

時光飛逝,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李立三已非當年的懵懂少年。在這次會議上,30歲的他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之後成為政治局委員、候補常委、正式常委,擔任中央農委書記。

1929年,當時的紅四軍內部出現分歧,毛澤東離開了前委主要領導崗位。李立三在中央得知這一情況後,安排陳毅同志執筆,起草了給紅四軍的指示信。這封信明確,由毛澤東繼續擔任紅四軍前委書記。

毛澤東得知後,寫了一封信給李立三。在李立三故居陳列館裡展出這封信的內容,信的抬頭為:“立三兄”,信中講到,因為好久沒有和李立三通信了,不知道李立三的通訊地址,還稱自己的知識饑荒到了十分,拜託李立三同志經常郵寄書籍。

人生多風雨,幾度滄桑。李立三同志的一生,歷經曲折,但“初心不因風雨坎坷而改變,使命不因來路迢遙而淡忘。”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李立三同志用一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終身必修的課程。

【路線】

株洲市區上滬昆高速—蓮易公路—淥江大道—醴陵陽三石街道立三村,50分鐘左右可到達。

【來源:株洲發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